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此文指出市场经济足竞争经济,竞争的实质足综合竞争力的较量。嘉兴融入上海大经济圈,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开展竞争与合作,时时处处都与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本文对嘉兴在上人经济圈15个城市中与综合竞争力相关的一些指标作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嘉兴市融入上海大经济圈的10个优势:对“接轨上海”、“融入上海人经济圈”的认识早;党政领导层次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我国城市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城市经济圈建设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区域大市场,加快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环渤海经济圈作为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圈,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张磊 《江南论坛》2003,(8):15-16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令众多学者惊叹的“井喷”行情,而支撑和维系这种快速增长的主“引擎”之一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前,“长三角”区域正坚实地朝着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快步迈进,由此,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关系也将处于重构和整合之中。一、“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与历史回顾笔者对“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二是全国各省区平均水平。2002年“长三角”经济结构竞争力的综合比较结果,见表1。从比较结果看,2002年上海的经济结构竞争力最强,综合位次列…  相似文献   

4.
毕亮亮  施祖麟 《经济地理》2008,28(6):946-951,954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各有差异,如何有效的协调16个城市之间的互动作用是主要的.只有建立有差别的区域经济圈,才能明确各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才可以让长三角的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我国目前产业规模最大的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在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领先于武汉城市圈。本文通过对比两个都市圈的金融发展现状,分析造成差距的主客观原因,为加快武汉城市圈金融发展步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群动力机制的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其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全国其他城市群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群动力机制的五个动力因素:经济力、政策力、基础资源力、文化力和要素集聚力;然后在霍夫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动力机制模型,并计算了长三角的16个城市对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力最强、辐射范围达到400Km以上,而北京市和广州市的经济辐射力与辐射范围相对较弱。其原因在于三大经济圈的地理条件、经济基础、行政因素及核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角度看,应积极构建面向祖国腹地的经济辐射网络,积极推动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各级政府要根据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周边地区要根据核心城市的特点接受经济辐射。  相似文献   

9.
茹建良 《经济师》2006,(8):265-266,268
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的民营经济已占到整个区域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长三角经济增长和要素流动的“主引擎”之一,成为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江、浙、沪民营企业户数约占全国的30%,产出规模占全国4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就民营经济与长三角一体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建设"都市圈"、"城市圈"已经成为各地区谋求在区域竞争中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选择,顺应圈层经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云南省规划建立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想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云南省的经济现状与发展机遇,对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想做了可行性分析和综合竞争力的计量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展望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思想,探讨环首都经济圈构建中的区域管治问题.从空间一体化演变、经济一体化整合和制度一体化保障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模式和管治重点.研究表明,围绕河北周边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路径,环首都经济圈应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事务的区域管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区域管治的重点要落实在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江浙沪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了长三角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上海以0.866的总指数位居第一。 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课题由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统计局、江苏省信息产业厅、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联合组织,并委托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实施,旨在科学评价“长三角”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长三角”区域信息化综合竞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即分类指数)以及16个二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间相互依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彼此相邻的城市必须作为一个群体,参与国际产业的集聚与分工才更具有竞争力。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在未来进行经济整合、经济重构成为其必然趋势。未来长三角城市群采取何种模式进行经济整合变得非常重要,而建立因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职能现状,研究城市职能分工模式在长三角经济整合中的应用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的、产业的和制度的一体化,三个一体化丛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创新一体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泛珠三角” 发展对外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湘滇 《经济师》2004,(6):222-222,224
广东“珠三角”经济排头兵的地位日益受到“长三角”的威胁 ,区域统一大市场对经济的巨大作用 ,使广东和周边八省份及港澳准备联系起来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 ,从而提升广东及周边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文章从各地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及对外贸易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说明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对该区域对外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湖斌 《经济前沿》2008,(12):27-29
文章通过对“长三角”1990-2006年各个城市货运量的分析,探讨“长三角”经济圈货运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变动趋势,并以此来推断“长三角”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集聚,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联动发展与合轨运行.本文考察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合作情况,分析了制约长三角金融合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最后提出构建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无锡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区位,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更是重要的货物生成型城市.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须加快发展以现代制造业配套需求为主的生产性物流和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消费性物流,打造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推动无锡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强大的拉动力,城市圈已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武汉城市圈从2002年开始规划并逐步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空间经济学家在空间经济一体化发展领域不断放松假设条件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经验验证和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同时也富含许多政策含义,但是大多只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出结论。本文尝试利用引力模型结构,通过对经济质量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构建一个基于空间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引力模型。同时,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上海为重心,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经济引力进行定量测度,为各城市的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