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海尔与联想的战略案例思考 中国企业中最成功的代表莫过于海尔和联想。海尔的口号是:“海尔,真诚到永远!”;海尔的故事是:“海尔冰箱,宁可砸了,也不把次品卖给消费者”。海尔强调技术品质和真诚服务为核心能力,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核心能力通常是指那些公司独特具有、不易被模仿、能给公司带来利益的资源、技术能力。由于中国家电行业根本没有核心技术,因此,海尔的技术并不比国内其它同类企业强,所以,海尔的技术核心能力是没有根基的,之所以口碑较好,真正起作用的是广告,  相似文献   

2.
张兴龙 《华商》2012,(8):81-82
张瑞敏曾经这样介绍他的海尔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一般外来人员到海尔来看到的只是文化外层,即海尔的物质文化(每年接待约40万人参观学习)。海尔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战略是海尔又一个新的7年发展战略,是海尔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其企业内在逻辑。早期海尔实施多元化战略,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边际效应递减,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竞争,所以有了全球化战略决策。随着企业越来越大,对市场反应迟钝,患上大企业病,它开始考虑如何将大企业做小。因此海尔提出了市场链、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以及人人创客等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家住在上海徐家汇的赵翼民看到海尔空调送到家门口时,这个网友兴奋不已!他在奥运期间上网参加了海尔奥运金牌竟猜活动,得到了这款海尔送出的大奖。北京奥运给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带来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国际化契机,象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利用北京奥运在全球市场发动了一场营销战役。在海尔的奥运营销战役中,互联网是最重要的互动营销平台。从密西根的奥运品牌营销监测效果来看,中国观众对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认可度大幅提升,海尔第一家电品牌联想度绝对值提高近十个百分点,在品牌影响力、品牌美誉度等方面,已经超越西门子、惠而浦、伊莱克斯等国际家电品牌。  相似文献   

5.
《市场周刊》2005,(1):13-13
1984年12月26日,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白电企业海尔诞生了,从那以后,海尔以飞快的发展速度和辉煌的业绩,为中国和世界不停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2004年,海尔20岁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它让中国人的世界名牌梦渐渐变的清晰起来。不久前,海尔再次蝉联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相似文献   

6.
《国际广告》2009,(1):36-37
《海尔的画与话》,是海尔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员工自发地兴起的、用漫画方式表达员工所理解的海尔理念的一种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已经开展数年,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7.
唐麒 《电子商务》2014,(12):18-19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兴渠道的快速发展。随着网民数量的大幅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网络消费已成为大趋势。电子商务倒逼传统企业,电商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电商化的浪潮面前,传统企业如何变革,怎么破解线上线下渠道利益冲突,如何实现传统企业向电商转型升级。本文介绍了海尔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海尔的一系列电子商务模式,旨在通过对海尔电商模式的分析给传统企业电商化转型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云杰 《广告导报》2004,(6):130-131
对一个企业而言,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够利用多少资源,特别是一个现代化企业,如何来配置全球的优势资源,为全球的企业服务,在这点上,海尔是一个能集纳、整合各种资源的开放性的公司。如果把海尔比喻成一座房子,房顶如果是海尔品牌的话,那么它的支柱是什么呢,那就是信心、服务、创新以及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工具、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对海尔信息化案例的研究,本文简要阐述了海尔成功的一些经验及其对我国企业实施ERP具有参考价值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雷明 《市场周刊》2005,(13):16-16
海尔物流是一个看上去非常成功的物流管理模式,然而有与海尔物流相熟者说。海尔物流早在2003年年底就已出现财政赤字(业内传言亏损14亿元、此数据未得到海尔物流证实),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虽然此消息并未得到海尔内部证实,但结合近来物流业内流传的关于“海尔物流欲参股物流企业”的说法,却令人不得不心生疑虑。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很多企业“走出去”,不乏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该文针对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最后,揭示海尔国际化战略经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检验国内企业国际化实力的舞台,4月15日,第113届广交会如期开幕。国内主流家电企业在本届展会上悉数亮相,这其中包括国内电器的龙头企业,格力和海尔。格力空调展出家用新品“全能王”系列。海尔则携全球首款嵌入式冰箱亮相。提到海尔和格力,无论从知名度、规模等因素考量,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的精品品牌。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企业想在世界上这个大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充分地利用最新、最快地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的必不可缺少的因素,作为中国的海尔早已经地就意识这一点。海尔无论是在生产与动作、销售、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等都每时每刻贯穿着信息的存在。正是由于信息化快车道地步伐,给海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相似文献   

14.
张瑞敏 《中国工商》2004,(1):130-132
不知不觉中,海尔将“中国制造”写向了五大洲四大洋。在2002年海尔的航海日记上,记载其当年全球营业收入711亿,但包括张瑞敏在内的海尔人都清楚一个事实:2003海尔仍徘徊在世界500强之外。在海尔字典里,我们读到:进入世界五百强是目标而非目的;其当务之惫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有了国际竞争力,或早或晚都会跨进500强之列,并且保持强势——是什么让海尔义无反顾地走了出去?海尔出海远行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是否遭遇过暗礁?  相似文献   

15.
竞合战略是21世纪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趋势。竞争与合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合作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合作,实现共存共荣、一起发展,这是企业竞争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海尔竞合战略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极佳战略,是企业的持久发展战略。海尔竞合战略实践创造了经验,为其他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业务变更     
《中国广告》2011,(2):168-169
智威汤逊获得海尔品牌营销业务 2011年1月12日,上海。智威汤逊上海近日获得国内家电行业领军企业——海尔的品牌营销业务。海尔在国内市场已经有26年的历史,此次智威汤逊接到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这个拥有26年历史的品牌围绕其品牌核心发展新的想法以及创意性、整合性、互动性的市场活动。智威汤逊将作为品牌策略服务代理商,从长期的角度为海尔的品牌建设制定策略,该策略将不仅适用于海尔集团品牌,同时能够适用于海尔品牌下面的每一个产品。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作为国际企业的海尔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其中卖给美国消费的家电产品约达43亿元。提起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时,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海尔的“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最近有学以海尔进入美国市场为例,认为海尔的国际化道路采用的是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一个字眼,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在国际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困惑似乎让国际化成为一个痛苦的选择和遥远的梦想。海尔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了可喜成就,下面就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以及支持海尔国际化战略目标实现的财务  相似文献   

19.
德隆模式:资本运营模式之一 实践证明,资本运营确实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的基本工具。从目前的现状看,中国企业的资本运营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海尔模式。其突出的特点是运营主体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并围绕自己的产业扩展进行资本运营。吃“休克鱼”,以文化整合为手段,形成海尔产业的“联合舰队”是主要特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低成本扩张。主要手段是: 整体兼并,也就是依托政府的行政划拨实现企业的合并,比如对红星电器公司的兼并。 品牌运作。海尔很擅长品牌游戏,以无形资产作为扩张手段是海尔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有些企业可以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则只是昙花一现。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在于业务安排、竞争战略,而在于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企业文化上。海尔集团是国内知名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都可以复制,惟有海尔文化是竞争对手所复制不了的。"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