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等人提出的一种产业组织理论,它与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该理论认为,规模经济使完全竞争不可能存在,但是,只要允许自由进入,即使一个产业部门只有少数几个生产者,也足以使价格接近边际成本。在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中,上述的理论分析深入了一步,即区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如果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很高,新生产者的自由进入虽然可以使价格下降,但不会接近边际成本,进入者也要付出成本;如果该产业是自由垄断行业,自由进入使价格降至边际成本,就会发生亏损;该理论只适用于进入壁垒较低的产业,这样,自由进入就会形成收益递减,从而使价格接近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经济下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换个角度来说,进入壁垒也就是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进入壁垒大小反映了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沉没费用、产品差别、技术优势等。由于知识经济有着一系列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征,所以在知识经济下,影响和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规模经济壁垒。在工业经济中,生产具有大批量、标准化、少品种的特点,因此规…  相似文献   

3.
规模经济不需要行政性进入壁垒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很多垄断性产业处于市场内生性的结构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设置壁垒的双重保护下。政府设置进入壁垒的原因被认为是保护在位企业的规模经济。本文的分析表明,这类企业的规模本身就构成了进入壁垒,并不需要行政性壁垒的保护。为弱化行政性进入壁垒下企业内生的低效率,有必要放松乃至解除行政性壁垒,但这并不必然导致竞争性低效率。  相似文献   

4.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不会被替代,因此分析潜在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必须考虑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据此可将产业进入壁垒分为两类:同质性进入壁垒是阻碍潜在企业形成基本能力的因素;异质性壁垒是指阻碍行业内企业积累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企业间异质性的共性因素,同时也是流动壁垒。政府产业管制的取向是同时消除同质性和异质性进入壁垒,尤其是后者,这将有利于避免因产业过度进入而面临的限制进入和鼓励竞争的两难冲突。  相似文献   

5.
过高的进入壁垒曾使得汽车自主创新高不可攀,但随着汽车产业环境和产业自身特性的变化,进入壁垒正逐渐弱化。在壁垒弱化的趋势中,采取创新战略进入汽车自主创新领域就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奇瑞即是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英 《财经科学》2005,(2):111-117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文  李文兴 《生产力研究》2012,(5):168-169,210
文章对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煤炭产业集中度受到历史、政策、企业竞争力、市场需求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文中建立了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市场进入壁垒、初期产业集中度、产业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市场进入壁垒和初期产业集中度与当期煤炭产业集中度显著正相关,产业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胡志刚 《经济与管理》2010,24(10):10-13,18
进入壁垒是新厂商进入特定产业(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它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传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进入壁垒一般基于厂商的非对称优势壁垒(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或制度性壁垒(如政策、法律等)。但是,在高度市场化和宏观产业政策一定的条件下,非对称优势和制度性因素都无法真正成为阻碍厂商进入的壁垒。在消费者选择条件下,由品牌构筑起的进入壁垒将成为厂商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朱仁宏  袁伦渠 《生产力研究》2007,(7):100-101,132
文章认为我国应试培训产业在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应试培训机构必须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形成经济规模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或是产品差别壁垒,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产业进入与退出成本,连锁经营的规模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进入壁垒与石油产业组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壁垒是影响产业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石油产业来说,一定的进入壁垒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利于避免其他企业的盲目进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但应对石油产业不同性质的业务加以区分,区别实行不同的进入壁垒政策。  相似文献   

11.
核心竞争力:构筑进入壁垒的又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某些企业在某个行业内可以长期享有远超过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而不必担心潜企业的进入使得竞争加剧,最终使利润降到平均利润水平。也就是说,这些“成功”的企业能够构筑起一道对于港企业而言的难以逾越的进人壁垒。即便潜企业跨越了传统的进入壁垒,如规模经济壁垒、产品歧异壁垒、资本需求壁垒、转换成本壁垒等等。例如,树窗英特尔主义(Wintelism,Wu-dow+Intol)产业模式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视窗英特尔是指微软公司的Wndow视窗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Intel)的芯片。在IT行业内,这两个公司由于成功地构筑了某…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市场集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俊豪 《经济问题》2000,(6):3-5,21
造成中国市场集中度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缺乏生成大型企业的外部条件;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因此,提高中国市场集中度的对策思路是:为大型企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具体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智谋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  相似文献   

13.
沉没成本是产业演化理论中决定市场结构的外生变量,行政进入壁垒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特有的产物.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从行政进入壁垒的视角分析了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沉没成本降低带来的价格效应大于选择效应,即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程度,但行政进入壁垒的存在会抑制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杨勇 《经济与管理》2006,20(3):85-87
依照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高度集中产业市场中的寡头厂商往往会在价格变量上形成暗中或默契的价格串谋,使产业市场处在一种“准完全垄断”的状态。广告是企业主要的非价格竞争变量之一,重复博弈的结果使得寡头厂商能够走出囚徒困境(放弃产品的广告宣传),而垄断利润的存在导致第三方潜在进入的威胁,在位寡头厂商必然会联合起来进行抵制,通过广告串谋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产业组织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产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市场运作绩效较差等。本文从进入、退出壁垒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组织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进入壁垒失效和退出壁垒过多,因此,应加强政府在进入、退出方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IT产业中不同战略群组之间存在不同的流动壁垒,其中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策略性壁垒。属于不同战略群组的企业会受到不同流动壁垒的保护。微软阵营的流动壁垒是技术积累和知识沉淀的结果,而反微软阵营流动壁垒产生的缘于阵营内公司对微软阵营垄断地位的反抗。战略群组间流动壁垒的高低是导致行业中公司利润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应对IT产业战略群组的流动壁垒方面,在位企业需要保护已有的流动壁垒,而潜在进入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和改进的方式打破原有的流动壁垒加入竞争行列,或者通过创造新的流动壁垒,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筑业具有典型的分散型产业组织特征,市场集中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入门槛较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必要资本量、绝对费用等结构性进入壁垒没有起到限制企业进入的作用,而企业资质管理作为一种市场准入制度,虽然构成了建筑市场最主要的进入壁垒,但在等级设定、专业划分等方面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长期来看对于抑制过度进入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8.
进入壁垒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厂商必须承担一些在位厂商并不承担的成本。在位厂商有意识地利用低价格、过度生产能力设计、“抢占”手段等战略行为来构筑战略性进入壁垒。应对战略性进入壁垒,我国企业可采取协同竞争策略、产品差别化策略、利用“搭便车”效应和垂直约束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与中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价值链环节的进入壁垒差异以及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权利不对称决定了全球价值分配。发达国家企业在产品分工中占据了高进入壁垒环节,在价值链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低进入壁垒环节,由此导致了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不均,而iPod价值链的收益分解支持了这一结果。中国企业只有在嵌入全球商品价值链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合意的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20.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完成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煤炭企业从低附加值产业链中游向高附加值产业链上下游转移的重要方法。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到企业目前所在产业退出壁垒和企业转型目标产业进入壁垒的双重影响。通过静态平衡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强度与企业利润负相关,同时这种影响会随着壁垒强度的提高而减弱,得出需面临高退出壁垒的煤炭企业更倾于向高进入壁垒的产业链上游转产的分析结果,通过相关度分析对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对实现“去产能”目标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