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广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可持续发民的角度。分析了广州市耕地资源利用现状以及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耕地利用率,耕地生产力状况,耕地集约经营程度3个方面对广州市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实现广州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指数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同时粮食主产区伴随着粮食进出口的虚拟耕地资源贸易量很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得出虚拟耕地贸易量与耕地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即粮食进口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以期为中国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IPCC碳排系数法,TAPIO脱钩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趋于下降并于2016年开始转入负增长,省际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区域间差异趋于缩小;(2)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省际和区域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总体上趋于缩小;(3)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不同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及增速呈现不同的时序波动特征,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化肥是最主要碳排放源;(4)中国2000—2012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以"弱脱钩"为主,但2013—2017年不同省域的脱钩类型及脱钩程度趋于差异化。研究结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分异性显著,且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不同阶段和不同省域呈现不同脱钩类型,需突出减排重点、实施差异化策略及注重绿色发展等多途径推进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资源紧缺和耕地流失过快是长江三角洲最为突出的资源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不同地区20多年来(1978~2002)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均GDP增长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耕地面积随人均GDP 的增长呈显著的指数型减少, 未来5~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仍有较大的压力.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首要任务应是有效地控制耕地流失.对此,作者从土地管理政策、土地管理机制、土地利用空间重组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该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黄石市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作了深入研究后,在此基础上又结合特定地域条件提出了该市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及保护的具体实施对策,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利用现状,发展动态等多方面论述了山东耕地资源的特点,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山东耕地资源利用类型优化组合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7.
川中丘陵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川中丘陵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角度论述了江苏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江苏省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了江苏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提出了加强土地法制建设,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等可持续利用耕地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界定耕地资源代际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代际公平原则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接着指出了我国目前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着数量存量失衡和功能存量的危机,最后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代际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通过分析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地理分布,可为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并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的地形、经济等因素有关,各个地区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