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水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连续2年的对比试验,观测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胁迫对水稻株高,穗长,结实率的影响及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淹水处理对寒地水稻生长规律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水稻淹水试验模拟洪涝胁迫状态,分析不同淹水深度和淹水历时条件下拔节孕穗期水稻的分蘖、株高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淹水深度为1/3 h时,茎蘖消亡幅度小于对照处理,淹水历时7 d比淹水历时3 d的茎蘖消亡幅度小。淹水深度为2/3 h和3/3 h时,随着淹水历时的延长,茎蘖消亡幅度逐渐增大。淹水深度逐渐增加,水稻株高增长幅度越大,淹水历时越长,水稻株高增幅越明显,株高最大增加15.4 cm,比对照处理增高5.8 cm。长时间没顶淹涝(3/3 h~7 d处理)对水稻产量危害最大,产量降低46.63%。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寒地水稻洪涝致灾的阈值指标和洪涝灾害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水和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胁迫对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分蘖期受旱主要降低穗数,对粒数及千粒重影响较小;拔节孕穗期受旱主要降低粒数,但对千粒重影响不大,中度以上的受旱对穗数仍有一定的影响;抽穗开花期受旱粒数及千粒重降低明显,此阶段受轻、中旱对穗数无多大影响;乳熟期受旱主要降低千粒重,但对穗数、粒数已无多大影响。分蘖、拔节孕穗期的轻、中度连旱对穗数有一定影响;两个阶段以上的轻、中度连旱对粒数及千粒重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胁迫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分蘖期,乳熟期,两个阶段以上的轻、中度连旱减产程度明显高于单一阶段同一受旱水平。  相似文献   

4.
淹水试验和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水稻作为中度敏感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具有不同的响应差异。盐胁迫是一种关键的非生物胁迫,对全球范围内的作物造成了大量的产量损失。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统计学方法和试验研究共同分析盐胁迫对成熟期和完熟期水稻产量的影响,利用搜集到的12篇文献,175个数据(94个数据用于整合分析),以土壤含盐量为0.3%为处理组进行分析。运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盐胁迫对水稻产量指标的影响,同时定量研究水稻在成熟期和完熟期受到盐胁迫造成的减产效果。不同的品种在成熟期和完熟期产生的负效应不同,在成熟期,耐盐品种减产30.8%,在完熟期,盐敏感品种减产47.43%。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对燕麦生长、产量及需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雨养处理(YY)相比,轻度微喷控制灌溉处理(QK)和重度微喷控制灌溉处理(ZK)增加土壤含水率,为燕麦生长提供一定的水分环境,促进燕麦的株高生长、干物质形成和产量的提高,其中QK处理各项生长指标和产量表现最优,产量达到5128.20kg/hm2,显著高于ZK处理9.58%、YY处理73.69%。QK处理燕麦全生育期累计灌水9次,灌溉定额436.74mm。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汉口江滩芦苇生长过程与淹没水深和淹没历时的关系,考虑淹没水深和淹没历时对芦苇生长带来的胁迫作用,对现有芦苇生长动态物候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模拟了汉口江滩芦苇在不同淹水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汛期汉口江滩芦苇地上生物量因淹水胁迫而急剧减小,淹水胁迫效应不可忽视,且汛期水量越大、持续淹没时间越长,淹水胁迫导致的芦苇地上生物量减小速度越快;淹水胁迫导致汉口江滩芦苇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值与淹没历时和水深大于2 m的淹没历时之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且水深超过芦苇适宜淹没阈值带来的淹水胁迫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含量的显著增加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生态系统碳平衡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研究淹水胁迫对冬小麦碳通量的影响可为探究土体单元碳平衡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在五道沟实验站设立典型试验区,以冬小麦四个主要生长期为研究时段开展控制试验,设置淹水试验组和对照试验组,测量不同情景下冬小麦碳通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情景下,冬小麦碳通量表现为碳汇,日内碳通量曲线大致呈先降后升趋势,9时碳通量与13时的碳通量随生长期不断接近,晴天碳通量低于阴雨天,连续阴雨天后的初晴日碳通量大幅降低;淹水情景在拔节期、孕穗期会使碳通量降低,在抽穗期对碳通量影响较小,在扬花期会对碳通量产生正影响,应尽量避免淹水胁迫的发生。研究成果可为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建设生态灌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清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中稻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杂交稻“天优华占”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设置轻旱、中旱、重旱三个水分胁迫水平,以正常间歇灌溉为对照(CK),监测土壤含水率,测量各生育期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分析各生育期不同干旱胁迫对水稻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在拔节—孕穗期对株高抑制最显著,分蘖期对分蘖数和叶面积影响最明显,抽穗—开花期对叶绿素的合成影响最大且日需水量最高;干旱胁迫对产量最敏感的时期是抽穗—开花期,不同胁迫水平均会减少水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三个胁迫水平较正常水平(CK)分别减产27.57%、44.23%、46.32%;采用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产量相关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和有效穗。因此,确保抽穗—开花期的水分供给能够有效改善水稻的千粒重、有效穗和结实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广林 《东北水利水电》2003,21(1):49-49,52
