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广土地使用权拍卖取得的制度 ,而拍卖市场并非一定是完全公平竞争的 ,在拍卖市场存在进入壁垒的时候 ,在几种市场变量作用条件下 ,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因为竞买到土地而获得巨额的非正常收益。不幸的是 ,中国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使城市土地使用权拍卖市场很可能陷入高壁垒的状况 ,而且这种状况一旦形成 ,开发商所获得非正常收益具有高度隐蔽性。中国在提倡土地使用权拍卖的时候 ,就应该考虑到上述可能性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 ,应该努力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权拍卖市场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2.
李金升 《中国招标》2013,(36):12-16
土地使用权,可依法出让和行政划拨,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要满足很严格的条件;而出让土地使用权,除了很早之前使用的协议出让外,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基本上就是招拍挂方式,即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拍挂,是在协议出让的方式难以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和预防腐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较之协议  相似文献   

3.
4.
洪学军 《宁波经济》2005,(6):18-20,2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在诸多方面已暴露出严重的弊端。文章认为应以土地年租制取代现行土地批租制;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违法或违约的土地使用权的处理,应区别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对续期以及建筑物的归属和补偿,应体现民本思想;在拆迁补偿中,应当就土地使用权予以补偿,而不能由国家单独享有级差地租。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过一个消失——缺位——重建——发展的历史过程。本文试对此过程加以概括和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培育的问题写点看法。(一) 房地产业在发达国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香港房地产业也是其四大支柱产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即从50年代  相似文献   

6.
7.
推行地土收购储备制度被视为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之后,土地使用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自从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允许土地使用权转让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市场迅速发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8.
熊纯曦 《中国经贸》2014,(4):207-208
我国进入土地有偿有期限制度的时代以来,城市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城市土地权利配置制度依然有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城市化进程的阻力,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城市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面临两方面的问题---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和划拨方式滥用问题。剖析了两方面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策。结合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予以探讨,提出对公益事业用地进一步分类处理,进一步利用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治理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明晰土地产权关系,充分发挥非耕地资源的效益,把非耕地资源的使用权引入市场,最近,铜梁县出台了拍卖“五荒地”使用权的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0.
陆珺 《上海改革》1994,(2):24-25
1988年4月,上海在拍卖活动中断30多年后出现丁首家拍卖行——上海物资拍卖行。1989年9月,上海物资拍卖行受法院委托,将被依法宣布破产的上海新光五金厂垒部遗留动产公开拍卖获得成功,成为建国以来本市通过拍卖处理破产企业遗留财产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1.
1.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土地市场的发育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土地根本未进入市场,从而不存在土地市场,而且是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在各种产品和其它生产要素已经市场化而仍然可以免费使用土地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和总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相似文献   

12.
周琳  鲍宗客 《特区经济》2010,(10):132-133
本文描述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制度的变迁过程,对房地产业制度变迁历程中存在的产权与融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房地产业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晓英  南灵 《特区经济》2005,(11):86-87
一、城市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原因分析 1.城市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是“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客观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各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城市的用地需求迅速扩大。但是,我国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却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之下,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利益逐步独立化的企业或使用国有土地的个人,也有把各年闲置或滞存的国有土地转让出来,以此获取土地经济价值的愿望;另一方面,当急需用地的单位或个人无法通过正常供地渠道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就只能转向隐形市场以满足用地需求。因此,城市土地供求矛盾是土地隐形市场存在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既是不断丰富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WTO背景下,如何在长期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规范有序的地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地产市场正处于建立和发展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隐形地产市场。隐形地产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城市地产市场秩序,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确立疏堵并举原则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规范方式,合  相似文献   

17.
18.
不少房地产商为了炒作房地产获得“暴利”的回报,到处鼓吹“地荒论”,这尤以那些明星似的房地产商为盛。有一位很有名的房地产商说“北京四环内的土地供应越来越少”,这成为他“土地供应严重不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韩宁 《特区经济》2011,(8):250-251
城乡统筹条件下,农村土地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又相当关键的问题。在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中,不要固定某一模式,避短而取其长,可能是较优方案。严格限制政府公权力,使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中解放出来,使其失去利益的冲动回归理性。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和决定权,防止农民"被上楼"。引入"地票"交易模式,使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权同利"。  相似文献   

20.
土地使用权流转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关系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参与者,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农户与土地流转承租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博弈分析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了农户是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由农民自主决定的结论.同时对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政府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流转承租人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