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促进黄河流域空间均衡发展,在测算黄河流域9个省区水资源可承载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态保护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内部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以水与经济均衡、水与生态均衡、经济与生态均衡为子目标,构建了空间均衡性诊断模型,对黄河流域相邻“省区对”进行了空间均衡性诊断,反向追踪各“省区对”空间不均衡的原因。结果显示:除宁夏、甘肃外,黄河流域其他省区内部3个子系统间均已达到初级或中级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的相邻“省区对”分别通过了均衡性判别;宁夏、甘肃、山西和内蒙古4个省区严重影响了省区间的均衡性,抑制了黄河流域整体的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公共政策整改黄河流域跨行政区和跨多地带流域公共问题成为大势所趋。为探索公共财税政策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思路,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探讨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财税政策建议,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流域上下游生态经济利益、调动各方流域保护治理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黄河流域完善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提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重点方向,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提出要“在全流域率先树立河南标杆”的口号。黄河流域(河南段)8个地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通过构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熵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总结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婕  翟林营 《水利经济》2022,40(3):34-41
在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以及节能环保财政资金仍然存在约束的背景下,效率提升已经成为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驱动力。通过超效率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并分析了2007—2018年黄河流域50个地市的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结果表明:样本期内黄河流域的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平均值为0.67,约有30%的提升空间,并且呈现平稳、下降、上升3个阶段性特征;从空间上看,黄河“几”字弯右尾部效率值较高,低值区随机分布在流域边缘;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值与地方生产总值并不是同比例增长;城市间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综合值特征分异明显,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得分可以将其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以及低低4种类型。提出应促进产业升级、建立流域协同管理体制以及因地制宜地优化资金配置能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等提高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 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 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 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8.
9.
郑州市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区域,建设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黄河流域建设高质量发展核心区的意义出发,分析了郑州市黄河流域建设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面临的问题与建设的原则,并对如何建设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简述黄河流域水价演变过程,分析目前黄河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体系、建立水价的补偿调节机制以及完善水费征收和管理政策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黄河水价的形成机制,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赵萍  汤洁  尹笋 《水利经济》2017,35(4):55-58
根据湄公河流域自然特征、水资源现状、水利工程现状及规划资料,分析湄公河各流域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及未来趋势,为湄公河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我国同湄公河各流域国开展相关合作提供最基本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老挝未来将加快水电开发节奏,其规划水电总装机容量占湄公河总装机容量的70.0%;泰国对湄公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方面,未来泰国灌溉引水有增加的趋势;柬埔寨和越南分别在湄公河干支流上有水电工程规划,但柬埔寨的用水需求主要体现在为保证其洪泛区土壤肥力,对湄公河上游雨季充足的洪峰流量的需求,越南是湄公河流域灌溉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主要的用水需求是旱季湄公河三角洲灌溉需水。  相似文献   

13.
青海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大可承载人口量方法,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未来人均需水量,比较不同水平年青海共和盆地水资源最大可承载人口数量、现状人口数量和预测值之间的关系,得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判断指标。研究表明,在平水年按照温饱型标准,共和盆地水资源可承载人口为24万人,高于现在人口数;按小康和富裕标准计算,均出现超载人口。  相似文献   

14.
马骏  刘怡 《水利经济》2020,38(3):13-18
以废水排放量作为非理想产出,运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GTFP进行测度,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生产率的多种因素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8—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GTFP总体呈波动态势,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省市的GTFP增长速度总体高于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所引发的增长效应是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水资源约束和长江经济带GTFP之间大致呈倒U型关系,合理地规制用水所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成本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5.
吴兆丹  丁小琦  陈其勇  李彤 《水利经济》2023,41(1):62-71, 102
采用引力模型、彭曼公式测算黄河流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量,基于环境、经济、社会维度,通过比较虚拟水流动存在与否情景下的基尼系数,分析黄河流域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空间均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8年黄河流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中,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的粮食虚拟水、虚拟蓝水呈净流出;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的粮食虚拟水、虚拟蓝水则呈净流入;黄河流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在环境、经济、社会维度下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资源空间均衡,其中环境维度下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6.
徐雪红 《水利经济》2006,24(1):55-57
分析太湖流域水利管理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特殊关系剖析当前太湖流域水利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防洪减灾能力低,水资源调控能力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低,流域水利管理综合水平亟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利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太湖流域水利管理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建立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流域水利管理,水利管理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适应区域城市化发展、顺应区域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流域“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促进流域新一轮治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领域偏弱,促进两者空间协调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9省区2004—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双系统进行协调发展分析,并运用全局莫兰指数揭示黄河流域双系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平稳,在时序上随经济周期的变化有所波动,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呈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两系统均有显著空间差异性。从总体来看,黄河流域协调情况从2004年的轻度失调衰退阶段提升至2018年的良好协调发展阶段;从省域角度来看,2012年前各省区协调性持续向好,2012年后增长趋势放缓且部分产业结构偏重的省区协调性降低;空间集聚情况上,2009年前耦合协调度有较为明显的弱自相关特征,2009年后自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金爱民 《水利经济》2005,23(4):54-55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存在逐利、水资源被分割管理,以及缺乏民主参与等问题,提出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成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民主管理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徒骇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徒骇河风景区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水文化为主线,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建成集水景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展览、科普教育和大众康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