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农村发展的活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经验证明,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农村发展的活力。计划经济曾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但随着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它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威力逐渐显现出来,它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邢立法乡镇企业以其适合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而异军突起。它在灵活的经营机制中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并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为农村实现小康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  相似文献   

3.
陈昭锋 《经济师》1993,(4):41-42
<正> 根据我国目前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和设计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走向、发育速度和水平。同时,农村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探讨业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研究,而将会逐渐成为适应和促进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这是国家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模式是,在国家  相似文献   

4.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程度。   一、农村城市化的必然性   首先,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来看: 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9%, 1980年达到 41%, 1995年达 45%。在部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该国人口的比例更高,如日本等国高达 80%以上。而我国 1998年仅为 2…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受旧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影响,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的特征:计划经济体制下几近于1,二元经济体制下兼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征,转轨时期则与经济发展阶段不相符合地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6.
论发展新型农村家庭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经济是我国农村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以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进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经济形式。许多人认为:农村家庭经济是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主张用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之。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经济这种形式本身也要发展,要逐步改变小农经济的传统,发展与现代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7.
精神层面的文化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重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精神层面的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文化的特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等问题。论文认为对传统文化必须通过改造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接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体制还存在很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还有不适应甚至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地方。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市场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3)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但农业农村经济却呈现迟滞现象,农村经济发展不确定问题不断增多,资源回流供给问题严重,市场约束呈现不均衡状态,因此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均衡发展而奋斗。文章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佳 《时代经贸》2007,(6Z):58-5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经运行了20多年,在历史上它对农业发展曾起到过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它越来越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必须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农村合作组织的方式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20世纪80年初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从三农经济、制度缺陷、法律政策支持和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趋势等四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的法律界定和特征,最后阐述其意义,指出农村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股份制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本身并不具有所有制属性,其核心问题是由“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来决定企业法人产权的归属,因此股份制与公有制不是一回事。十五大报告关于股份制性质的论断是侧重于理论认识,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则侧重于改革实践。股份制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生产力问题的有关理论观点,分析了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内在联系,揭示出这一科学理论既源于唯物史观,又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与内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的"集体经济"以及"集体所有制"认识都深受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偏离了"集体经济"的本来含义.马克思有合作制的理论论述却没有使用"集体所有制"这一概念,而合作制却是集体经济的原初规定.鉴于国有全民经济、股份制以及股份合作制的本质规定以及现代公司制的发展要求,集体经济组织应该从"无差异的所有者"群体向"有差异所有者"的法人企业转变;从集体成员"无差异政治福利"的所有者权益实现形式向能定量化、能兼顾风险偏好和利益激励的"按股分红"转变.同时,需要剥离集体企业员工作为所有者个体和公司职员的双重身份,理顺所有者和职员的分配关系.而这些都必须基于集体经济本质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时期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券市场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对投资者的保护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着优化证券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应通过完善证券市场法规建设,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遗留的重大制度缺陷。股权分置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其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我们认为,解决股权分置的基本思路应是通过各方博弈,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来获取流通权。股权分置改革必然会伴随着股市的震荡和博弈各方的冲突与妥协。因此,参与博弈的各方都应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体系中一支充满活力的力量,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现阶段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新环境,指出了制约中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中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决定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不应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共同发展的,关键是确认它们在各自适宜发展的领域发挥作用。本文从产品性质及行业特性两个维度来客观制定功能导向的分类方法,以此来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选择不同的改革模式。即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国有企业一部分宜进行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一部分宜实行民营化。在分类改革原则下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公共产品领域推进“长期导向”下的混合,在自然垄断领域推进“控制权导向”下的混合,在竞争性领域推进“流动性导向”下的混合,同时构建与国企分类改革战略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在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并分类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吕惠聪 《经济管理》2006,(22):38-45
本文以2004年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审计师在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反思了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国有股减持为何一度呼声很高,后来却在现实中遭遇严重挫折而被迫停止,分析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流行理论,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全流通”理论,存在哪些缺陷并导致了同原设想相反的实践后果,未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反而导致不稳定。本文指出依靠一次性出售国有资产,难以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长期来源,阿根廷、俄罗斯私有化加速了社会保障体系瓦解。本文还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方向,怎样借鉴美国股市、公司丑闻的教训,防止泡沫投机危害促进股市稳定发展,还提出了建立国有股流通稳定基金的政策设想,主要应按经济规律促进国有股的适度流通,实现有进有出的国有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