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目前,特区金融落后于特区经济发展的现象较为明显。几年来,特区金融改革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特区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自由港模式的厦门特区金融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正>加快特区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开拓特区金融市场,充分发挥特区金融部门筹集、融通资金的作用,这是缓解特区生产建设资金紧缺的重要出路.笔者认为:在近期内,应以国营专业银行作为特区金融市场的主体.巩固和发展以银行信用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市场.  相似文献   

3.
<正>一、影响完善厦门特区金融环境的制约因素首先,从外部环境分析.1.特区金融体制运行与特区经济运行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1)信贷资金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与特区经济横向联合相矛盾;(2)中央、省给的政策不落实,许多方面的管理比照普区做法,区别不大.如特区银行的金融调节权限很小,受普区的经济振荡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正> 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激烈,金融市场汇率利率频繁波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趋势比较明显,国际银行业已呈现放松管制与合理监督并存的特征。面对这种形势,我国特区金融事业要大胆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年改革开放,厦门特区外向型经济虽已初具规模,但随着对外经济发展和外、侨、台资大量涌入厦门后,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新的矛盾。例如国家专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与特区外向型经济不相适应;利用外资配套的人民币资金缺口巨大;特区出现多币并存的现象,特别是台币日益增多。如何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支持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业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笔者设想是:  相似文献   

5.
<正>十年来,厦门金融事业随着特区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立和不断完善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特区金融体系;扩大业务范围,发展多种信用工具,实行业务全面交叉;培育发展了金融市场,开创多种渠道融资的新局面;本着管放结合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外汇、外债管理;积极有效地支持“三资”企业发展;探索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企业化改革的路子。 但是,厦门特区金融业如何在宏观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值得探讨。笔者结合当前存在问题,提出总的设想是:要逐步实现金融调控间接化、金融机构企业化、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管理法律化和金融手段现代化,争取到2000年,成为一个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联系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一、强化和完善特区中央银行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1)理顺特区中央银行与地方政府和专业银行的关系,确立特区中央银行在特区金融体系的领导地位。(2)进一步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变现行由各总行条条单列下达的做法,实行信贷资金计划单列块块管理,纵向(中央)支持,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多存多贷,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特区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在这一新形势下,特区农村金融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农业是特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节,支持特区农业实现高效化、现代化是当前特区农村金融工作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开拓农村金融工作新局面,使特区农村金融事业在未来特区的经济竞争中能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又是形势所需。这些问题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适应特区发展的农利金融工作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正>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经济、金融发展的态势,笔者认为,发展和完善特区金融市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以发展特区证券市场与外汇市场为重点,全面开放和发展特区金融市场1.应加强宣传,使大家共同认识到,厦门特区金融市场发展方向、运行机制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特区市场经济要求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完整的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当前特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与特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关系最大,故这两个市场是近期特区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特区工行经营机制转换的目标设想陈忠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一个面向市场的金融,其重点之一是实行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建立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的间接金融体系。因此特区工商银行如何在建立这一体系中及早转换经营机制,走国有商业银行道路,以促进特区...  相似文献   

9.
按自由港要求深化特区金融改革林将按照市场经济内容及实施自由港政策的要求来建设特区,促进特区经济的繁荣和有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特区金融组织及其运行,是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创造实施自由港政策的重要条件支柱。本文拟就按照...  相似文献   

10.
<正> 特区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管理特区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特区中央银行能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能否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自身建设。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不成熟看法。 一、必要性 从厦门特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强中央银行自身建设的必要性在于: 首先,它是特区中央银行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必备条件。我们知道,特区中央银行具有领导、管理、协调、监督、稽核等固有功能,要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调节机构发挥调节特区  相似文献   

11.
深圳经济特区的金融情况和特点当前,深圳经济特区的金融情况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 特区金融是特区建设的支柱。主要表現在:(1) 特区经济建设的资金,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到1984年底,固定资产贷款已  相似文献   

