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客为尊     
《东方企业家》2005,(9):12-12
WEB2.0到底是什么?它究竟是一种产业升级还是一种概念炒作?博客网CEO方兴东可以为前者举出1000个理由,但没有一个理由能顶上1000万美元的作用。就像我们讨论小贝metrosexual(都市美男)的魅力是否过期,只要看看阿迪达斯、吉列为小贝老师开出的价码有否下降,就了然于胸。同理,最近方兴东拉到的1000万美元投资,在证明其已“洗白上岸”外,也代表了WEB2.0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焦点人物     
《新前程》2009,(9):4-5
李宁 公司被分析超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今年二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暴降93%,因此有媒体报道李宁公司在2009年销售业绩有望超过阿迪达斯,摆脱国内行业老三的地位(前两位分别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并分析认为公司创始人李宁的活力对此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李宁的救赎     
2009年,李宁公司实现79.45亿的净利润,首次超过阿迪达斯,并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长。这是一项无论是耐克还是阿迪达斯都无法保持的记录——虽然大家都视中国为自己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4.
《中外物流》2007,(9):36-39
2005年8月一条新闻震惊了运动商品行业:欧洲最大的运动品制造商德国阿迪达斯·所罗门公司3日宣布,它计划斥资31亿欧元收购美国锐步公司.旨在进一步挑战世界运动品制造业霸主美国耐克公司。锐步是仅次于耐克的美国第二大运动品制造商,全球排名第三,按照协议,锐步将继续保留自己的品牌,总部仍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顿。收购后阿迪达斯增强自己同耐克争夺至关重要的美国市场的实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3,(6):40-41
<正> 力争上游当阿迪达斯和彪马两家公司正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个美国竞争者对运动鞋市场发起了一轮新攻势。短短几年,这位美国制造商通过精心的市场营销,超越了两家德国公司。年青的耐克以优雅的莽撞之势直逼阿迪达斯和彪马。上世纪80年代后期,耐克通过不同的传媒渠道,主要是电视广告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青  相似文献   

6.
阿迪达斯运动鞋一直是喜欢运动的人所喜爱的品种之一。但在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和众多的运动鞋品种中,作为有着悠久制鞋历史的阿迪达斯运动鞋却给人一种不吭不响、压抑和缺乏朝气活力的感觉。一个知名品牌的运动鞋为什么会给人留下如此的印象呢?探究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回顾一下阿迪达斯公司的发展历程。1949年,阿道夫建立了阿迪达斯制鞋公司。这是以他  相似文献   

7.
国际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推出的至少两款奥运系列运动袋及POLO恤采用国旗“红底黄五星”作基本图案.在五星中最大的一颗内.赫然印着阿迪达斯三叶草的标志。有人怀疑此举可能涉嫌违反《国旗法》,阿迪达斯上述行为也遭到了网友及消费者的激烈炮轰。3月6日,阿迪达斯中国总部再次致歉。阿迪达斯已经将这两款产品从香港全面撤柜,并决定全球召回。  相似文献   

8.
《企业研究报告》2007,(10):9-13
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NIKE公司成立于1972年,1978年NIKE国际公司成立。NIKE是全球最大的运动鞋、服装、设备、服饰的设计、行销和分销公司。2006年,NIKE的全球品牌排名第30位,品牌价值108.97亿美元,远高于品牌价值47.7亿美元的阿迪达斯。  相似文献   

9.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1,(17):86-89,20
一年前,西班牙队(阿迪达斯赞助)成为历史上第八个世界杯冠军,此时欢呼胜利的,不仅有西班牙人,还有来自德国的在阿迪达斯总部工作的员工们——虽然德国队彼时刚被西班牙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0.
《厂长经理之友》2012,(8):42-49
近日有消息称,经阿迪达斯证实,公司将关闭在华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除了阿迪达斯的工厂搬家以外,2009年3月,伞球排名第一的运动品牌耐克也关闭了公司唯一拥有的鞋类生产设施的太仓工厂,将由丰泰集团管理的鞋类生产业务转移至丰泰位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工厂。  相似文献   

11.
很少人知道,阿迪达斯与彪马这两个世界性体育品牌,是由一个家族六十年前的恩怨情仇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有两个好消息让我深有感触,一是据李宁公司2009年的财报显示,在中国市场经历接连被对手超越的尴尬后,李宁公司终于赢得了翻身的第一战,市场份额已超过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二是日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交割完成。  相似文献   

13.
阿迪达斯计划将旗下品牌集中起来推广。与其分散资源进行多品牌推广而导致左右互搏,不如万宗归一,以“阿迪达斯”的品牌强势归来。全倾全力。  相似文献   

14.
阿迪达斯的反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届世界杯不仅是各国足球队竞技的舞台,也将成为阿迪达斯的主赛场。阿迪达斯期待通过围绕世界杯展开宣传推广活动,以扭转其利润下滑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5.
耐克公司创建于1972年。起初它是一家规模甚小、随时都有可能倒闭的企业。公司的两个创始人布沃曼和耐特都身兼数职,公司连自己的办公楼都没有。与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体育用品公司相比,还属于体育脂品领域的小字辈,但它却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踞市场的领导品牌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近3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  相似文献   

16.
梁勇 《现代企业》2011,(4):16-17
在全球运动服饰市场,彪马是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第三品牌,其产品设计前卫,色彩大胆明丽,拥有一大批粉丝。2010年,彪马的销售额达到36亿美元,实力不容小觑。彪马的品牌之路甚为特殊,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1952年,美国三大报纸之一的《洛杉矶时报》在头版位置刊登出了一条轰动一时的广告:“高价求购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埃迪·托兰扔向看台的另一只阿迪达斯跑鞋。”求购人开出的价码是五千美元。  相似文献   

18.
1952年,美国三大报纸之一的《洛杉矶时报》在头版位置刊登了一奈轰动一时的广告:“高价求购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埃迪·托兰扔向看台的另一只阿迪达斯跑鞋。”求购人加利开出的价码是5000美元。  相似文献   

19.
李乐天 《新前程》2006,(7):35-37
对于热爱运动时尚的人来说,阿迪达斯与耐克应该并不陌生。这两个体育产业的巨头品牌,一直坚持在各个领域与对方较量。  相似文献   

20.
抢跑的代价     
向已被耐克、阿迪达斯占据优势的一线城市发起进攻,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李宁来说,2011年注定是波澜起伏的一年,业绩下降、订单锐减,不太乐观的媒体报道此消彼长,去年还因赶超阿迪达斯被誉为"英雄"的公司,似乎顷刻间一如史诗般烟消云散在星空之下。或许,我们不能单因这些表象而过早地判定李宁品牌的重塑就此失败。但显而易见的是,李宁正在为这个梦想买单。也或许,这是一种不羁的勇敢,同时更是一种活得更长久一点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