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地区6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就业意识性别差异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就业意识较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责任。与男大学生对比,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功利性突显;女大学生及其家庭在就业问题上心理压力更大;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模糊,对于未来在职业与家庭间的定位较为迷茫;男、女大学生在职场存在不同的性别利益。因此,国家在制定与执行就业政策时,应考虑就业政策对两性的差异化的影响,避免政策层面的性别歧视或性别偏向。高校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促进工作,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袁妙彧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20-121
就业压力过大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女大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女大学生及其家人承受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男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中去,促进大学生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3.
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教育长期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求职就业中所呈现出的性别差异,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尤其是自致性社会资本存量并不低于男大学生,她们对于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也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社会资本对男女两性就业的影响体现出明显差异.相较于女性,社会资本对男性就业发挥更大作用.刻板化的性别意识会阻碍社会资本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从而难以缩小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性别不平等现象;十八大报告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个话题也曾一度让大家振奋,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课题结合2010-2012届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毕业生就业统计,对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女大学生在追求高质量就业时遭遇困境的原因,探索促进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晓明 《商》2014,(8):242-242
性别平等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是政府责任的应有之义。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在阐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基础上,探讨政府应该从社会意识、法律政策、舆论导向、高校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使女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4,(10):114-115
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日益普遍,性别歧视成为造成许多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尤其在以男生居多的工科院校内,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弱势更为明显。本文针对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弱势,提出构建内涵自我、高校、政府与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式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整体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成为高校及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今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剖析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就业政策、法律制度、经济成本等因素。要想破除就业性别堡垒,需要人们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平等意识;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女大学生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等对策来解决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苏地区489名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以了解目前江苏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基本状况,探索个人、家庭、学校学习等情况对于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江苏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一般,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党员、性别、英语证书、职业规划、母亲学历、信息搜集、建议寻求、学习兴趣、就业讲座、奖学金等因素对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对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在性别歧视基础上的社会性别体制.造成了女性职业发展的困境。随着传统职业发展观向新型职业发展观的转变,社会资本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女大学生只有充分重视社会资本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充分结合,才能顺利就业,实现职业发展,获得自身职业生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92-93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和分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回答女大学生何以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营造两性平等竞争、就业机会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人生而平等,然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就业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性别不平等、地域不平等、生理不平等,以及在合同签订中的不平等。本文援引现有制度下的就业不平等中的法律保护不足之处,试图阐明大学就业不平等现状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后理财行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徐州地区两所高校的调查,发现虽然经管类专业学生资金的理财习惯和理财意识上优于非经管类专业学生,但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人理财观念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职业价值观是生涯理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了解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哪些影响因素及有何特点,对于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文章围绕女大学生职业动机、选择及发展展开调查,发现女大学生个人价值唯上;职业价值选择多元化;职业发展家庭事业兼顾.为此,文章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志红 《商业时代》2006,(15):20-21
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社会性别意识缺失,使得女性在就业、劳动分工、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主体,应关注性别平等的问题,让女性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南理工紫金学院大学生开展的性别调查所得数据,分析了该校大学生的性别观念现状,并对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高校社会性别教育供给不足的困境,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践构想。从融入的可行性、融入路径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全世界推进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共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必将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推动性别平等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文献,对体面就业和就业质量作了定性分析;利用相关的调查数据,从多个维度对我国男女职工的就业质量作了定量比较,得出了女性职工的就业质量低于男性的结论.就业质量的这种差异是由男女教育程度的差别、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个人和国家的共同努力.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维护公平.  相似文献   

17.
蒋莉 《华商》2008,(3):83-84
平等就业权不仅是当代人权概念的重要构成内容,是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应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同时也是现代男女平等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深入了解平等就业权的内涵,探讨和分析制约我国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的成因及从法律上保护其权利实现的问题,对女大学生就业乃至对全社会女性就业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轮 《消费导刊》2010,(6):138-139
就业作为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个人的公平与公正等多个方面,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与男性相比而言,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描述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五个方面的对策,即健全社会法制、强化政府责任、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等,进一步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促进和谐社会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竞争无处不在,其中,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就业压力、防止社会矛盾激化的有力保障.文章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展开铺垫,阐述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大学生加强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理论已经成为分析性别不平等现象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虽然男女平等已被普遍接受,但有些企业在营销人员的招聘、评价及晋升方面,企业广告及产品策略等营销活动中仍然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为实现性别平等,企业不能只强调自然性别,也要关注社会性别,不能仅考虑自然性别来评价女性价值,更应该重视社会性别,提升性别平等意识。我国也应从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融入社会性别意识,消除性别歧视,并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性别平等意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更应该提升社会性别意识,促进性别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