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比1~2月的53%有较大下降,但从政府到学界对于当前投资过热已没有异议。投资过热需要治理,不过分析投资是如何过热的,对于判断应靠市场还是靠行政力量控制投资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比1-2月的53%有较大下降,但从政府到学界对于当前投资过热已没有异议。投资过热需要治理,那么,投资是如何过热的,应靠市场还是靠行政力量控制投资?  相似文献   

3.
在宏观调控的抑制下,“过热”的钢铁行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统计显示,一季度钢铁行业共完成投资.932亿元,增幅同比下降1.4%,?而去年同期为增长106.4%。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2004,(9):1-1
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目前还在持续.但是包括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在内的部分领域投资过度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尽管宏观调控部门连连“出手”,但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在今年一季度仍愈演愈烈。一季度.钢铁、水泥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07.2%和101.4%,电解铝的投资也达到39.3%。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到2005年我国将至少形成3.3亿吨钢、1000万吨电解铝、10亿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2004年1~6月份,GDP增幅9.7%,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投资行业中的过热行业。在这些过热行业中采用了一些行政的措施,也是有效的。这次个别行业投资过热,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带动起来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地方政府的换届效应,在利用市场手段调控不见效的情况下,采取行政手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投资进入全面高涨时期。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速增长势头,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6.7%。扣除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全社会投资实际增长可达22.3%。根据可比价计算,2003年的投资增长仅次于1985年的26.7%、1992年的25.3%和1993年的27.8%。2000年-2003年,我国全社会投资增速逐年加快,年度增速分别同比提高3.5个、3.5个、4.1个和4.7个百分点。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46.6%,高于1993年投资过热时期10多个百分点。近两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GDP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2001年,投资增长贡献率为46%.2002年就迅速上升至。70%,而2003年更创记录地达到120%。当前,投资增长贡献率已远远高于1985年(43%)、1988年(33%)和1993年(57%)的投资过热时期。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性显著增大。由于投资增长大幅度超前于经济增长,造成近年来宏观投资效率趋于下降。2003年,我国宏观投资效率仅为0.43,低于1993年的0.49和1985年的0.51。  相似文献   

7.
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通道。1-3季度,GDP累计增长了8.5%,全年增幅也将达到8.5%。1-3季度,全社会投资累计增长了30.5%,全年增速可能达到23%左右。如果考虑到物价因素,目前的投资实际增幅甚至高于1993~1994年的投资过热与膨胀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65%,以上,与1988年和1993年的  相似文献   

8.
时下,将钢铁业形容为炙手可热一点不夸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9%,2003年投资1332亿元,再增长89.2%,今年一季度,增幅再达153.7%。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发言人公开指出,钢铁工业投资已超前5年,说明中国钢铁工业能力近年增长过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  相似文献   

9.
赵晓 《宁波经济》2007,(4):40-41
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投资的确是唱主角的。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6.6%,2005年为27.2%,2006年上半年投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31.3%的高水平。如此飙升的投资增长被看成“过热”并被判断是导致中国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似乎也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经济发展的特点、维持增长的动力源和各项具体经济指标的关系看,本轮经济增长和1992年到1994年出现的投资、消费、物价全面过热局面明显不同,就总量而言,增长速度尚未达到改革开放以来9.4%的年均水平,因此当前经济运行出现“过热”的说法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1.
《山东建设》2005,(23):18-18
从投资领域来看,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投资的18%,增长22.2%,还是保持在固定投资中的很高比例,似乎有违今年宏观调控之初衷。在制造业的投资中,过热行业的投资仍然占很高比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76.8%,虽然有煤电油运的短缺问题,但是如此高比例的投资增长,是否会带来新的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否意味着这一轮调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下一轮调控的就要开始?这样不和谐的投资结构不利于宏观调控达到真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鳌 《重庆经济》2007,(4):25-27
目前,綦江仍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阶段,速度效益型特征明显,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异常突出(2005年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8%、2006年为37.6%),经济增长属投资拉动型,但与全国经济运行中投资过热、信贷投放过快相比,綦江经济运行中却存在着投资动力严重不足、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首都经济》2004,(10):80-81
在钢铁、水泥和电解铝行业投资出现过热已成定论的情况下,关于电力投资是否也同样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逐步成为新的热门话题。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电力需求增速已逐步减速,而电力投资则在加速。  相似文献   

14.
《西部论丛》2005,(1):8-8
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目前我国不太可能出现全面通货膨胀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宏观调控,国内房地产、钢铁及原材料等部分行业过热、相应产品价格水平急剧上升的局面得到控制。投资高增长率得到遏制,2004年年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曾高达53%,以后逐月下滑,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上半年,GDP增幅9.7%,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投资行业中的过热行业。在这些过热行业中采用了一些行政的措施,也是有效的。这次个别行业投资过热,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带动起来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地方政府的换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主要原因是由投资过热引起的。而投资过热又在于投资的“成本”被扭曲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公布后,防治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成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但在采取什么手段上,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多数专家主张,应该用货币政策加财政政策搭配的“组合拳”形式对此轮经济过热进行调控。因为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防治经济过热需要在总量上紧缩总需求,而这种不同政策搭配的“组合拳”形式正是抑制投资过热这个需求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抑制过热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关键词,而导致过热的正是钢铁、建材等重工业的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8.
赵莹 《辽宁经济》2004,(2):52-53
1998年下半年以来,沈阳市房地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房地产投资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些人从房价持续上涨,空置率不断提高的角度出发,认为沈阳市房地产开发过热,出现了地产泡沫。笔者认为价格上涨,空置率较高这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沈阳的房地产并没有过热,正处于健康发展的上升阶段。以下本文将分析沈阳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投资、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中反覆出现过热-紧缩-过热-紧缩的不良循环,主要原因是投资规模特别是在建投资总规模过大且投资结构不合理所致,而投资总规模过大主要是靠银行贷款支持的,银行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施行,上半年临泉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76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9%。预计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在下半年将会更明显地显现,过热投资增长将得到有效控制。1~6月该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二增三落”的鲜明特点:——“二增”:(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2131万元。同比增长76.17%。其中有于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8002万元,增长83.70%。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5.96%。较上年同期高出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