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贪污贿赂犯罪是一种智能型的严重犯罪。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变化,贪污贿赂犯罪的手段和方法更为隐蔽和狡猾,犯罪嫌疑人的意志力、对抗性和反侦查能力也有所增强。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侦查破案和固定证据的难度。因此,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对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益免受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贪污贿赂犯罪也出现大幅上升的势头,极大影响了民众对政府的信赖程度。本文从社会预防和刑事预防的角度就贪污罪成因及预防对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是基于犯罪行为的变化而顺乎现实形势发展的需要。贪污贿赂犯罪在刑法体系中的结构及其内在结构需更合理。受贿罪的刑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应对挪用公物的行为进行规制,并对多次挪用的行为出台详细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及配套规定应尽快完善。贪污贿赂犯罪的特别自首问题和立案标准问题有待进一步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枟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枠对原来的贪污贿赂定罪量刑标准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在枟刑法修正案(九)枠确立的框架体系下,进一步明确了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罪名定罪量刑的标准,充分彰显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依法从严原则.最新贪污贿赂司法解释囊括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为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及惩处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引.  相似文献   

5.
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犯罪是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严重损害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降低国家机关的威信,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成为依法治国的严重阻碍.因此职务犯罪与腐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职务是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条件,腐败则是职务犯罪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8月1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受贿、其妻傅尚芳洗钱一案公开宣判。此案系我国首例宣判的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上游犯罪的洗钱案件。  相似文献   

7.
《西部金融》2002,(8):38-39
金融系统个别干部职工为了满足私欲,利用职务、职权以及工作之便实施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危害十分严重.为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我们对定西地区自1991年以来金融系统万元以上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一个较新的罪名,其立法目的是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日趋严重,特别是少数官员聚敛财物却无法查明其真实来源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由于该罪的特殊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争议,笔者就这些问题和争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遏制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分析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犯罪根源,并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采取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共同积极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伴随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金融犯罪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金融犯罪的数量与危害性日益突出.为了打击与预防金融犯罪,我国金融刑事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细致的过程,但仍存在不少缺陷.特别突出的是其立法前瞻性不足,稳定性较差,与其他金融法规协调性不够好,从而影响预防与打击金融犯罪.因此,必须对金融刑法的立法模式进行修正,从而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犯罪原因复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大学生犯罪意义重大.应加强"三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和主力军,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达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目的,就必须在工作中加强针对性,要“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关于环境犯罪危险犯的规定.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仅仅依靠民事、经济、行政等法律手段已不足以对严重危害环境行为进行有效的防治.从环境立法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及环境犯罪的特点等方面分析,结果都表明确立环境犯罪危险犯是必要的且具有可行性.应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在惩治环境犯罪方面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使其适应有效惩治和预防环境犯罪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职务之便”是构成贪污贿赂类型犯罪的一个重要条件。正确理解与适用“利用职权之便”的法律涵义,是确定犯罪嫌疑人罪与非罪、该罪与他罪、轻罪与重罪的关键,是统一法学理论界的认识、指导司法实践的具体要求,也是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体现社会公平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李莉 《企业家天地》2009,(6):173-174
近年来,在校就读大学生犯罪现象已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这给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研究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分析犯罪的原因、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预防或降低大学生犯罪率,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中国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发案数量逐年上升,犯罪后果极其严重.因而,研究、分析中国大学生网络犯罪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区教育拓展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领域,丰富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内容和手段,在协助家庭开展青少年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延长了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时间,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废物处理问题,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废物处理中的一般的违法行为,可以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对于那些严重的违法行为即废物犯罪问题则应由刑法加以规制.我国刑法规定了废物犯罪,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地惩治和预防废物犯罪,在刑事立法方面,对废物犯罪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需要。河南是人口大省,未成年人数量较多,因此,总结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律,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放火犯罪近年频发,本文从放火犯罪的自然、社会、文化和个体角度进行探讨,提出冬季放火犯罪频发的原因,陌生人社会和流动社会对放火犯罪的影响,民族情结和民族习惯对放火犯罪的作用,以及犯罪的个体常有心理。进而在放火犯罪的社会预防方面提出培养新的主流道德观,在心理预防方面提出打亲情牌,在文化预防方面倡导"平和"与"清洁"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