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思想和社会领域的一场革命。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种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就是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科学治理。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三赢”。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同许多国家一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基础薄弱的沉重压力,与经过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情况更为严峻。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模式的历史变革,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共识。宁夏是实施这一全局性发展战略最为薄弱的地区之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可持续发展是宁夏的必然选择 本世纪70年代初围绕“增长极限论”而展开的大争论,导致了可持续发展观这一新的经济发展观的产生。它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规生态环境保护的传…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发展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坚持“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持续循环方式,坚持“资源消耗减量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再生资源化”,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的发展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观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的传统发展观有极大的区别。它是一种强调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综合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论断,这是党经过长期探索,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更是我们党与时俱进。自觉遵循和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的有力体现。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的生产方式,已经极大地影响着包括法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其中,对经济立法的影响尤为深远。在目的、范围和内容上,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观、整体观、发展观以及  相似文献   

7.
以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为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关于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也是一种适应未来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更是一种极具操作性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的重要创新在于,将传统经济增长及社会消费由“资源一产品/服务一消费/污染”的开环模式,转变为“资源一产品/服务一消费一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经济层面上讲,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是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全社会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循环经济是指产品消费之后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已成为世界各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和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使区域经济走上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论及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永贵 《经济论坛》2004,(16):18-19
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惟一指标。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基本上未考虑生态和环境问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约束。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即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自然进行补偿的“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正在编制的“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是一个新的中长期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务必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效益论与发展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 ,人类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就是人类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人类发展观先后出现了“经济增长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论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针对生态旅游在全球发展的态势以及内涵,本交通过分析200多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单纯经济增长片面发展观指导下推行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造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不可协调的矛盾,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正是把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发展目标的同时,强调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一种具体写照,是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具体实践活动,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准则。因此,可持续发展现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岷峰  张惠 《江南论坛》2010,(11):15-17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这一概念最初是由亚洲发展银行在2007年提出,具有极为丰富的含义。按照亚行的解释,所谓“包容性增长”指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它更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从结构大调整趋势中把握当前宏观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2000以来的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拐点论”,认为2000年是上轮周期与下一轮周期的拐点,由此经济将进入到新的一轮快速增长轨道。这种观点有两层政策含义:一层政策含义就是前期连续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与经济增长内在回升的要求已经重叠,经济已重新回到了自发性快速增长状态,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淡出”,或从2001起要逐步“淡出”;另一层政策含义是,由于新的自发性快速增长过程已来临,那么,过去那种与经济增长上升过程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现象必然会发生,从而提出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必要的紧缩,如要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等。其中持这种观点的一些学者意识到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失业增加和收入增长放慢是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因此,经济出现重要转机后的政策 选择是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反弹。我们则持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还远没有进入到新的增长周期,2000年经济增长仅是出现了转机,而未出现真正的转折。因为“九五”以来的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是结构大调整,在结构大调整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经济持续加速过程,是否进入到新的增长周期,主要看结构大调整是否显见成效,否则,在年度间出现的经济增长明显回升,一般都只能认为是一次强劲反弹。认识到这种经济增长大趋势,再结合到今年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去年,为7.5%左右。在我们看来,积极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须继续坚持,因为它们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保底”,使经济增长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如(-7%,这一点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反映得最为明显;另一个作用就是为结构大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总之,我们的观点的政策含义是,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是:在满足了经济增长率的“底线”以后,宏观政策主要是如何保证和促进结构大调整过程和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最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针对“火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8.
曹斌 《江南论坛》2006,(11):13-1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质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做好“求真务实与科学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快发展与注重创新”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们致力于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了三次发展高潮。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内在化,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与此同时,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这些对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探讨了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应转变增长方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并给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