12.
学者普遍认为离岸金融的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两头在外”,交易主体是非居民;二是“金融特区”,离岸金融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三是“内外分离”,离岸金融活动不受当地金融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研报告认为,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是大量金融机构办理非居民金融业务;境外资产与负债游离于境内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中,珠海、深圳两个特区有其特殊的地位,这两地的经济有待于与港、澳经济进一步交流和融合。要实现这一构想,珠深两特区的金融业又如何进一步国际化?两地的货币如何去适应经济运转?这在特区金融国际化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对珠深两地的货币国际化问题仍然存在许多歧见。究竟使用哪种货币才有利于该特区的经济发展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再论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李霞 《中国金融家》2006,(10):21-26
在建国57周年之际,回首那凝聚了千万人辛勤劳动以及智慧和汗水的中国金融改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令人欣慰和自豪,而作为中国经济、金融改革最早的“试验田”,深圳那片热土上留下的那些最初的金融改革足迹以及改革先锋们大胆尝试、摸索发展之路的风雨故事,也总是激起人们了解的渴望。 “特区货币”在当时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不过,为什么要发行“特区货币”,后来,发行工作为什么又“搁浅”了?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今年76岁,有着56年金融从业经历的刘鸿儒,是特区金融改革发展的有力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在国庆节前夕,他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中有关金融改革的点点滴滴,并向记者独家披露了特区金融在改革探索中,曹意欲发行“特区货币”的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一、并非为“赶时髦”而提出 时下,厦门特区关于封关、建立自由港、推动“两门三通”的声浪高涨。作为经济枢纽的特区金融业,有何作为?如何适应新形势?人们不能不拭目以待。 特区金融业必须“外向拓展”,向国际化大步迈进,这并非是一种时髦的提法,而是基于特区经济基本国际化、市场化,外向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的客观需要,也是特区金融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者陈国梁撰文阐述特区金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特区经济加速转向外向型:在调整信贷结构上着力点应支持老企业转型;新增贷款应重点扶持外向性企业;两种货币要适时提供转换服务;要增加技改资金投入,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三资”企业贷款.扩大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17.
<正> 《福建金融》自改刊以来,走进了联合办刊的第五个年轮,《江苏金融》编辑部的全体同仁表示热烈祝贺!五年来,《福建金融》通过“六行一司”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编辑部同仁们的不懈追求和进取,在宣传金融方针政策;为学术探索提供园地,指导和追踪金融改革,服务经济、金融中心工作,传递特区信息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有较强的时代精神和改革开放意识。“地方党政领导谈金融”、“区域银行”、“金融实务研讨”、“经济问题探讨”、“特区金融”等栏目颇具特色,它吸引我们去仔细阅读,认真品味,自然少不了由衷的赞叹,也时有殷切的期待。同在金融专业期刊这块土地上耕耘,我们愿以追求“高、活、广、深”这一境界共勉。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厦门特区经济、金融、贸易关系在不断调整改革中大踏步向外向型发展。因而,原有的观念、体制、管理办法已与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进程发生了剧烈的摩擦、冲突,从而延缓并阻碍了特区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进程。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按国际惯例办事以促进特区外向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就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了山来,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9.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特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行业竞争激烈。海南特殊的建设环境,要求金融部门不仅要适应国内的改革开放体制,而且要适应国际经济的竞争。为了适应特区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特区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先行一步,特区金融事业也必须超常规发展,而改革和发展是通过具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经济改革试验区,带动了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相对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来说,设立成渝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重大意义,西部中心城市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也凸显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成渝特区的成立吹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号角,点燃了成渝金融业腾飞的激情。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区发展金融先行"的理念在深圳、浦东、滨海都得到了成功实践,为此,我们通过金融这个独特的视角,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约请处于成渝特区的重庆银监局局长洪虹、工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刘卫星、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理事长傅作勇三位金融机构负责人,畅谈金融如何促进新特区建设的新思路。我们期待着成渝特区继浦东、滨海之后成为下一个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