自然降水不足和灌溉水源供水不能满足水稻正常需水要求时,水稻生长受到干旱胁迫。本文通过星星哨灌区连续2年遭遇到设计保证率以外年份的干旱,探讨研究了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生育状态及产量,为水田灌区节水灌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降雨的不均衡性又不及时灌溉,水稻生长则出现阶段性亏水而造成减产。但哪一阶段亏水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更大?在同一阶段不同的亏水水平对水稻的减产程度又是怎样?研究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生产指导意义。根据多年的试验资料,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亏水对水稻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1 试验及处理方法采用盆裁试验,供试品种早造为杂优稻“优Ⅰ439”,晚造“优Ⅰ63”。亏水处理分别在四个生育阶段进行,即分蘖期、幼穗分化发育期(即拔节至孕穗)、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均以三种亏水水平处理,即“轻度亏水…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其生长。为了提高水稻对逆境的适应性并探讨其相关生理机制,设置了分蘖期干旱适应性锻炼处理,探讨了拔节-孕穗期继续干旱和淹涝耐受性的产量形成以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分蘖期经过干旱锻炼处理后持续干旱处理(D+D)水稻产量比在分蘖期不经过干旱锻炼处理但是后期经过干旱处理后(ND+D)的水稻产量高10.92%,而在分蘖期经过干旱锻炼处理后期进行淹涝处理后(D+S)的水稻产量比在水稻分蘖期不经过干旱锻炼处理且后期淹涝处理后(ND+S)的水稻产量高19.91%。干旱锻炼后进行淹涝处理(D+S)较不干旱锻炼后进行淹劳处理(ND+S)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性提高,分别提高10.6%、26.69%。ND+D处理的Fv/Fm较D+D处理显著降低3.67%。D+D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ND+D处理下降9.36%,但差异不显著。D+S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ND+S处理高21.41%,无显著性差异。经过干旱适应性锻炼的水稻植株,后期再进行干旱处理或者淹涝处理时,SOD、POD、CAT活性、总抗氧化力(T-AO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MDA content和H2O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茎蘖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吸氮量及产量对稻田施用氨基酸水溶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施用氨基酸水溶肥,能够有效减少施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有力促进水稻生长指标的改善及产量的增长.总的来说,氨基酸水溶肥的使用,能够保证减氮的前提下,实现水稻一定程度增产的目标.本研究旨在为氨基酸水溶...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减产问题,研究干旱条件下大豆的生理生态的变化特征,为粮食高产提供依据。从大豆开花期开始,通过小区试验对冀豆12号进行控制干旱时间和不同程度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大豆叶绿素、叶面积和光合作用率、产量及其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时间越长,大豆生理生态特征呈下降趋势;且在短时间处理后及时复水处理,其生理生态特征有回升趋势;在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含水量的40%~50%时,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最大;土壤含水量低于30%时,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最低;对照处理净光合速率远高于各时间和水分处理,并且在处理结束后,植株净光合速率会有反升的现象;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产量随胁迫时间加长和土壤水分减少而减少,但千粒重却与之相反;蛋白质含量将会上升,而脂肪含量及脂肪蛋白总量会下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属高纬度寒地单季粳稻种植区,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稻米品质好。水稻种植面积1980年为28.3万hm^2,2007年增加到234.7万hm^2。到2015年,黑龙江省计划建成全国最大的333.3万hm^2粳稻基地。水稻已成为黑龙江省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地表水资源总量不足的制约,黑龙江省还存在大面积井灌水稻,靠提取地下水灌溉。由于井水温度低,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杰  孙西欢  马娟娟  李京玲  申星 《山西水利》2011,27(6):31-32,42
近年来,在干旱现象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对于干旱胁迫及复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更加迫切和重要。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干旱胁迫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干旱胁迫后复水对作物补偿效应的机理,通过研究不同作物干旱胁迫后复水补偿效应的机理来指导农田灌溉,从而达到节水和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灌溉方式以及与其匹配的施氮量,以C两优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试验设灌水量和氮肥水平两个因素。以淹水灌溉的灌水量为基准,设置4个水分处理,即W1 (淹水灌溉100%)、W2 (轻度干湿交替灌溉66.7%)、W3 (中度干湿交替灌溉33.3%)和W4(雨养,灌溉0),不同水分处理灌溉频次相同,当W1水层消失时同时灌溉。设置6个氮肥梯度,0、90、135、180、225、270 kg/hm~2。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加氮肥施用量,均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片SPAD值;中度干湿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低施氮量处理的株高,高施氮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灌水量减少对株高的影响。轻度与中度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高氮处理成熟期水稻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从而改善其贪青晚熟现象。在不同灌溉处理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雨养处理会导致水稻实粒数与结实率显著降低;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均呈现二次方的关系,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峰值出现时的施氮量不同,当施氮量达到135 kg/hm~2之后,继续增加施氮量,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会导致产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施氮量的多少应该与灌水量相匹配,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180 kg/hm~2氮肥会达到较好的水肥耦合模式,可以在减少灌水量的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并且保持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水稻间歇灌溉和浅水灌溉两种灌溉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模式下水稻的耗水过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出先逐步上升,到达顶峰,然后下降的趋势.两种灌溉模式的总耗水量比较,显示间歇灌溉模式较浅水灌溉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组成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淹涝胁迫对拔节期水稻生长影响,通过水稻淹水试验模拟洪涝胁迫状态,以淹水深度和淹水历时设计不同胁迫程度,分析拔节期不同淹涝胁迫强度下排水后第1、第3和第7 d以及水稻全生育期的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淹水处理随着排水后时间的延续,水稻LAI逐渐降低,Pn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而干物质累积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各淹水处理的水稻LAI和Pn均低于CK处理,且水稻LAI呈现3/3 h 2/3 h 1/3 h处理,没顶淹没(3/3 h)水稻LAI仅为CK处理的69. 53%~70. 29%,全淹没处理(3/3 h-3 d和3/3 h-7 d)在生育末期出现Pn大于1/3 h和2/3 h处理、干物质量基本不变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