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鲍步云 《生产力研究》2003,(3):74-77,82
人类进行社会生产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 ,但也蒙上了环境恶化的阴影。这是对运动资源的认识 ,停留在静止的“能源”观上的必然结果。为此 ,必须树立动态的“生产力运动”理念 ,从本质上揭示生产力运动的内人规律性。生产力运动 ,是生产物质产品所发生的运动 ,在经济上具有不可逆、可塑、有序、周期、限额等性质。生产力系统具有正常发挥作用的正效应 ,也有造成熵增的负效应。必须重视生产力运动系统的动态的均衡以及保证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 ,使用自然界运动资源的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 ,根本上说要建立生产力运动的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西部油气资源地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地,发展资源导向型产业既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要求,又能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产业强有力的产业关联效应。但我国西部各省经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文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没有承担起资源地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不在于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我国西部地区应该坚持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效开发高校科技资源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科技资源及其开发的内涵,然后以浙江为例,重点分析了高校科技资源开发的模式,以及各种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季  张金成 《现代财经》2007,27(10):62-66
从一般生产力到服务生产力概念的演进是适应现实需要的产物,有其客观必然性;对生产力及服务生产力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是服务生产力研究的前提;服务生产力的概念及其测量应综合考虑效率、效益、企业投入的资源以及顾客投入的资源等要素,其虽然从内涵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概念,但也并未脱离基本的投入产出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约束及化解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为世界所瞩目的发展。然而,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大量投入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经济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资源瓶颈的实质是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出现供给缺口,其原因除了我国资源存量人均拥有量多数品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品位低、开发难度大等客观因素外,还有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开发利用量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保护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同题,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云南宏观经济布局在总体上不应再做大规模的拓展,必须从现在形成的全省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自觉运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产力择优分布的客观规律,量力而行。针对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实施不同的开发布局战略,除  相似文献   

7.
智力资源对经济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已超过其他经济要素。只有着重知识资源,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转变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结构;确立人才竞争机制;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才能全方位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孙丽萍  杨立国 《经济论坛》2004,(15):154-154
时代发展已经使人才资源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才是科技进步最主要的推动力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人才资源具有自我增值的巨大潜力。知识经济日寸代人的知识正在取代土地、资本和原材料而成为直接的生产要素,并直接产生价值。正如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一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金三角”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金三角”资源富集,产业匹配条件优良,是我国具有大规模开发前景的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着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开发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承担好根本任务和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生产力研究》2000,3(6):26-27,30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立足于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完成好党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和使命。这就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改革质量和水平,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开拓创新;同时要深入把握和利用生产力发展规律,突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承担好这一根本任务和使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质的必然,关系到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的前途。  相似文献   

11.
陈烈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3,23(1):126-130
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一切研究方法的基础,是进行区域分析的方法之一,文章把对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定位在与其地理位置上毗邻的六个县市,从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现状、程度及旅游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究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步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即规划带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象驱动,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区域联动,实施旅游网络战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将从层次高的发达地区向层次低的落后地区推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一国经济布局的相对均衡,但这种推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刚性”地区或城市能够成功地保持经济的稳定差。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生产力逐渐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东部发达地区必须不断的创新,以保持投资的“刚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构成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等投入要素和表现要素劳动产品两部分组成。这样比较符合生产力的含义,同时可以进一步说明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有示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战略思路研究曾昭宁一、陕西“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战略框架对陕西总体战略研究表明,陕西中长期经济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1996~2000年为跟进阶段,属于经济增长初期的资源开发阶段;第二,2000~2010年...  相似文献   

15.
余向平 《经济论坛》2005,(23):73-75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企业无论大小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实施国际化战略并非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特权,众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日渐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体。在要素资源制约日益严重的今天,要素资源特别是原材料资源的短缺将会长期制约着民营企业今后的发展。而着手实施全球化资源战略,以国际视野来考虑资源来源问题,在全球范围寻找和建立企业的资源开发供应保障体系,是这些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基本策略。本文从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以寻求资源为导向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迈入21世纪,国际社会更加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到资源富集区的综合开发和战略选择上,探索资源富集区综合开发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问题。纵观资源富集区的开发,经历了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由小科学向大科学、由封闭模式向组合创新模式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从这种必然发展趋势中提出“组合创新”新范畴。从理论与创新实践结合上阐述组合创新的含义、特点、必然性和独特作用,并阐明资源富集区综合开发选择组合创新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自然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在未来的开发中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相关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建立高品级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8.
郑英隆 《经济纵横》1993,(12):32-35
<正> 从决策与信息、生产力的关系来说,决策是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作为资源的信息,不管是宏观上的还是中观、微观上的,都必须进入决策层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成为人类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也才能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导向功用。从决策的角度着眼,解剖信息进入决策层的过程与特点,无疑是我们认识、开发中国信息资源的一把钥匙。因此,中国企业决策特征与决策问题,当然是中国经济信息资源开发问题研究的起点。一、信源单寡同信息贫乏——“劣势叠加”信息资源,跟物能资源不一样,它以自然界、社会的开发生息为基础,但其丰贫程度主要取决于人的禀赋和后天实践。换句话说,一定时空条件下生存着的人们的体能、智力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发展综合生产力,是发展一切生产力。不仅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发展自然生产力;不仅要发展微观生产力,而且要发展宏观生产力;不仅要发展现实生产力,而且要发展潜在生产力;不仅要发展容体生产力,而且要发展主体生产力;不仅要发展个人生产力,而且要发展集体生产力;不仅要发展物质生产力,而且要发展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周斌 《当代经济》2007,(10S):86-87
本文以新疆为例,阐明尽管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符合新疆实际和发展方向,但在实践中优势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相称。因此,作为有资源优势的欠发达地区要实施好资源开发,关键是做好优势资源“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