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护明 《企业文化》2003,(11):75-77
概念炒作是“套钱”的软武器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化妆品更像一种虚荣产品。面对两种同类的产品,如果其中一个产品的广告或包装文案比另一种产品更能取悦自己、满足自己,那么,消费者一定选择这种产品。上个世纪90年代初,梁氏公司的一块“索芙特”海藻减肥香皂一年销售过亿元,靠的就是一句“停用还会瘦”的经典广告语和海藻减  相似文献   

2.
据一项日用香皂的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国产香皂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尚不到10%,而“舒肤佳”和“力士”两个品牌就占了将近70%的市场份额。据分析,香皂附加成本增高和国外品牌占主导地位的现状,直接导致了香皂普遍售价高昂这一结果。由于国外香皂品牌注重包装、设计、广告投入、整体策划,另加关税缴纳支出,使得香皂生产的附加成本增高,其上市产品的价格一开始就很高。随着国外香皂品牌主导地位的日益凸现,这种高价消费我国老百姓已司空见惯。其高价定位不但未影响其在我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3.
<正>1906年,当坐落在方浜路上的费文元银楼挂出"老庙"金字招牌的时候,一定没人能想到,一所黄金业界的名门世家就此诞生,"老庙"品牌传承百年好运文化,成就一代黄金世家。上世纪90年代,一句"老庙黄金给您带来好运气"的广告语,犹如长江黄河奔腾流向大江南北,老庙黄金自此家喻户晓,迎来新的辉煌。"老庙"二字,传承的是老城隍庙传统的吉祥、好运、辟邪、驱  相似文献   

4.
明星,一向因为高知名度,高曝光率,被看作是商品通向消费者的最好介质,所以,利用明星来宣传企业产品,借此提高产品知名度,从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已被许多企业看作是销售促进的利器。早在1927年,生产力士香皂的公司就曾一下请了16位女明星为其产品做广告,这成了商业广告史上的一个壮举。多年来,这家公司不断请各个时期最走红的女明星在其广告中露脸,结果使女明星们以在力士香皂广告中出现为莫大光荣。放眼今日广告界,娱乐界、体育界及其它行业的名人在广告中更是争奇斗艳、显露峥嵘。迈克尔·杰克逊在百事可乐的广告中狂…  相似文献   

5.
"浪莎,不只是吸引." 这是一句中国中央电视台持续播出的全中国的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相似文献   

6.
好的广告语是企业品牌的眼睛,对于人们理解品牌内涵、树立品牌形象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世界经典广告语,是如何造就世界级品牌的。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发自内心的感觉脱口而出,正是其成为经典之奥妙,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所以就永久地保留了它。 M& 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这是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灵感之作。它既反映了 M& M巧克力独特的糖衣包装,又暗示 M& M巧克力口味好,使我们不愿意让它在手上停留片刻。 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一句广告语明确地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功不可没。 大众甲壳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60年代的美国是大型轿车的天下,大众的甲壳虫刚入美国时根本就没有市场。伯恩克提出“ think small”的主张,运用广告的力量,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美国人认识到小型车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质量月前夕,江西省赣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在公安干警的配合下,在赣南贸易广场一商行内查获大量的假冒“力士”香皂、“中华”牙膏、“夏士莲”洗发露等,假冒产品装了满满两卡车,价值10万余元。8月22日上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群众举报,赣南贸易广场一日用品商行内有假冒“中华”牙膏和“力士”香皂。市局稽查大队立即派出执法人员前往侦查,证实举报属实后,市局稽查大队召开案性分析会,认为商行门市部的假货只是一部分,背后肯定有假货仓库,于是制定了详细打假方案,务求把这一售假窝点彻底端掉。为查清假冒产…  相似文献   

8.
周宗红 《经营者》2004,(12):100-101
<正> 11月8日,联合利华第一次参加了央视的招标活动,并成功地在A特段等标的物上中标,这标志着联合利华与央视的战略性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联合利华旗下的夏士莲洗发水、中华牙膏、力士个人清洁系列、奥妙洗衣粉等四个品牌将重点采用央视招标段位。联合利华是世界500强中著名的日用消费品公司。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拓展,公司旗下的产品也从区域市场逐步走向全国。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品牌主要包括力士香皂、沐浴露、夏士莲洗发水、力顿红茶、和路雪冰淇淋等品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销售非常强势,诸如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随着分销网络的不断拓展,联合利华  相似文献   

