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礼仪文化在当代乡土社会传承的现状及思考——基于江西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文化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律己敬人的行为系统及交往文化。调研中发现,由于社会的变迁,礼仪文化传承总体形势并不乐观,传统集体礼仪文化活动渐趋式微,传统家庭礼仪文化规则有所变异,传统个人礼仪文化规范逐渐消失。通过挖掘礼仪文化传承的经济价值,复兴部分集体礼仪文化活动,坚守慈孝家庭礼仪文化规则,建构和和个人礼仪文化规范,将保障礼仪文化传统在乡土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相似文献
3.
欧洲文化认同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文化立法、举办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进行专项资金支持,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保护和发展欧洲共同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应对美国文化霸权.东亚文化认同面临主要问题是各国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文化的复杂多样.借鉴欧洲文化认同经验一是要文化立法;二是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制定文化政策;三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统一性,积极构建东亚共有的价值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知青作为特定政治时代的产物,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经历使得其观照乡土世界的视角和体悟乡土文化的心境有其独特之处。文章以韩少功的乡土小说为契入的平台,去探询知青作家对乡土文化的独特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6.
乡士文化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现代科学知识拥有同样被重视的地位.在全球化、现代化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正在加速失传.本文阐述了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及其利用价值,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失传的原因,指出了保护乡土文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和孝镇的基本概况和地名来源,分析了和孝镇村落地名的命名特点,探讨了和孝镇的乡土文化。认为,通过探究村落地名来源,总结地名形成特点,揭示村落地名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深度了解家乡地名,深刻认识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一个汇集了多种民族的省份,其中以苗族、布依族、侗族居多.在贵州县级的一些婚礼中常会歌唱一些苗族古歌来表示对新人的祝福.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们已无法听懂其中的意义更不再懂得传唱了.苗族古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传承主体的民族文化认同缺失正是导致苗族古歌濒临失传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民族文化认同视角,从提升民族自豪感,建立教育体系,采用影音记录及促进产业化等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此来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认同为落脚点,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如何在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认同的因素,寻求员工认同组织文化的路径,使组织文化一落地就富有生命力,真正发挥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频发的暴力恐怖案件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的关注。本文主要借助新疆三地州样本数据,从风俗习惯认同、语言文字认同、宗教信仰认同、民族身份认同四个维度对新疆民族间文化认同水平进行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少数民族被调查者对汉族文化认同的整体水平不高,汉族被调查者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同程度不高,教育没有充分体现出对民族间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认为应创建新疆本土教育模式;强化双语教育的文化内涵;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打造新疆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自启动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社区居民认同感的缺乏是导致社区网格化管理诸多难题的重要原因,社区居民认同感低,使得居民对社区工作消极抵制、不愿配合,并易于产生冲突,从而使居民难以真正融入社区。为此,本文提出应从政府、社区和居民三个角度来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其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全国27省份517个村庄的4023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使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和相对贫困水平的下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不明显;在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的下降,但增加了相对贫困并抑制了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其发展战略实施的区域差别化,以实现普惠金融积极效应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分析——基于460户样本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评价全省农村土地的流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呈现流转方式多元化、流转过程市场化且日益规范化、流转价格日益合理等趋势。虽然农村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如土地产权不明、缺乏有序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形式过于分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为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农村土地科学合理有序的流转。 相似文献
16.
长期且规范的合约安排是降低要素市场交易风险和保障参与者预期收益的重要基础,但农地租约却普遍存在缔约短期化问题。其中,农户的风险预期是影响其农地租约期限的重要因素,而风险预期既可能是源于缔约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是合约本身的不完全。因此,文章重点考察农户风险规避对其农地租约期限的影响,并从信息不对称和合约不完全两个维度阐述农户农地流转中风险的形成及其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对承租方了解越多,尤其是与亲友邻居更可能基于关系信任而形成短期租约,而租约中的违约惩罚条款则能够弱化机会主义行为,有助于激励农户选择长期租约。由此,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农户农地流转受到社会关系与市场影响,导致其缔约行为兼有差序格局与商业交往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干旱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在全国来说相对较为缓慢。为研究其原因,本文以新疆北疆地区、东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389户农民的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家庭人口、农业收入、农业优惠政策等;影响转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口、非农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因此,要推进干旱区农地流转。必须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宁夏平罗501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和金融机构土地抵押联立选择行为及其供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普遍存在信贷需求,由于信贷供给抑制原因,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得性比例偏低。相较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土地贷款意愿可能性高,贷款可得性也更大;影响农户土地抵押既有共同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户教育程度、产品期限合理性和对抵押政策认知是影响不同农户参与土地抵押的共同决定性因素;金融机构土地抵押供给更多是考虑不同农户的年龄、教育程度和信用记录等变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环境和规律的识别为基础,从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角度分析中国文化贸易所面临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借鉴各国文化产业和贸易发展的经验,提出政府支持、人才培养和中介组织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是现阶段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