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5年10月29日,国家宣布出台全面二孩政策.不可否认,全面二孩政策意义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但它的顺利实施仍存在重重阻力和隐患,有赖于相关生育制度的保障.文章着重分析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凸现的生育保险制度缺陷,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调整建议,使其与全面二孩配套,以期达到政策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2016年中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为了解江苏省镇江市区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在镇江市区展开调查,通过设计、发放和收集问卷获取直接数据,分析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结论显示26-30岁年龄段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强烈,现代家庭生育观念已经随时代发展改变,女性职业性质与职业发展影响生育意愿,而首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压力。因此提出发展经济,扩大义务教育范围以及提高对适龄女性福利与社会帮助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面二孩"政策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后,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引起强烈回应。此项政策是继2013年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单独二孩"政策颁布后,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再一次重大调整。通过对上海市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上海育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还是很低,比例仅为12.4%。其中,二孩生育意愿最强的是25岁到34岁的在国企以及事业单位工作的女性。对于当前是否生育二孩的问题,育龄女性普遍顾虑的问题还是集中在工作、时间以及金钱成本上。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然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据长春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长春市出生率不升反降。文章将从目前生育意愿及其相关因素对于生育决策的影响这个角度,来分析新的生育政策出台后没有出现显著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和市民收入出现多元化,现行城乡有别的生育政策难以继续贯彻执行,客观上要求城乡统一生育政策.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晚、稀、少"政策、二孩生育政策试点的计划生育效果,当前的人口形势,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政策生育率,国际社会的经验等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生育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嬗变,接着分析了我国人口生育的现状,再基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理论基础,研究该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推行了30余年,对我国在相对落后的历史时期抑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产生了诸多弊端,我国面临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随着我国人口生育率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未富先老"等问题不断涌现,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亟须进一步调整。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不到两年时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本文主要讨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在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发布实施,中国进入了后计划生育时代.虽然计划生育作为国策的政策基调未变,但鉴于目前人们普遍的生育意愿也仅止于二孩,计生工作最主要的矛盾集中于二孩,因而放开二孩政策后,原来计生工作的那种“一把手负总责”,“一票否决”等等轰轰烈烈的局面是一去不复返了.这种新的、后计划生育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环境下人口工作还能否有所作为?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尽快转型,由人口计划生育向家庭发展及其相关社会支持和服务转型.  相似文献   

9.
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国家生育政策的变化对女性的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女性作为生育主体及社会实践的参与者,肩负着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职能,研究女性二孩生育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南京、镇江两市生育二孩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从职业竞争力、再就业、职业选择、工作精力、以及育后回归工作待遇等角度分析二孩生育对城市女性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促进职业女性照料家庭与平衡工作的相关建议,为"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个人、家庭与社会是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在全面二孩政策下,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与哪些具体因素有关?本文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及家庭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城市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个体因素、家庭支持与女性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女性整体上呈现出较低的二孩生育意愿.影响二孩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生育政策进行了几次变迁,女性作为生育主体深受其影响。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其中包括:女性劳动者数量减少、女性劳动者劳动能力下降以及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探讨了现行生育政策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从社会、用人单位及女性劳动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生育政策的约束已经不是主导人们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要尊重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成果.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国家应该立即广泛推行二孩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3.
高峰 《市场研究》2014,(11):4-5
<正>随着中国领导人政策执行力的加强,2014年存在诸多的"利好因素"。据来自华尔街的分析,2014年,"财神先生"还在中国。"二孩经济"引发商机有人说,2014年的诸多政策性机遇中,"单独两孩"非常抢眼。2013年12月28日,"单独两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正式获批,随着这一对生育政策的重大改革,"二孩经济学"成了火爆的新概念。2014年下半年很可能出现"小马奔腾"的生育"秋收"。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两次独生子女问卷调查所获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婚育群体进行考察.在生育意愿方面,女性调查对象的意愿生育水平呈现偏低发展走向,但二孩生育意愿出现明显上升,不过对于生育"政策二孩"的选择呈现明显的矛盾心理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婚育状况方面,初婚初育时间在后移,婚后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开始增多,孩子以双方父母照料为主.政府应积极鼓励双独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发挥"政策二孩"生育对于缓解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两次独生子女问卷调查所获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婚育群体进行考察.在生育意愿方面,女性调查对象的意愿生育水平呈现偏低发展走向,但二孩生育意愿出现明显上升,不过对于生育"政策二孩"的选择呈现明显的矛盾心理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婚育状况方面,初婚初育时间在后移,婚后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开始增多,孩子以双方父母照料为主.政府应积极鼓励双独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发挥"政策二孩"生育对于缓解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不断上升.政府通过调整生育政策以缓解老龄化程度,进而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本文以2016年1月1日中国生育政策正式从“单独二孩”走向“全面二孩”为背景,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分析调整生育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运行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1)如果继续实行“一胎”政策,养老保险基金不可避免出现累计赤字(支付危机);(2)如果所有符合“单独二孩”规定的夫妇生育二孩,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推迟约9年;(3)在不同“全面二孩”生育意愿下,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均有所推迟,如果生育意愿达到54%及以上,养老保险基金在2090年及以前不出现累计赤字.上述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如果要达到破解支付危机的目的,还有赖于生育意愿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期以放松“二孩”生育管制为核心内容的政策改革明显“遇冷”,我国人口增长正面临“断崖式”下滑的巨大风险.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准实验分析法,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了城乡生育成本变化及其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生育成本的变化,农村家庭的意愿生育水平大幅下降,而城镇家庭的意愿生育水平小幅增长,最终城乡意愿生育水平总体降低.那么,考虑到目前实际生育率远低于意愿生育水平,“二孩”生育政策“遇冷”就成为由此可得的必然结果.所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生育激励措施消解生育成本变化的不利影响,是未来我国人口政策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退、超低生育率趋势、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红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调研,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式,对育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二孩政策"放开后,育龄职业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仅有三分之一的育龄职业女性有二孩生育意愿。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就业歧视、养孩成本相对较高、生育观念转变滞后。鉴于此,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精神,提高育龄职业女性生育意愿,提出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建立养老金有效调整机制、实施财税激励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和市民收入出现多元化,现行城乡有别的生育政策难以继续贯彻执行,客观上要求城乡统一生育政策。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晚、稀、少”政策、二孩生育政策试点的计划生育效果,当前的人口形势,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政策生育率,国际社会的经验等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生育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胎次-激化双重效应"理论模型,解读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联的潜在机制,并利用宏观数据予以检验.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存在直接和间接双重关系;生育政策的刚性制约和一孩半生育政策赋予胎次和激化效应特殊含义:(1)一孩政策地区低胎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一孩半政策地区二胎及以上胎次的出生性别比极度失衡,显现"激化效应";(2)政策的多样性使部分低位女胎与男胎一样受欢迎,使一孩半政策及二孩政策地区低胎的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产生"胎次效应".可见,政策越强,低位和高位女胎都不受重视,均会遭遇人工流产;相反,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低位女胎所受的歧视程度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