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为促进黄河流域空间均衡发展,在测算黄河流域9个省区水资源可承载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态保护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内部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以水与经济均衡、水与生态均衡、经济与生态均衡为子目标,构建了空间均衡性诊断模型,对黄河流域相邻“省区对”进行了空间均衡性诊断,反向追踪各“省区对”空间不均衡的原因。结果显示:除宁夏、甘肃外,黄河流域其他省区内部3个子系统间均已达到初级或中级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的相邻“省区对”分别通过了均衡性判别;宁夏、甘肃、山西和内蒙古4个省区严重影响了省区间的均衡性,抑制了黄河流域整体的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公共政策整改黄河流域跨行政区和跨多地带流域公共问题成为大势所趋。为探索公共财税政策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思路,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探讨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财税政策建议,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流域上下游生态经济利益、调动各方流域保护治理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黄河流域完善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提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重点方向,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在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以及节能环保财政资金仍然存在约束的背景下,效率提升已经成为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驱动力。通过超效率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并分析了2007—2018年黄河流域50个地市的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结果表明:样本期内黄河流域的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平均值为0.67,约有30%的提升空间,并且呈现平稳、下降、上升3个阶段性特征;从空间上看,黄河“几”字弯右尾部效率值较高,低值区随机分布在流域边缘;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值与地方生产总值并不是同比例增长;城市间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综合值特征分异明显,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得分可以将其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以及低低4种类型。提出应促进产业升级、建立流域协同管理体制以及因地制宜地优化资金配置能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等提高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 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 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 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 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破题之举。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是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也是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方法 文章基于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现实条件,将水资源作为内生要素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以水定土、以土量水”的水土资源优化模型,运用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区1 933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不同配水方案及水价情景下,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策略。结果 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具有较大节水空间;调整配水方案,配水量向具有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的作物倾斜,有利于提高收益及水资源利用率;调节水价,增加用水成本,有助于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现农业节水目标。结论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应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资源定价机制,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适度调减农作物种植面积,为生态用水提供更大的空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不应以规模论英雄,而是侧重向技术、管理、质量要效益,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13.
何秋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7):99-105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湖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1995~2004年间湖北省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过程;①湖北省人口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成为湖北省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湖北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③湖北省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省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是湖北省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昌乐县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焦点问题;通过对昌乐县水资源在数量方面的承载力的综合分析,预测了2010年全县水资源严峻的事实;根据当地实际,提出了提高当地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持续缩小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协同化。方法 文章基于2001—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 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考察了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结果 (1)2001—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与阶段性波动特征,地区差异不断扩大;(2)地区间差异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贡献最大,地区内部差异的贡献次之,超变密度的贡献最小;(3)黄河流域及上游、下游、中游地区农业高质量水平增长分别经历了由“双峰”到“多峰”“双峰”到“单峰”再到“双峰”、由“双峰”到“单峰”、由“双峰”到“多峰”再到“双峰”的转变。结论 应从着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驱动”,促进省(自治区)际间资本、农业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流动,加快提升财政支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应,统筹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及经济安全等方面发力,以期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