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2013年国际人口迁移特征、机制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呈持续增长态势.利用“2013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趋势”和“2013年经合组织国家国际人口迁移展望”数据,分析1990-2013年国际人口迁移的规模、流向、结构等的变动趋势及区域特征,揭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机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动、国际移民政策调整和人口规模等,以及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财政收支、人口增长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外移民网络、交易成本与外向型直接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兆斌  杨俊 《财贸经济》2015,(4):96-108
随着全球人口迁移与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国际移民网络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文献的关注,不过鲜有文献研究国际移民网络对于移民来源国外向型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首先在异质性企业框架下,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研究国际移民网络影响移民来源国外向型直接投资的微观机制.研究显示,在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海外移民网络的内部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国际交易合约的执行效率,降低直接投资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移民来源国外向型直接投资的发展.然后,本文运用2003-2012年中国在24个国家海外华人和直接投资的数据,以引力模型为基础检验理论模型的假说,结果证实海外移民网络对中国的外向型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地理距离越近的移民网络对于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国际移民政策对人口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调节,一方面,大力发展技术移民政策,吸引劳动力,改善人口结构,增加社会财富的供给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完善定居和福利制度,吸引海外出生人口,促进人口再生产;第三方面,转嫁劳动力培养成本,吸引国外财富资金,一定程度上使得澳大利亚分享了移民来源国的发展红利.我国的国际移民体系尚未建立,我们应从先进国家中吸取经验教训,使国际移民在缓解人口问题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人口迁移对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在内生性人力资本框架下,构建跨期叠代增长模型分析熟练劳动力国际迁移长期中影响目标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理论机制。分析显示,外国熟练劳动力移民一方面会影响目标国当地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产生人力资本"相对收入效应",另一方面会影响目标国当地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产生人力资本"结构效应",因此国际移民活动对于目标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人力资本"结构效应"与"相对收入效应"的净效应。然后,本文以OECD国家2000-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际移民活动与目标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GMM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外国移民短期中会降低目标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长期中则会提高目标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第五届国际移民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的国际移民已经达到2.7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3.5%。从国际移民洲际分布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国际移民目的地是欧洲和亚洲,亚洲国际移民增速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生育、死亡和迁移是决定一个区域人口发展变化的三大核心变量。其中,死亡是不可人为调节和控制的事件,死亡率随经济社会进步不断降低,寿命持续延长,是一个刚性变量;迁移是一个调节变量,对于国际迁移人口规模可以忽略不计的中国而言,只能起到人口在国内不同区域腾挪再分布的作用,不能改变国家整体的人口状况;只有生育具有可调节性,生育率是一个弹性变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人口迁移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稳定、健康地发展起来,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人口迁移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等著的<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一书是一本对中国人口迁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虽然是多项课题研究成果的集成,但是却体系清晰、逻辑分明,将研究的视角从全国范围逐步缩小到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乃至上海市.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1)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特征,并展望了21世纪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趋势;(2)从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迁移在业人口特征、迁移原因、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省际人口迁移比较、省际二次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考察;(3)探讨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对中国区域劳动力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影响;(4)分析了人口迁移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对上海未来人口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中国的人口迁移得到了大发展,其中女性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男性,人口迁移中长期的男性优势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女性迁入人口对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化地区有很高的集中度,主要迁出源是位于中西部的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省区.在不同的女性人口之间,较年轻的未婚者迁移率明显高于已婚者,此外,受教育程度、民族成分等对迁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