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华 《理论观察》2010,(4):9-10
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坚定不移的求真精神,尊重事实的务实精神,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和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精神具有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同时科学精神教育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让国家更富强,科技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科技创新让城市更美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共创美好幸福生活,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冯淑瑾 《魅力中国》2014,(27):210-210
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保证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实现两者的统一,有利于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列举科学发现的事例入手,阐明了科学观察是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的起点,科技实验是证实或否定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的中间环节与必要手段,科学理论不仅是科学观察和科技实验的最终归属与最后成果,而且是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的最终产物.作者从这几个层面系统也分析论证了科学观察、科技实验与科学理论的辩证关系,并由此引出若干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的结论,这对实现科教兴国和科学进步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我们应在融合科学精神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化,就是在保留和弘扬原人文精神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其注入原人文精神所没有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而建设这种科学的人文精神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与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同志于1986年至1991年期间担任中国科协主席,1991年5月起担任名誉主席,为科协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衷心爱戴。中国科协召开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和追思钱学森同志的丰功伟绩,总结和梳理他的科学思想,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对于进一步调动激发广大科协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理论中折射出朴素的科学社会学的思想,这些思想与之后科学社会学领军人物默顿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成为默顿学派倡导和追求的科学精神价值的思想源泉。文章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重温和分析了历史语境中马克思著作中的经典话语.以期解读马克思对科学社会学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是人类从事社会和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首要之精神,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弘扬科学精神,因为,西部大开发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动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个现代精神的支撑——科学精神。当西部开发一旦和科学精神有机地融合起来时,西部开发的起点就会更高,发展速度就会更快。  相似文献   

9.
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服务和支撑科技创新、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组织网络、数据资源、标准规范、数据应用方面总结分析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为江苏建设省级科学数据中心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希 《改革与开放》2011,(4):144-145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在结合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理解,分析了中国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认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对科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对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更多的反思与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邬天军 《西部大开发》2011,(10):112-112
创新,对于当今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人而言,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全都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新精神需从青少年培养起。  相似文献   

12.
科学离不开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本刊选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的一篇有关科学与人文关系的文章。文中他从要求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学习《论语》和《老子》谈起,逐步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并提出要把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升华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最终使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高新区的“金领”、“白领”们都具有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知识的背景,在创造和享受财富的同时,常伴随着对科学与人文的终极思考。杨先生的文章不无禆益。  相似文献   

13.
张江园区,科技为本,昔时寂寥荒地,今日昌明这城。汇八方群英,共举创新大业纳天下高士,弘扬科学精神。传薪开拓,万马齐奔,雪泥鸿爪,盛世留名。以智慧结晶奉献故土乡亲,展理想宏图迎接中华飞腾。  相似文献   

14.
延纪 《当代陕西》2011,(7):26-29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是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其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形态精神的升华,各个原生形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韩燕 《乡镇经济》2004,(1):35-36
科学技术之于当今人类社会,不仅由于它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而且也由于其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方法论准则和伦理学规范而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索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尤其是体现在其中的科学精神,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认为,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从经济角度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精神的弘扬,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抗震救灾的实践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既是我国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又是中华民族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二者融合对高等教育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二者融合育人是实施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美丽中国的需要.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具有当代价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几代中国人的不断探索,科技创新思想日渐成熟。科技创新又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高屋建瓴的对科技创新进行了战略布局,确立了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春天     
《天津经济》2010,(2):1-1
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津虎年种下的第一粒种子如同往年一样.就是科教兴市、科技创新。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从中央到地方总是紧紧扭住科学不放呢.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好好思考、认真领会、切实践行。  相似文献   

20.
姜胜建 《浙江经济》2009,(19):58-59
在任何时候,科学的制度创新与设计比科技创新本身更为重要。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务实与人本精神相结合的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