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任艳 《魅力中国》2010,(20):222-223
文章将中国风水习俗在贵州省织金县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对其社会生活的影响作一个大致的论述,进而分析风水信仰在长时期的变迁中所创造出的民间生活图景,风水文化事象与织金县乡土社会的认同和社会文化秩序整合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破除原来的“造城运动”,转向“以人为本”,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更意味着国家对民生重视程度的提高,更加关注人的发展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库区移民社会在面临着诸多与其他社会相似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移民“无根”感、社会参与缺失等特殊问题。文章认为,这种“无根”感与安置地原住民的排斥是移民难以融入社会的关键。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移民的再社会化需要以社会质量理论作为研究指引,以该理论的“社会性”为选择路径,构建移民社会特有的乡土气息。在这一基础上实现向“市民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师的乡土情怀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有利于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有利于农村学生的思想引领。然而,城乡二重结构压力下农村教师逃离乡村生活、外界物质化引诱下农村教师远离乡土社会、当代社会转型期下农村教师面临认同危机。为此,应通过完善乡村政府职能机制、激发农村教师乡村教育热情、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现状等三方路径,在实践中不断厚植农村教师的乡土情怀,为农村教育事业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老一代农民工的退出,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进入到城市,他们逐渐成为城市中农民工的主体。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进程中,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社会网络等方面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社会排斥,他们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社会排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一大障碍。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为国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乡士文化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现代科学知识拥有同样被重视的地位.在全球化、现代化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正在加速失传.本文阐述了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及其利用价值,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失传的原因,指出了保护乡土文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青作为特定政治时代的产物,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经历使得其观照乡土世界的视角和体悟乡土文化的心境有其独特之处。文章以韩少功的乡土小说为契入的平台,去探询知青作家对乡土文化的独特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是乡土社会的载体与乡土文明的见证。新时代背景下,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潜在力量,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以江西古村乡土文化的整体性挖掘为例,通过对古村乡土文化价值的再认识,阐释传统村落空间丰富且厚重的文化遗产,以推进现代化转型为途径,促进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乡土景观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以调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乡土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人们在历史岁月中所留下的财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充分合理的加入这些元素,不仅会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更能使城市的风貌更加多样化、生动化。本文首先对乡土景观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自然、社会、精神三方面解析了乡土景观融入城市园林绿化中具体策略,充分体现了城市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环境艺术设计如何确立既符合特殊国情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从社会状况与文化艺术自身方面认真考虑分析,才能够建立科学的广西乡土民居建筑当代环境艺术理论。吸收乡土民居建筑环境观的精髓,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具本土文化特征的传统向当代的转型。广西新农村建设的风格的探索应充分研究地域民居,因地制宜,继承文脉并将其发扬光大,走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秦海红 《魅力中国》2013,(10):85-85
作为基层文化馆的创作干部,我经常深入乡村,在关注乡土文化兴衰的同时,也看到了农民群众对乡土文化的渴望。乡土文化在农村的积淀很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农民群众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都深受其影响,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同时,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正如恩格斯所说:“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乡土文化对农民群众思想的消极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抉择。新型城镇化本质,是通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和能力,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文章试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定义特点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战略以来,新疆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突出表现在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本文在对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消费需求投向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提出当前应立足六大着力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繁荣,提高消费对新疆经济的拉动力。  相似文献   

13.
乡村企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外流的挑战。以自我决定理论作为基础,构建乡村企业员工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返乡工作动机的影响模型,并引入自我验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能够提升乡村企业员工的返乡工作动机,自我验证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返乡工作动机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When landowning rural migrants in urban areas in China become unemployed, they retain the option to return home to agricultural work. As a result,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 loss of employment for these migrants declines. In addition, the potential wealth arising from compensation for expropriated rural land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ongo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is weakens the incentive for landowning rural migrants to work as hard in urban employment as they might otherwise.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Survey for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in 2012, as surveyed by the Municip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to assess the employment disincentives induced by rural land ownership. We find that compared with landless rural migrants, landowning rural migrants generally have less job stability and lower salarie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ural labour market within Wales over the last decade. Data from the Labour Force Survey and the New Earnings Survey are used to compare trends in economic activity rates,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earnings in rural Wales with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In addition to the rural-urban comparison, evidence presented from other rural labour market studies is used to establish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rural labour market within Wales and the rest of the UK. In this respect, the paper collects evidence from which the need for differential labour market policy between the rural and urban area can be assessed.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市场定位是关乎其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本文认为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联系农民的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有其存在的理由,并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农村信用社必须立足“三农”才能实现经济金融共赢。同时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进而对“支农”措施作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海燕 《科技和产业》2023,23(16):121-126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得到一定的发展,乡村本土文化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旅游的发展,乡村逐渐失去自身的文化特质,乡村旅游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处方式都亟待解决。以文化基因理论为基础,对恩阳区万寿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万寿村宣传力度不到位但在周围的口碑较好,旅游者对万寿村的主导基因和衍生基因感知度高于依附基因,感知度较低的依附基因进一步影响了旅游者的重游意愿。  相似文献   

18.
高管搭档稳定性影响公司持续经营、战略与绩效稳定,但其是否受文化因素,如地缘关系影响却缺乏研究。利用手工收集的高管同乡关系数据,基于同乡所代表的地缘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社会认同理论,剖析董事长与CEO同乡关系对双方合作关系的影响机理,以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同乡关系对双方搭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与CEO同乡关系能显著提升其搭档稳定性,且由同省到同县提升效果递增。机制检验发现,同乡关系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了搭档稳定性。与此一致,情境检验发现,当双方代理问题更严重,如内部控制质量较差时同乡关系对搭档稳定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重视地缘关系等传统文化影响,通过稳定内部关系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推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讨论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通过Vensim PLE软件构建成本分担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各地区相关主体的因果反馈关系和未来发展走向。研究发现:(1)在保持各项成本和收益增长率不变情况下,社会和政府每年至多负担4%-6%新增流动人口市民化;(2)为减轻个人、企业等社会主体压力,各项经济成本应一定程度向政府部门倾斜;中央需通过增加财政事权比例,鼓励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3)各区域因自身条件和国家政策等异质性面临不同程度财政压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可依靠自身财力实施高市民化率,财政缺口较大地区需借助中央支持推行就近城镇化,但中部地区陷入地方自身财力缺乏和中央财政支持不足的两难困境。文章建议从财政开源、财政分担、财政转移等方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由此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20.
华娇  陈蓉 《改革与战略》2014,(12):122-124
湖北省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不高、城镇体系和功能不健全、城市建设方式粗放等突出问题,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面对农耕文化深厚、土地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加大等现实约束,湖北应通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式,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湖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