9.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  相似文献   

10.
《监督与选择》2009,(6):16-23
如果没有能源,世界将会怎样?这不是对联想那句著名广告语的鹦鹉学舌,而是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地球人不断发出的追问。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原油价格短短数月间飙升4倍,触发了二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19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和1990年的第三次石油危机,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原油价格的起起落落,更让世界经济足艮着打摆子。就连一向大手大脚的美国佬,也被政府告诫:石油总有一天会用光的,省省吧,别再大把烧油不当事儿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万家乐     
大约九年前,一句"万家乐,乐万家"的广告语唱响了一个燃气热水器的品牌,唱红了一个企业——广东省石油气用具发展有限公司。至今余音袅袅、萦绕九州。事发突然。就在今年8月下旬,"万家乐"人竟将原广告语"万家乐,乐万家",一改为"中国,万家乐!"G小调变成高音 C。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想起了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初说过的一句话:"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短短一句,总共16个字,却使人感到一种内涵深刻的强大历史贯穿力。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一体化和企业战略国际化的汹涌浪潮,中国市场已演变成国际竞争的“波斯湾”。跨国公司挟着雄厚资本和赫赫品牌纷纷进军中国抢摊占位,名牌国际竞争全线铺开。在今天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及早动手进行名牌国际竞争策划,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李鹏总理多次深刻指出,创造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背景下,我国民族工业不可避免地要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据市场调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咖啡、力士香皂等洋名牌,1995  相似文献   

14.
宝来这个名字曾经在中国车市如雷贯耳,一汽-大众当年生产的首款宝来上市不久,便以辉煌的销售成绩红遍车市。当年的宝来是国内第一批以运动为卖点的车型,“驾驶者之车”这句广告语也随着销量的增加渐渐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大众标准化》2014,(4):26-27
正天然无刺激,安全放心,孕妇宝宝都适用。一块小小的香皂动辄数十元。近年来,一款声称添加了母乳的手工皂出现在市场上,还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追捧。"母乳皂"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神奇功效?它是否真的安全,是否可以放心使用?小香皂摇身变"贵族""纯天然母乳制作、安全无添加剂","最温和、最细腻的滋润清洁品"……看见这样的广告语,是否特别心动?最近,一款声称添加了母乳的手工皂受到热捧。  相似文献   

16.
海龙 《英才》2004,(9):53-53
“威力威力,够威够力”,这一广告语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户喻晓,其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收礼只收脑白金”。广告语所指向的威力洗衣机,曾是中国洗衣机行业的龙头老大。不过威力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发生在上世纪末的国内洗衣机市场竞争中,威力兵败。之后,威力力图多元化突围,先后涉及空调、小家电、模具等新领域。但所有的努力并没能挽救威力在家电行业的衰败,而之间所历经的三次改制。都功败垂成,企业负债高达1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将错就错     
19世纪80年代刚刚创业不久的美国宝洁公司研制出一种名为象牙牌的香皂批量投产后管理人员猛然发现香皂的成分配比搞错了如果这批香皂不能销售出去公司投入的大量资金不能按时收回大有破产倒闭的危险面对如此险境公司总经理很快请来了一家有名的广告公司进行商讨广告公司经过大量调查摸底和一系列的试验发现这种香皂的清洁去污功能与设计的产品并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由于配方的改变使香皂的比重大为减少以前的香皂放在水中就会沉底而这种搞错配比的香皂在水中立即就会浮出水面于是广告商建议宝洁公司…  相似文献   

18.
《监督与选择》2001,(8):28-29
自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国外洗发水品牌——德国的威娜宝进入中国市场,洗发水逐渐替代了中国传统的肥皂、香皂、洗头膏,成为人们主要的洗发日用品。时至今日,哪种品牌的洗发水对我国城市居民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城市居民在选择洗发水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为此,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70年代生人,在“文革”之后成长起来,接受的是正规教育。改革开放后,西方新思想迅速涌入。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局限在传统中, 很容易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掀起文化复兴潮,当时70年代生人大多在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要转变:转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1.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谈转变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这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改革攻坚战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