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贾根良 《南方经济》2018,37(1):5-35
国际学术界有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演化经济学和后新古典经济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表现为演化发展经济学和新结构经济学的不同。两者的产业政策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技术赶超或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有关政府作用的理论仍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败理论为基础的,而演化发展经济学则在批判市场失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家看来,新结构经济学不适合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在运用于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情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使是运用于低收入国家,也是有局限性的。事实证明,技术赶超而非比较优势战略更适合中国国情;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基础全面的价值链升级正是我国所有地方政府都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吉林报告》则忽视了这一关键问题。《吉林报告》的缺陷说明,聚焦于传统意义上产业部门之间区别的新结构经济学已不适应新国际分工对产业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演化发展经济学所关注的价值链特定环节、核心技术和组织能力已经成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中国经济学界的面前:是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还是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针对中国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展一种历史和国情特定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术环  王环  张慎霞 《山东经济》2004,20(5):113-115
产权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素。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原因是外部利润内部化的动机、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人们对效率与公平的不同追求、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不同选择、路径依赖的影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问,要注意改革的层次、两种模型配合使用、考虑路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产业政策是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厘清产业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本文创新性地利用产业相关的中央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识别,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中的驱动作用和空间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产业政策与市场的互补作用机制,以及政府特征对产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央层面产业政策与地方层面产业政策在促进地方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呈现出互补效应,其互补效应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进作用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嵌入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及其比较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具体产业与发展方式;另一种观点主张应该改变某些要素的相对价格,为企业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与制度环境。科学地评价一种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劣,必须从动态而非静态的角度,看它能否为社会、企业与个人提供学习技术、培育人力资本的制度环境,也就是说能否使技术学习、能力开发与产业竞争力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获得跨期的净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5.
试论路径依赖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山东经济》2001,(5):27-29
技术演变和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的性质。对路径依赖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作了一般分析,然后将路径依赖区分为外部路径依赖与内部路径依赖,并对它们对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影响作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应重新审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要获得竞争优势应特别注意初始的路径选择和微小事件、随机事件的影响,这些对我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风电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效应的研究表明,传统资源模式下对原有经济制度、能源禀赋、传统技术和现有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严重制约我国风电产业的推广和发展。应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风电产业政策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法律、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破解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改革有外部市场和内部治理两条路径。内部治理路径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外部市场路径畅通,外部市场路径的畅通又依靠内部治理路径的完善,我国现有股份制银行的异化,已经为此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必须沿着内外两条路径展开,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做到内部治理路径与外部市场路径的健康并行。  相似文献   

8.
葛志专  巫细波 《科技和产业》2023,23(22):183-192
数字化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对新产业增值、要素配置重组、新市场开拓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从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构建制造业升级评价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同时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基于两种空间权重实证分析了数字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由0.886增长到1.434,年间增速为5.42%;区域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组间差距,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组内差异最大;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数字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技术创新、要素禀赋、所有制结构、出口水平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人力资本、外资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华民 《沪港经济》2007,(11):11-11
在世界经济中,企业问的国际竞争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种小同的方式:基于禀赋差异的成本竞争;基于生产率差异的技术竞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问的国际竞争大致可以沿着以下路径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第一,曾经依靠成本竞争的企业,因为母国要素禀赋变化,比如人力资本增加和研发能力增强,而逐步地从成本竞争类型演进为技术竞争类型;第二,因为母国生产成本提高,而企业又没有能力实现从成本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型时,  相似文献   

10.
本期为2011年人的发展经济学高端论坛会议总结内容。此次论坛专家学者在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定义、理论基础或思想来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建设及法律保障等问题的讨论上既有交锋,又有共识。关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主要有四种观点,其中以人的发展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发展与经济运动“相互关系”的规律的学说最为突出。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经济学、西方哲学的人的发展经济学、中国儒家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和融马、西、申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四个体系。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出发点主要存在从生产关系出发和从人的需要出发两种争论。研究对象以胡钧教授、巫文强总编辑、许建康教授和许崇正教授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研究方法既有“三个结合,三个为主(规范与实证相结合,以规范为主;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性为主;历史与逻辑结合,以逻辑为主)”、田野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又有从实践中找“短板”等。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主要有四种认知:政治经济学的分支、与政治经济学平行、交叉性学科和应用经济学。在法律保障方面,有学者认为,人的发展经济学应从人权出发,用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作为指导性理念,并吸收“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有专家认为,应用法律安排规范经济发展形成的有益成果,并使其制度化;或者是通过“人权入宪”,把人的发展纳入国家大法。  相似文献   

11.
技术跨越是技术和技术外所有因素的二元系统跨越,是二个难度自增殖创新系统,其同步行进的双螺旋跨越包括三个过程。在实践中,这种双螺旋跨越模式一般会出现知识管理难度不断增殖、追赶路径不好优化控制、跨越风险和成本可能较高、模式雷同可能失败等风险和瓶颈。技术外政策的强制引导主要有跨越路线图优化选择、弥补产业技术跨越政策链条缺陷、提高企业素质更换整体创新短板。  相似文献   

12.
以2019—2021年我国上交所科创板集成电路产业3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构建集成电路产业上市公司高创新效率6个前因变量。通过DEA(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得出的企业创新综合技术效率作为结果变量,从而运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进行企业高创新效率组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影响因素不能构成企业高创新效率影响路径,需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外部资金驱动型、技术+外部资金驱动型、人才+外部资金驱动型、内外资金驱动型以及全面要素驱动型5条高创新效率影响路径。研究结果对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基础上,文章运用高技术产业1998—2008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内部和外部获取途径对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出口学习效应、用户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技术溢出在激励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存在负面效应;购买国内技术并没有对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了若干加快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2012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两个公共因子:技术创新投入因子和技术创新产出因子,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数、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对创新投入因子的贡献最大;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因子得分以及总得分上排名前三;股份合作企业与联营企业产出因子排名和总排名均处于最后两位。  相似文献   

15.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路径依赖”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已发展成为广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由于产业起步的“路径依赖”局限,目前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已十分明显,要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必须依靠引入内生增长动力因子——科技原创因素,建立独立的科技研发能力,逐步改变原来的“路径依赖”,形成“技术引进”和“自主原创”并重的内外源结合型的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创新要素国际流动剧变及科技产业革命加速,创新驱动、自主可控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本土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加速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变。长期以来科技创新的产业需求和应用方式被视为已备条件而未被纳入产业化过程,这与实践形成巨大反差。为此,比较分析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揭榜挂帅等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模式,探讨设置创新“搅拌器”进行科技创新的前瞻资源化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研究科创政策工具及企业自身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路径组合。结果发现:(1)制造业企业提高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路径存在差异,前者主要有环境保障主导路径、供给 - 需求 - 环境三元驱动路径和供给 - 需求推拉路径,后者主要有供给 - 需求 - 环境三元联动路径和需求拉动主导路径;(2)不同类型企业对科创政策工具的需求存在差异;(3)科创政策工具协同组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基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各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总体具有推动作用,但各创新因素影响差异较大,其中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宏观调控、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人才资源、技术交易市场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东喜 《科技和产业》2021,21(11):183-186
在梳理科技创新推进文旅融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科技创新推进文旅融合的机理与路径问题.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包括技术、组织、管理和制度等领域的创新.制度创新提供产业融合的规制环境和制度保障,组织创新是文旅融合的载体,管理创新是产业融合、创造新业态的支撑,技术创新为产业融合提供技术与物质基础,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