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度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日前结束,2009中国连锁百强名单3月25日正式对外发布。2009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门店总数增长18.9%。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2008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度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日前结束,2009中国连锁百强名单3月25日正式对外发布。2009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门店总数增长18.9%。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2008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3.
一边是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一边是开店速度下降。这样的事实在折射出百强企业营运质量提升的同时,意味着在2011年,在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连锁企业唯有稳中求“变”,方可实现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4.
庞大的中国家电市场一向为外资所看好,但是,美国最大的电器零售企业百思买在国内发展就十分不利,进入中国8年来开店数目不超过10家,外资的水土不服在国内已是常态,尤其是在一线市场已经饱和的今天。然而,外资企业仍孜孜不倦的在这些区域鏖战。2010正值虎年,日本的山田电机来了,德国的梅地亚来了……  相似文献   

5.
姜麒 《中国市场》2003,(5):54-57
连锁业持续快速的增长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而拥有规模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盲目的追求规模只能是一种伤害。住绚丽的数字背后,国内的连锁企业已经感觉到了缺乏信息化所带来的“痛”。  相似文献   

6.
顾列铭 《大经贸》2010,(1):131-133
庞大的中国家电市场一向为外资所看好,但是,美国最大的电器零售企业百思买在同内发展就十分不利,进入中国8年来开店数日不超过10家,外资的水土不服在国内已是常态,尤其是在一线市场已经饱和的今天.  相似文献   

7.
不要盲目做大、盲目扩张,先争取在局部或某几个点上做好做强,形成区域优势,在一个区域变成绝对老大。如果中国能够多一些这样的强势企业,即便外来的势力如何强大,又奈"本土企业"何?  相似文献   

8.
《三联竞争力》2008,(2):17-17
在国美凭借强大的融资能力收购大中之后,夺冠无望的苏宁大幅改变竞争战略: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竞争。 2007年12月24日,中国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在上海宣布,上海苏宁将携手红星美凯龙于12月30日在上海开出家电家居联体经营店。  相似文献   

9.
叶钦华 《创业家》2014,(1):94-96
正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流行的消费业态,曾经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但随着一批连锁企业在A股上市铩羽而归,连锁经营的业务模式备受争议,市场对其业绩真实性高度质疑。连锁企业唯有规范和完善业务模式,建立有效、可以信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实业绩,才可能借力资本市场实现更加高远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网络零售来势汹汹,是否真的危及传统零售?网络销售是否成本很低而存储和展示空间无边界?网上销售和网下销售渠道是否可以完美结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期发布《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研究报告》,对传统零售商开展网络零售的现状、优劣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的商业连锁发展有十多个年头了,《中国商贸》通过对十多年来商业连锁的研究发现,但凡借助上市、购并等资本运作手段的企业,其发展规模和销售业绩均列于行业前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苏宁电器为例,探讨了该企业1200工程中新员工培训体系的特点,分析了该培训工程优势与不足,同时展望了连锁零售企业新员工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近东 《商界》2008,(10):I0012-I0012
传统意义上,家电连锁企业要做大.无非有两条路,一是“跑马圈地”疯狂扩张.二是终端销售笑脸相迎。但现在地都快圈完了,销售人员也都是笑脸,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因此,我们苏宁开始”内向”了,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后台系统,投入到提高单店效益上。目前,苏宁的单店产出高出主要同行40%左右,这说明了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15.
重视企业文化塑造与建构,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特质之一。在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并成功入围世界500强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的逻辑走向、路径及其功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外风险资本在华几年的摸爬滚打,以及本土化人才的运用,本土VC的优势殆尽,大多数的本土VC在当下水涨船高的大好背景下却还挣扎在生死线上,而中科招商却一枝独秀,被业内誉为“中科招商模式”。它的可以效仿的制度创新和很难复制的执行力,对于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来说,到底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标杆企业,还是只是一个值得羡慕但难以效法的商业传奇?而且这种故事会不会变成一种看似完美但却危险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