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25):63-65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建设在不断地改变着土地的利用结构。论文以志丹县2005-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从土地利用数量和土地利用程度两方面对志丹县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志丹县土地的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但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慢,未利用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出现负增长,利用动态变化度分别为-5.60%、-2.93%和-2.3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林地和交通用地呈正增长,利用动态变化度分别为1.15%、1.00%、0.77%和0.67%。志丹县2005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31.10和227.38。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志丹县土地利用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丈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基于不同时期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变化进行分析,构建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探讨了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2、2012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利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土地利用流量”的新概念来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流量能很好地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方向,以及转化程度、方向;(2)从土地利用流量来看,北京市近20年来耕地减少最为严重,流出面积为2408.97km2,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是流入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利用流量比的角度分析,耕地和其他土地均为负值,而其他类型均为正值;(4)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来看,北京市土地利用年均变化速度达到1.15%;(5)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将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迅速变化区、较慢变化区和轻微变化区。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康市2005—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模型,对于安康市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康市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非农用耕地面积增多.其中2010年林木覆盖率比2005年上升2.69%.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经济增长压力间矛盾的必然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在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算了2000年、2006年和2011年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剖析了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区域间的效率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城市群土地要素投入的非集约值大、非集约度高,与综合效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熊华 《企业导报》2009,(11):191-191
主要利用基尼指数、希尔指数、变异指数等指标对海南省的土地利用集中度的区域格局、区域差异的来源及构成,区域收敛的可能性与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土地利用集中度全局收敛不存在,只有琼东部地区呈现局部收敛,且产业集中度与土地利用集中度的收敛协调性差,又自身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1]因此,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河池市巴马县为研究区,选取1994年、2004年、2014年三个时期的TM/ETM+遥感影像和DEM数据,通过几何校正、裁剪、投影转换等操作对影像进行预处理,通过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巴马县三个时期遥感影像上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3S技术,结合其他的辅助数据研究巴马县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壤侵蚀等,对巴马县近20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显著负面影响,评估乡镇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保障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生态效应评价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评估,包括格局和过程两个维度。以榆中县为例,构建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评价及其变化趋势预测方法体系:构建生态效应状态指数、生态效应趋势指数,基于2009和2013年数据开展各乡镇土地利用生态效应评价;模拟"发展导向"(Developmental Orientation)和"生态导向"(Ecological Orientation)两种不同情景下的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基于模拟结果预测相应的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地理本底条件较差的乡镇在发展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生态效应状态水平,资源环境禀赋较好的乡镇生态效应状态水平反而较低;(2)不同发展模式的乡镇,其土地利用生态效应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分异;(3)通过传统的土地利用管理手段提升生态安全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乡镇土地资源配置与空间格局优化过程,为在土地利用管理中回避生态风险、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域,是连接城市新陈代谢的各个组成部分,既有肉眼可见的“关节”,也有潜藏暗存的“脉络”.城市边缘区域土地利用的目标,应从满足城市的基本功能需要,转向土地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使得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进行土地布局;整合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辉河湿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文章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对辉河湿地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定量研究了辉河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8年的15年间,辉河湿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为显著的是无水湿地,并且辉河湿地面积萎...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Agent模型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Agent模型的复杂系统模拟预测功能,论文尝试解决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问题,以期对科学制定城市与区域规划有所裨益.在典型Agent模型"Repast3.0"基础上,构建了Repast与Openmap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预测原型系统.基于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应用结果表明,GIS-Agent一体化技术是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分布变化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黄翠婷 《价值工程》2014,(18):176-177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当前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为例,在数据调查研究基础上,在ArcGIS和遥感技术支撑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研究,对于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采用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00-2020年MODIS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NPP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应该控制城市扩张规模,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玥锦  段林媛  仕婷  尹娟 《价值工程》2021,40(35):173-176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为研究抚仙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本文采用了熵权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科学地构建了抚仙湖流域包括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2010-2018年流域内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显示抚仙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0-2018年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然后快速增长,再缓慢增长的趋势;2010-2012年为中度粗放;2013-2015年为低度集约;2016-2018年为中度集约,总体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影响抚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致使抚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李慧  杨具瑞  刘一龙 《价值工程》2012,31(31):73-74
在遥感技术我GIS技术的支持下,对松花坝水源保护区1992、1996、2001、2006、2010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对此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由结果看出:该水源区内林地是主要的土地类型。由于人类、自然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使得未利用土地、居民点、草地都有减少的状态。保护区内一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是导致该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27):184-186
目前各矿常采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及区域测绘地形的方法,对矿区的塌陷范围进行监测,实地调查土地利用情况。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淮南矿区对采煤塌陷区域进行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TM影像技术研究,获取地表土地利用特征,为淮南矿区土地分析与复垦提供技术依据。论文主要研究淮南丁集、顾桥矿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提取矿区土地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张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20-123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石家庄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影响因子,建立适用于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功效系数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分项评价。通过分析石家庄市近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数动态变化及评价指标协调度的大小,发现石家庄市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为石家庄市进一步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汪心渝  贺奋琴  陈靖涛 《价值工程》2019,38(19):198-200
本文基于RS和GIS等相关理论及技术,获取天津理工大学2005年、2011年和2018年三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提取各类地物信息,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度并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分析天津理工大学近14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理工大学的土地利用在过去的14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未利用地的开发与建设日趋稳定,校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改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的钟业喜教授等人所著的《城镇化下土地利用变化与效应——以江西省为例》一书,结合江西省新世纪多时段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和数理统计分析,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及其相关生态与社会经济效应。该书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土地利用生态效应作为地理过程和生态过程集成的科学问题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构建合理有效的生态效应评价体系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