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法规归纳法和经济学模型分析法透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的性质,为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土地出让金收入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公权力即公共利益对私人产权的强势地位汲取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是国家"先征后让"的结果;从支出结构来看,土地出让金支出具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公共财政功能。土地出让金收入性质突出了公共利益和私人财产的对立,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应眼点则应重在创设公共利益与私人产权在利益上平等博弈机制,体现"公产私产地位平等"物权法的精神。建设具有合理依据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技术方案的理论支撑,是设计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当今之要务。土地出让金的公共财政功能可以将土地出让金收支引入国民收入经济循环中,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部分土地出让金支出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是共性问题。依照法律法规审计土地出让金支出,资金使用应优先保障农民的利益,避免挪用。在审计中发现挪用资金的渠道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土地出让金     
《天津经济》2014,(9):86-86
一、概念土地出让金(land-transferring fees)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指土地出让的交易总额),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土地出让金不是简单的地价。  相似文献   

4.
叶檀 《上海国资》2008,(6):78-78
站在进一步建立土地公共财政的角度,审计署建议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接受同级人大监督,是土地财政公共化、法制化的必备步骤,理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郭薇 《中国经贸》2009,(8):175-176
土地出让金,作为一种土地收益,在调节土地市场供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充实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其他深层次矛盾。因此,研究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愿意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出让金,作为一种土地收益,在调节土地市场供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充实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其他深层次矛盾。因此,研究土地出让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愿意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审计署6月4日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审计调查结果,揭示出让金征收、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审计发现,天津、重庆、南宁、哈尔滨、济南、上海、成都、合肥、长沙和广州10城市的用地单位拖欠出让金173.27亿元。  相似文献   

8.
土地出让金新规不会推高房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宪容 《新财经》2006,(12):23-23
据报道,新的土地出让金规则将会出台,从消息来看,新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二是对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及长期化;三是重新调整土地出让金利益分配机制,在个人、集体、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之间,在长期与短期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9.
田春华 《中国经贸》2012,(22):120-120
近几年,我国各个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增长,为各大地区土地开发及建设城市提供了丰富的财力资源。本文主要结合土地出让金的管理与实践,针对土地出让金管理的做法、重要性及土地出让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财政部门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的重要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出让金的弊端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土地出让金的肇始和发展,指出土地出让金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揭露当今时局,土地出让金制度逐渐暴露出来的弊端——土地出让金与居高不下的房价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提出土地出让金制度及相关政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收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金融危机爆发前近十三年的中国财政收支季度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财政收支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Panel数据分析方法处理了经济数据的季度效应问题。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固定效应建模表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季节效应;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相对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财政收支分项建模表明财政收支分项对经济发展有负效应。通过对经济高速增长的10余年财政收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制定更详尽、准确的财政政策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起,新疆在逐步实施农业税改革的基础上正式实施取消全部农业税、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农业税在新疆财政中的比重较大,取消农业税将使基层政权财力不足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新疆财政状况,认为解决新疆财政面临的困难应寻求更多的中央转移支付,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新疆财政的自我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财政支出结构对生产要素效率影响的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项目,对经济总体规模、资本要素产出和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的影响分别不同。因此在现阶段有必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证检验了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通过引入空间效应,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我们发现,地方财政收入分成比例的提高会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程度,财政转移支付依赖越高则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程度越低,并且地方政府会依据过去的分成比例和财政转移支付来决定其财政努力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横向模仿行为,横向政府间财政策略存在空间外溢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包含税收结构和政府支出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运用我国1998-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通过固定效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税收结构与在预算平衡下政府支出对长期经济增长影响,并详细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主要结论有:1.将增值税纳入理论模型之中,研究发现,税收对长期经济增长没有影响,政府支出用于提供公共技术品时会有长期增长效应。2.在满足预算约束平衡时,虽然税收对长期经济增长没有影响,但税制结构具有配置效应。3.不同税种对东中西三个区域具有差异性,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税制结构政策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府支出规模、要素积累与产业结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产业发展阶段理论不能有效地解释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同变迁模式。本文从政府支出规模、生产要素积累这一新的角度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世界上2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基本结论是,政府支出通过改变全要素生产率和各个产业的资本、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积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对第一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体系形成的决定因素是要素的原始积累能力,政府支出只对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实证检验结论为我国产业结构的独特性提供了有力解释。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78—2003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不同种类的财政支出对GDP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的支出对GDP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社会文教费支出,其次是经济建设费支出。本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要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丽霞 《中国经贸》2008,(18):18-19
本文首先对资金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紧接着阐述了收支两条线模式以及该模式的优点,最后论证了石油物探企业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钧 《南方经济》2017,36(6):64-73
社会契约的参与者对公共支出结构预期是否一致决定了社会契约的稳定性。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公共支出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契约形式原则。任何的契约形式都必须符合契约的法定原则,收支对应原则和激励相容原则。从激励相容原则的预期一致性中区分出了霍布斯契约和洛克契约的具体形式,前者是以权威的方式形成预期一致性,后者是以协商的方式形成预期一致性。由此,讨论了社会契约对公共支出结构形成的规定,以及公共支出结构在对参与者构成利益扭曲的情况下所导致的契约改进。最后运用埃奇沃思交换对这样一种扭曲及其社会契约的改进做了一个经济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户消费转型升级引发各方关注,但鲜有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理。文章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变动和生计策略调整对农户消费的传导机制,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影响的社会资本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农户消费基尼系数总体呈缩窄趋势,但农地转出农户相比农地转入农户具有更高的人均消费支出及消费不均等程度;(2)农地流转能够影响农户关键自然资本改变和生计策略调整,从而显著提高农户消费水平,且参与农地流转农户相比未参与农地流转农户具有更高的消费动机;(3)社会资本在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过程中对农户消费存在微观中介效应,即社会资本越高的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越大,且能够通过提高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机会和扩大其多元化收入来源,间接提升农户消费水平。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背景下,应积极有序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并强化农户社会资本建设,提高农户多元化收入,从而全面助推农村消费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