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其中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出口退税率下调是国际贸易竞争的必然产物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原因,我国外贸出口严重下滑,1998年国家先后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平均升至11.3%,1999年再次合并出口退税率,平均达到15%.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接连出台了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在内的诸多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支持了我国外贸出口。但是,高出口退税率必然带来出口骗税问题。出口退税预警是防范出口骗税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符合国家税务总局整体工作要求,也是当前在出口退税管理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本文就构建我国出口退税预警指标体系与流程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有效防范出口骗税行为的发生,从制度上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2009年上半年全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1.7%,下半年出口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全年出口总额仍同比下降15.9%。针对异常严峻的出口形势,我国于2008年8月、11月、12月和2009年1月、2月、4月、6月连续七次对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调整力度之大、次数之频繁为历史罕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今年元月1日起,国家全面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机制.由于总体上出口退税平均退税率由15.2%下调到12.2%,下降幅度达到3个百分点,从广大出口企业经营效益看.降低退税率3个百分点意味着成本上升3个百分点,出口企业平均收益每100元将减少17.65元这样就使出口企业本来就很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减少。由于我国现行外贸出口中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5.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投资不旺、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作为促进出口重要措施之一的出口退税在实践中与时俱进,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自1998年起不断扩大退税范围,连续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出口退税率,使我国的出口退税率由1997年前的“3%、6%、9%”提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上调出口退税率成为我国促进出口增长的一种惯性选择。本文认为,不应把出口退税作为从整体上挽救外贸出口下滑趋势的基本手段,这既有财政负担的原因,也有出口退税政策目标合理定位的原因。出口退税政策应更多体现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要求,而不应单纯作为刺激出口的政策工具。当前我国要促进出口增长,除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外,还应更多地利用汇率、贸易融资等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岩 《新疆金融》2004,(10):56-56
根据此次出口品退税率的调整范围,结合博州的实际,退税政策的调整近期对出口的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博州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将发生变化,许多出口企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能否成功调整出口商品已成为出口企业是否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先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单变量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出口退税额、汇率、价格、GDP等因素变动对外贸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论为:出口退税额、汇率、价格、GDP变动1%,分别会引起外贸出口额产生0.311%、0.334%、0.755%和0.986%的变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国内外的严峻形势,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这是自2008年的8月、11月后,连续三次调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那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外向型区域的外贸及财税工作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在此,我们以对俄贸易的重要口岸城市绥芬河为例做以调研。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9,(6):127-129
本文采用RCA指数、TC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这三大指标对中山地区的外贸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就TC指数将中山地区与广东省、全国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山地区的机电、高新技术、服装及衣着这三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都较强,但有差异,且有所下滑。总体来说,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都要低于服装及衣着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山外贸出口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中山的外贸出口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升级。为更好地促进中山地区外贸的发展,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和"跨境电商"时代的背景,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以来出口退税率的过度调整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中国出口退税率变化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1994年以来出口退税率调整存在过度倾向。从表面来看,调节出口规模、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和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政策目标是出口退税率过频过大调整的原因,但是问题的根源还主要在于出口贸易调控工具的有限性、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的不彻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体系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2.
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政策制度,符合国际惯例。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后,从宏观政策和具体实践效应看,出口退税改革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原因及内容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是国际惯例,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根据WTO规则要求,各成员国可以对本国出口产品实行退税,但退税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的税款.在此范围内,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特别是1998年-1999年为减缓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先后几次提高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出口平均退税率从6%调整到现行的15%,极大地支持了出口贸易企业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为推动外贸体制改革和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14.
出口退税率调整变化 2009年,我国4次调整出口退税率。 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77号)出台,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将航空惯性导航仪、陀螺仪、离子射线检测仪、核反应堆、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将摩托车、电导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用工支出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出口退税率调整、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外贸出口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相比广东外贸代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福建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品牌战略”兼顾内外市场,特别是由于较早有效开拓内需市场,增强了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所带来负面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赵志华 《涉外税务》2007,(11):22-24
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退税的主要政策工具,由于"出口退税率陷阱"的存在,破坏了出口退税政策的整体性并导致了出口退税政策无法有效实现促进出口的预期目的。本文提出了"出口退税率陷阱"和"隐性退税"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对如何消除"出口退税率陷阱"和"隐性退税"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转变外贸出口方式的税收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重远 《涉外税务》2007,227(5):27-30
本文比较了不同外贸出口方式的税收政策,认为加工贸易出口的税收政策要优于一般贸易出口。在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中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税收政策也不尽一致。不均衡的外贸出口税收政策无益于我国外贸出口方式的转变,以及外贸出口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增长。为此,应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其他贸易出口为辅的外贸出口方针为指引,不同外贸方式的税收政策应统一;要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出口的税收政策;实施鼓励使用国产料件的税收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出口经营方式下的外贸出口执行差别退税政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非中性的税收影响.最近的出口退税改革方案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这种非中性影响.构建中性出口退税制度应该采取逐步提高出口退税的平均退税率、实行外贸企业"免税购进"、中央地方按比例分担出口退税总量的三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法规选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二、取消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部分有机胂产品、紫杉醇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收集1999~2008年安徽省对世界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情况,外贸出口国GDP,安徽省GDP和安徽省人均GDP四项国民经济指标资料,同时收集了这段期间汇率变动情况,根据安徽省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构建了安徽省对个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贸易出口的影响,从中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外贸出口的影响的相关结论,对安徽省外贸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