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威地方铁路是目前威海地区唯一的铁路运输单位,但是,目前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2014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开通后,将给桃威地方铁路的旅客运输带来极大的冲击。通过此次客流调查,全面了解威海地区铁路旅客的基本状况、客流动态、旅客需求和服务满意度,以望对以后桃威地方铁路旅客运输的发展和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的列车的开行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般研究认为,差别定价是改善中国铁路定价机制和增加铁路企业收益的重要管理策略.本文通过应用一个考虑时间价值参照点的理论解释框架及定价模型论证了:由于旅客时间价值参照点存在异质性,当铁路旅客需求足够大时,铁路企业实施差别定价所获得的收益并不优于单一定价.因为单纯地实施差别定价可能会满足具有不同时间价值参照点旅客的运输需求,但也有可能会降低铁路企业收益.基于此,作者认为铁路企业虽然有实行差别定价的内在驱动力,但该策略的实施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旅客需求数量进行动态调整.此外,作者还认为铁路企业可以依据差别定价原理对现行的“实名制”售票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铁路运输资源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3.
范振亭 《中国质量》2004,(2):81-81,80
为了更好地满足旅客的需求,适应越来越激烈的运输市场的竞争,铁道部于2002年修订发布了<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第2部分:列车.新标准在编写格式、引用标准、总则、具体内容要求上与TB/T 2967-1999<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以下简称"原标准")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铁路的发展异常迅速,铁路的在旅客运输中的优势日益显著,虽然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但不约而同的都以适应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当下社会对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为我国铁路旅客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铁路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旅客运输行业中占据优势,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服务质量。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提高,对铁路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经济效益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比来分析我国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间旅客运输需求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城间旅客运输需求特性 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即实现位移的愿望和具备支付能力是运输需求的两个必要条件。 旅客运输需求与其它商品需求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派生性。派生性是旅客运输需求的一个重要特点。显然,旅客提出位移要求的目的往往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铁路旅客行包运输模式正越来越受到百姓的欢迎,并已迅速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南京铁路分局自1995年上半年在南京火车站首次开办铁路旅客行包特快专递业务以来,经济效益成几何级倍数翻长,并已形成产业化规模态势,与传统铁路行包运输效益连年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原因看似简单,变化却耐人寻味。旅客行包运输曾是铁路运输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近年来,铁路在整个运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逐年下降,旅客行包运输效益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交通基础设施经过近年的建设,客运交通的瓶颈制约问题基本缓解,旅客运输已完成由适应需求型向快捷舒适型的跨越,同时随着省内公路大规模建成、公路客运规模快速增加,以及私家车的迅速普及,铁路客运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供应不足向阶段性供应过剩转变,除节假日部分高峰时段,全年大多数时间,铁路客运的能力供给都大于需求,需要铁路部门适时调整经营方向,从“围绕增加客座能力、让旅客走得了”,向“围绕满足市场需求、让旅客走得好”转变工作重心,找准目标市场定位,发掘铁路客运竞争优势,增强客运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 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铁路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整个运输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适应这一形势要求,近几年来铁路运输部门在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开发运输新产品、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整体运输质量还不高,还有许多旅客货主不满意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铁路在整个运输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铁路的发展不仅需要实现数量的扩充,当前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运输质量的提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把铁路运输质量提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最为经济的一种,但目前国内货物及旅客的运输依然主要依靠公路,因为国内铁路的建设水平还远未达到需求的要求,这从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铁路工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必然会增加。文章以郑西客运专线铁路建设中应用的机械设备情况为例,阐述了机械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一、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一)运能不足导致运输质量的下降在春运期间,一些繁忙干线在铁路网中承担着巨大的运量,铁路运输能力处于紧张的状态。以广东地区来说,铁路运能运力只能达到广大旅客需求的四分之一左右,低运能与高需求矛盾十分突出。这使得管理部门更关注如何充分提高运输效率,进而导致了运输质量的低下,使旅客在买票、候车等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3,(9):61-62
铁路旅客运输追求的是让旅客安全、方便、舒适、快捷,铁路的客运站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方便旅客使用为目标在细节设计上尽善尽美,为旅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康茜 《大众标准化》2024,(7):143-145
对于广大铁路旅客、货主和承运人来说,铁路客户服务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要为旅客、货主和承运人提供咨询投诉服务,同时也要满足其建议求助服务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沟通桥梁的价值作用,丰富并畅通客户服务的渠道。而如今,随着铁路客货运业务和运输组织不断创新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铁路客服中心必须构建智能化的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铁路客户服务水平和效率。基于此,文章详细探讨了当前铁路客服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铁路客服中心智能化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平台设计以及功能设计要点,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世界上第五大铁路网最长的国家,我国目前的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超过5.2万公里,除了西藏以外,大陆上的28个省会和直辖市之间都有铁路联系。铁路在全国运输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85年铁路完成的旅客运输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占全国各种运输方式的总客运量和周转量的19.8%和56.5%。铁路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3,(24):77-78
本文在阐述公路畅通性和公路服务对象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旅客及货物等不同服务对象对运输供给品质的需求,从需方角度出发提出了旅客运输需求层次和货物运输需求层次,并探讨了满足旅客与货物运输需求的畅通性共性。研究成果可为更好地进行公路网系统整体效能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优化客车编组结构及开行方案提高运输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宇 《价值工程》2019,38(34):21-22
随着中国高铁网的逐步完善,旅客的出行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论述如何优化旅客列车的编组结构和开行方案,以满足铁路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又节约铁路运力成本,提高既有线铁路运输效益。  相似文献   

16.
客运输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旅客安全、快捷地运送到目的地,其作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铁路旅客运输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分析并解决好运输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正>2024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长三角铁路精准配给运能,做细做实服务,全力保障广大旅客春节假期出行,日均客发216万人,同比增长45.5%。2月10日至17日春节假期期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加强运输组织,动态安排运力,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共发送旅客1728.1万人,日均客发216万人,同比增长45.5%。  相似文献   

18.
徐志林 《活力》2013,(6):37-37
哈尔滨铁路局承担着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货物、旅客运输任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运力需求不断增加,铁路网规模和运输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铁路企业在既有设备条件下,如何走好扩大内涵挖潜之路,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装备,通过优化运输组织。释放运输生产力,从而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宇  张怡 《活力》2011,(8):45-4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调整铁路发展战略,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货主和旅客的安全、准确、快速、方便、舒适的要求,各国铁路纷纷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同时改革运输组织工作,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在重载、高速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再加之现代管理和优质服务以及铁路的区域联网、洲际联网,使铁路增添了新的活力,在陆上运输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现代化运输方式中占着重要的地位。直至今日。世界铁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优化路网结构、管理体制改革、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流运输是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国家,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大运输方式中,铁路担负着50%以上的货物周转量和40%以上的旅客周转量,在国家运输网中居骨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