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理财行为的影响不容小觑.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受教育程度、理财渠道、投资额度、理财观念4个方面调查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江苏省Y市农村居民理财行为现状,剖析了Y市农村居民在互联网理财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互联网金融宣传教育、加大理财产品的宣传推广、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完善社会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帮助农...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1 965个样本数据逻辑回归发现,绝对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相对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公平感和家庭收入满意度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该继续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维护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应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以增强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村居民幸福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凡恩 《特区经济》2010,(5):187-189
居民幸福度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欠发达省份,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居民调查、数理统计分析、建立幸福度评价模型等发现,经济问题仍是河南省农村居民幸福度提升的基础;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幸福度的因素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度的重要因素;老人及离异、伤偶或独居的人的幸福度最低。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一词近来频频被人们用于评价自身生活的质量上。课题组对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用于娱乐活动方式和时间、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对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影响较大。同时,文章也对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一些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5.
陈萌 《广西经济》2023,(5):23-28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央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其中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探究流通业发展与农村消费之间有何关系,本文针对2011—2019年中国27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以及互联网发展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和互联网发展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在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了积极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而言,流通业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农村居民幸福评价指数,结合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幸福程度较高,超过80%的农村居民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满意的,他们普遍认为"家庭相对财富、家人健康、子女成绩"是影响家庭生活幸福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当前提高辽宁省农村居民家庭幸福程度应该重在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农村医疗保障、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收入差距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幸福感,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民生性支出,具有典型的福利性与公平性特征,其可能加剧或缓解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低水平的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积极影响,而较高的收入差距则会降低农村居民幸福感,且这一效应对农村低收入者幸福感的影响更大;社会保障支出不仅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缓解了收入差距过大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带来的不利冲击。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因此,我国政府理应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同时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从而使农村居民更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现象也比较普遍。文章利用"2016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将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其效应主要是引致作用,参与购买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已经成为常态,对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基于体验效用假设,构建了工农要素流动下农村居民的幸福函数,并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效应、机制与情境。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但却存在一定的"伊斯特林悖论"关系,即短期非农就业能够显著促进幸福增长,但长期非农就业对幸福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出现停滞或反向抑制状态;其内在机制主要在于非农就业过程中农村居民的需求层次逐渐由生存需要转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但长期非农就业并不能显著提升外出务工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感知;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效应,在本地非农就业和跨省流动的就业情境下更为显著,在女性群体、高中层次受教育程度群体中相对更高,且伴随农村居民的年龄增长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基于此,文章提出创造本地就业市场、关注非农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变化、加强非农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针对性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对河南省2005-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战略以来,新疆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突出表现在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本文在对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消费需求投向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提出当前应立足六大着力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繁荣,提高消费对新疆经济的拉动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宗教信仰热”。本文基于河南嵩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信仰选择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性别、政治面貌、健康风险和个人社会保障水平都对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选择具有重要解释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重点关注了农村居民“因病信教”的内在逻辑,并指出政府长期从农村退出致使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已导致农民面临的健康风险明显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助推了宗教信仰在农村的“复兴”。  相似文献   

13.
利用问卷调查对潮州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行为进行调查和深入访谈,对样本分析的结果表明,潮州城市居民对休闲游憩活动有较强的意愿,并在出游动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对资料做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城市居民在不同时间段对休闲游憩活动项目呈现不同的行为偏好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赵羚雅 《南方经济》2019,38(8):85-99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与农民创业呈显著正相关;采用替代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及工具变量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互联网使用依然具有"创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社会资本效应与风险偏好效应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创业的重要渠道。"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民互联网使用率,有助于发挥互联网服务农民创业的功能。另外,应继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不断释放农民创业潜力,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靖娜  陈前恒 《南方经济》2019,38(1):103-119
文章使用2012-2017年中国22个省325个村庄的4863个农户的混合截面数据探究了村庄中草根组织发育情况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和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讨论增添了新证据。研究发现:村庄草根组织发育程度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村庄中的草根组织数量越多,其居民幸福感越高;进一步使用生活满意度法(Life Satisfaction Approach,LSA)对草根组织的货币价值进行估计发现,村庄中草根组织数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相当于家庭人均总收入增加0.667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研究结论表明,发展乡村草根组织是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文  吴赢 《南方经济》2021,40(11):1-17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17.
“住有所居”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实现的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本文用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新疆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农村居民住房建设步伐加快的缘由及农村住房建设取得的成绩。但从新疆农村区域内部以及与全国、西部地区农村的平均水平比较来看,新疆农村住房建设水平及住宅配套设施改善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疆农村住房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宅基地使用权纠纷主要包括宅基地权属纠纷、宅基地取得纠纷、宅基地流转纠纷、宅基地继承纠纷、宅基地使用纠纷、宅基地征收(拆迁)补偿纠纷、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纠纷、农村特殊主体的宅基地权益保护纠纷等八种类型,并各有其不同的纠纷表现形式。对于各类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应在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原则上,通过合法途径加以解决。各类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分别有其相应的纠纷解决途径。从立法上彻底理顺各种法律之间关于宅基地使用权规定的相互矛盾之处,是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纠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移动互联网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农户移动终端设备拥有情况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不同的移动通讯网络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③农业发展水平分组下,农户移动终端设备拥有情况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无区域差异,但移动网络在农业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农业欠发达地区;④农业产值规模分组下,农户移动终端设备拥有情况在农业产值规模较大地区和中等地区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农业产值规模较小地区,但移动网络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无区域差异。研究结论对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