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信贷业务操作中不少企业以正在建设的建筑工程作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由于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同时涉及企业、银行、在建工程承包人、税务、抵押登记部门等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相对一般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较为复杂,商业银行对在建工程抵押贷款都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本拟结合操作实际,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就办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过程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明显优越于第三方保证的贷款方式,有利于贷款人债权的实现,是各家商业银行贷款的首选方式。贷款抵押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商业银行对这个手段本身存在的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特别是在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时.不少信贷员错误地认为,只要有足值的抵押物.就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不恰当地把抵押物放在了第一重要位置,而对客户诚信度忽略了,  相似文献   

3.
办理贷款抵押中容易产生的误区孙淑云,韩冬近几年,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广泛采用抵押贷款方式,但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机制的影响,基层银行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之一:抵押的预防和补救功能被扭曲。依据法律规定,贷款抵押的功能有二,一是刺...  相似文献   

4.
建设银行在信贷资产经营中,为防止和化解贷款的风险,以房地产作为抵押发放代款或以房地产作为抵押办理的银行承总汇票等,其比重愈来愈大,据统计,房地产抵押在低债资产中所占份额达90%左右。房地产抵押贷款一旦发生风险,可以处置的房地产以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管理不善或抵押值不足,也会使房地产抵押贷款产生风险。倘若选择的房地产抵押物不合理,变现能力差,会造成损失;倘若在签订房地产抵押合同时,不符合法律程序和手续,就会造成处置抵押物权利的丧失;倘若在发放抵押贷款时,房地产抵押期间动态跟踪管理不到位,出现疏漏,易造成抵债物的流失,形成信贷资产保全的悬空,一言蔽之,房地产抵押贷款也会形成不良资产,也存在风险,为了做好房地产低押贷款的信贷资产保全,首要的责任就是要重视房地产抵押贷款第一还款来源的评估,即贷款主体资格、资信、贷款项目投资效益对及还款能力可靠性的正确评定和估价。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信贷产品,但由于在建工程抵押贷款涉及银行、企业、购房人、在建工程承包人等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相比一般的房地产抵押复杂,银行在行使在建工程抵押权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般的房地产抵押所不曾遇到的风险。如果银行操作不当,很可能出现法律风险,造成信贷资产损失。本文就银行在办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范风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前信用社在办理抵押贷款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1、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按抵押贷款办法规定,凡抵押物都应进行可变现性及现额的评估、法律公证等,事实上,有些信用社根本就没这么做,如××信用社只凭贷款人写的一张自有一台挖掘机的条子,就贷给30万元。又如:一些不法分子以假存单来社骗取抵押贷款。又如:××信用社仅凭贷款人拿来的一张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而不进行房屋评估、法律公证和办理过户手续,就贷了款。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在办理抵押贷款时.还必须到有关部门进行抵押物的登记。在登记时,商业银行在已提供《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等资料的情况下,仍会被一些登记机构要求再次填写由其提供的《抵押合同》,且有些登记机构只按贷款的本金额度登记他项权利价值,导致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风险隐患加大。  相似文献   

8.
在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期限不匹配的背景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可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在商业银行避免不匹配问题的途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采取的措施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要求产生了矛盾,限制了居民购房的需求。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匹配问题,但更为彻底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我国的个人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实行个人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以及通过互换等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不匹配问题的管理。通过商业银行与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互换协议是目前比较具有可行性的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金融部门在对借款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调查并严格把关后,认为可以贷款支持的,也力求采用担保贷款的方式。目前担保贷款的方式有: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由于抵押贷款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强,在担保贷款业务中占比大,因此办好抵押贷款手续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要办好抵押贷款手续关键在于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是否真实有效。然而,在现实中,抵押物的评估、登记现状不尽如人意,评估值不实,登记不合规合法和没有法律效力等问题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潜伏着信贷风险。本文就目前抵…  相似文献   

10.
黄进洲 《福建金融》2002,(11):38-39
商业银行选择抵押贷款方式能有效防范贷款风险,但有的行在办理贷款中存在抵押手续不全、抵押物虚设、缺乏抵押物价值评估制度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采取严格抵押物登记手续、审查抵押物的归属、减少重复抵押、选定合理的抵押率及加强对抵押物的日常管理检查等措施,完善抵押贷款管理。  相似文献   

11.
国家对国有企业办理抵押贷款作出政策性规定最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对国有企业办理抵押贷款作出政策性规定,要求各地遵照执行。规定指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办抵押贷款业务,企业以其依法支配的各项财产设定抵押权作为还款担保取得贷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不少县、市,贷款户在以房屋作为贷款抵押物时,遇到两个难题:一是由于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一致,导致抵押当事人无所适从,不知该到哪个部门去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二是有的地方要求贷款户把房屋及其占用范国内的土地使用权到房产和土地管理部门去申请评估、办理登记手续,造成双重收取费用,贷款户不堪忍受。建议尽快规范抵押登记中的这种混乱行为。  相似文献   

13.
由于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和法律风险的专业性,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后,其法律风险的防范却处于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法律风险后,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一项广泛被各商业银行采用的贷款形式,但近年来随着央行不断加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凸现。本文结合担保法、合同法、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内容对银行办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法律风险进行探讨,并探索银行抵押权保护和实现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中,由于存在各种不规范的操作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往往导致相关法律问题的产生。为减少这些威胁银行债权安全的隐患,提出可行的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商业银行住房开发贷款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业银行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后发放住房开发贷款,仅对建设用地使用权拥有抵押权,对开发商借款用于建造的建筑物、房产却没有优先受偿权.商业银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实际上面临着抵押物悬空的巨大法律风险.商业银行要以《物权法》的颁布施行为契机,建议有关部门开办住房开发贷款在建工程抵押登记业务,以有效防范商业银行抵押物悬空的巨大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银行陆续推出了以房地产为贷款担保主体的抵押贷款业务。但由于抵押标的的房地产敏感度高,政策性强,加上有关法规和管理办法不健全,容易导致房地产抵押无效或不合法。究竟哪些房地产能够用于抵押?哪些不能?如何办理?请细读本期第24页田绍斌同志的《办理房地产抵押贷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毅 《西安金融》2003,(11):33-33,35
一、存在的问题博州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银行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各家商业银行总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后,对基层行的授权过于集中,据调查,除小额质押贷款外,国有商业银行的县支行贷款审批权很小,相当一部分基层金融机构网点只吸存不贷款。(2)部分金融机构工作效率不高,对有些企业的贷款申请办理时间较长,有些贷款错过了使用的最好时机;商业银行对企业缺乏统一的评级标准,各行执行不一致,有时有些标准科学性不强,操作时效性较差。(3)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式以抵押…  相似文献   

19.
排污权抵押贷款作为一项绿色信贷措施,为商业银行开拓了信贷新产品,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但由于排污权抵押立法的缺失,商业银行以排污权为抵押客体发放贷款时,将会面临一系列法律障碍,最终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抵押权难以实现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抵押权难以实现的法律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法律完善,以保障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促进排污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化对我国住房改革具有深元的影响,它改变了住宅金融机制,有效地解决了银行在发放住房贷款中存在的法律方面的矛盾,因为,银行通过发放住房托押贷款证券取得现期收入,解决了住房贷款贷期长与流动性经营原则的冲突,提高了银行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加强商业银行竞争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将发挥积极作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如果规范不得当,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如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投资人投资安全问题等,由于我国法制的健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将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