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附"明朝的少数民族有许多被安置在北直隶的军卫中。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内地生活中,上层达官通过奏求、给赐的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他们逐步适应了内地的经济生活模式,其经济身份也演变为汉式地主。明朝通过赐地、免征粮科等方式对达官们进行经济笼络。即使在明朝中后期土地清丈之后,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保留达官经济优待政策。广大达军则转化为汉式农民。达官军经济生活的内地化是其融入内地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末叶,改革开放的催化,使古老文明的华夏大地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但由于粗放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国家曾引以为豪的过时模式,饥不择食的混合应用,在获赐物质文明短期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生态环境留下了千疮百孔的创伤。资料表明,我国生态恶化在加剧,全国土地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士38%,每年以一万平方公里面积递增;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每年以2460万公倾面积递增。这对仅有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3%人口的中国,21世纪的粮食…  相似文献   

3.
张磊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6):F0002-F0002
近年来,明代卫所制度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卫所与地方社会的研究也屡有佳作问世。但学界关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南,对西北卫所与地方社会的研究依然较为薄弱。明初的河西地区,地处极边,三面迎敌,是明朝重要的边防要塞。同时,由于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河西地区在人口、经济上的规模远远达不到设置府州县的标准。为巩固边防,随着军事行动的推进,明朝以嘉峪关为界,以西将元代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察合台出伯系诸王集团转化为羁縻卫所,以东的河西地区则裁撤了元代的甘肃行省及其下辖路、州,改设属于军事系统的甘州五卫、凉州卫、永昌卫等十卫三所。从而使河西地区成为了特殊的军管型政区。与北部长城沿线的其他军管型政区相较,河西地区在明代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州县的身影,其所属的陕西行都司也不管辖非实土卫,可谓是长城沿线最典型的军管型政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07,(10):28-29
如烟 回顾2006年,无论在消费品牌的体验,还是在对生活方式的认知上,人们实践了更为宽泛的经验,无所不在的经济样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拜快速成长的中国经济所赐,让我们懂得奖优罚劣。  相似文献   

5.
香港     
港商在内地投资累计总额达3719亿元 香港工业总会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至1994年6月底,港商在内地投资的项目共12万个,占内地外来投资的62.5%,投资累计总额达3719亿元。这些港商将其总资金的59.6%投资在内地。 内地银行在香港存款保持400~500亿港元 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总经理王昌耀指出,香港近年对内地银行及企业的贷款有很大增长,1993年底达1948亿港元;同时,内地银行在香港的存款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0~500亿港元。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东郊鼓山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第一部《鼓山志》问世,其后的崇祯年间以及清朝乾隆、道光年间续有修撰。1992年,改乡建镇。1978年前的鼓山乡,只有传统的农业、副业与特艺手工业。虽然鼓山顶上的鼓岭村在本世纪的20~40年代曾是外国豪门、达官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多,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剧增,2001年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公斤,生活垃圾总量已达1.5亿吨,并且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采用露天堆放、焚烧、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也造成了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污染,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8.
鉴于经济特区同中国内地紧密相联,特区同香港的经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地同香港的合作,本文为论述方便起见,在阐述三方面经济优势结合时,拟较多地论述特区同香港的经济优势结合。一、特区(内地)的经济优势如众所知,经济特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实行比中国内地及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更为开放的政策,经过五年的建设,特区已初具规模,并已发展了一定的港澳关系;(二)毗邻港澳,背靠珠江三角洲及大片广东平原;汕头、厦门特区更有商品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均有一定基础的老城市作为依据;(三)全国支持;使特区拥有了包括内地和中国在外经济力量在内的强大的潜在物质力量。此外,土地使用费、工资、水电及其他工业成本相对较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年多的开创阶段之后,深圳特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发展。新建企业有不少是通过引进外资建设起来的,但也有相当数量是通过“内联”这一方式建设起来的。所谓“内联”,一般泛指特区与内地的合作关系。在特区,由我国内地企业投资独办或和特区地方企业合办的企业,统称为内联企业。目前内联企业遍布深圳特区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已成为深圳特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仅以深圳特区市属工业为例,介绍一下深圳特区以内联方式发展工业的情况及其重要意义。深圳特区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设区前,仅有磷肥厂、氮肥厂、农械厂、锁厂、烟丝厂、糖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土地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土地生产力、土地均衡、土地权利、粮食和产业安全。土地生产力决定了经济产出;土地均衡决定了经济产出的持续性;土地权利决定了土地利用者的能动性;粮食和产业安全决定了国家经济安全。土地生产力问题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一直沿着一条基本线路变化,就是运用自然、制度、政策、经济、科技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20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内地东部沿海已形成三个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圈,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由于集中了中国内地最优秀的人才、最雄厚的资本、最先进的技术,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中国内地平均速度,尤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为甚,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在21世纪上半叶,其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内地现代化目标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在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缺少必要的空间规划,乡村空间使用以及土地整治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发展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乡村空间进行重构,并通过土地整治等方式,提高乡村用地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可以实现平衡发展。文章对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土地整治的角度出发提出推动乡村空间重构的策略,最后探讨乡村空间重构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 第一个因素:“中国因素” 所谓“中国因素”,也可称“内地因素”、“一国因素”、“国家因素”,是指中国内地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高度稳定构成了保持香港繁荣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中国社会的大发展过程,就是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迅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必须形成内地对香港巨大的资本需求、贸易需求、管理需求,同时也必然形成香港对内地巨大的市场需求、劳动力需求、土地需求。在与内地相连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创造了以贸易交流、资本投资、技术与管理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一体化的紧密关系。可见,香港正是搭上了祖国改革开放这一便车,才形成了自身经济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特别是土地重新组合,能够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土地流转便成为政府关注、学界热议的话题.土地流转首先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在全国各地陆续涌现.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土地流转发生率大致在5%-6%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大致在8%-10%,内地约为1%-2%,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使用权流转比较普遍,有的高达20%-30%.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南边疆工业组织经营方式的演化过程,也同时是内地汉民族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的融合过程。而促成该情势之媒介手段,乃时人对产权工具的灵活运用。先是清末民初由股份制公司营运所促成的省际间社会资本的融合;入民国,进一步出现内地私人资本以直接投资,及"庄"、"行"等多元产权运作达成的与西南边疆民族在行业内的经济共生性融合;抗战时期,则着重表现在国民党政府通过迁建、增资等股权重置的方式,亦顺利实现了其对西南各省边疆多民族近代工业经济板块的嵌入性融合。  相似文献   

16.
李皓 《特区经济》2014,(5):72-74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家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目的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和推动农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浙江省杭州市土地利用规划实例,通过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减轻土地利用规划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区土地粗放利用与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工业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通过多种方式挖掘潜力,针对其发展现状提出了关于工业区的集约利用等方面的相关建议,力求成为工业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参照,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万明晓 《魅力中国》2013,(17):272-272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宋代周边地区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西北边区(北宋),集中在陕西、河北两路。西南区,集中在川蜀、湖广诸路的外围州军。在内地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的影响下,这些边区旧的生产体制不断被冲破,封建的生产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推动了这些地区农业经济的进步。在边区的开发过程中,蕃汉人民都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藏茶”也称为边茶,是内地销往藏区的专供茶,其叫法很多,有“西番茶”、“乌茶”、”马茶”等。在元代,松、潘、黎、雅地区藏族所需的茶叶已单独形成一个种,叫“西番茶”,以别于腹地所饮的各种川茶。对于藏族来说,茶是“生命之源泉,天神所赐的甘露”。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