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及其构成、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急剧膨胀的央行资产、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必然造成将来通胀压力,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顺利退出,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央行在经济复苏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通胀升温、热钱涌动,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引发人们极大的关注。2010年10月20日,央行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11月10日、11月29日,央行分别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央行第4次和第5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收缩市场流动性。这一连串货币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我国多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由此转向紧缩,将对石家庄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认真研究,未雨绸缪,调整经济战略,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本次危机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冲击,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主要央行推出大量以信贷宽松或数量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危机中受损的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行弥补,加强了各国央行的合作力度,有效缓解了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本文将集中研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效果,并总结对我国的启示,这也将有助于我国深入理解美联储即将采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货币政策将如何演绎?宽松依旧还是适度紧缩?  相似文献   

6.
环球速览     
《经济》2013,(5):92-93
IMF:长期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指出,发达国家央行长期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加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其在当天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发达国家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改善了国内银行业状况,并促进了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但从中期来  相似文献   

7.
朱海斌 《经济导刊》2013,(11):10-10
<正>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其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申了中性货币政策的立场。央行表示,短期内既不放松也不收紧货币政策。我们认为,这是信贷宽松退出的开始,并且将延续至2014年目前央行主要通过信贷和流动性政策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信贷增速的放缓归结于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非银行贷款部分,但是信贷增长仍高于名义GDP增长很多。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信贷宽松退出",而这一现象会成为货币政策的一大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09,(9):16-18
2008年9月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经济快速走出低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随着经济向好迹象不断出现,调整货币政策的预期也逐渐增强。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是后危机时代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央行继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在内有通胀风险,外有外汇流入压力之下,宽松政策似乎很难延续。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继  相似文献   

10.
徐伟 《时代经贸》2011,(12):167-167
2010年10月,央行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加息,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升息通道,目前存款准备金已达到历史高位,且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未来央行可能更多使用提高准备金率、加息等主要方式调控流动性。2011年货币政策基调己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信贷及货币增速将受到严格控制,资金面将更为紧张,而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仍将维持增长势头,所以现在有必要认真思考、探讨债券融资。  相似文献   

11.
9月13日,美国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之后,日本央行也于9月19日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英国央行也表达出要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意思.另外,欧洲央行在9月初已宣布计划不限量购买成员国主权债以遏制欧元区危机,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多家央行也透露出将有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倾向.短短的20天之内,各国央行似乎都在为货币宽松磨刀霍霍,一场汇率战一触即发. 实际上,汇率战的背后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单边主义.目前在人民币汇率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具有绝对的优势权重,QE3的推出,无疑会使得美元面临下跌压力,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扩大.中国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所谓货币政策的退出,是指金融危机中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包括低利率状态的结束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工具的回收两个部分,前者具有传统紧缩的概念,后者主要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涉及到在危机中由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使用造成央行持有的大量证券,以及相应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过度储备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超常增长,在很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资产市场的泡沫膨胀,给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留下隐患。这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保证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但也使经济运行中的某些结构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是央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又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抵御通胀。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表明经济有衰退的趋势,央行又可能会放松银根。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地发力于寿险业。为研究这一影响,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寿险需求,而收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小寿险需求。  相似文献   

15.
董济玲 《时代经贸》2013,(18):97-98
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又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抵御通胀。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表明经济有衰退的趋势,央行又可能会放松银根。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地发力于寿险业。为研究这一影响,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咦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寿险需求,而收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小寿险需求。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救助、缓解危机和刺激经济复苏,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量化宽松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致三年后的今天,全球面临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尤其是部分新兴经济体,为了顶住热钱流入的压力,各国中央银行相继不断加息,如俄罗斯、越南、印度央行数次上调基准利率,并多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季度以来,虽然国家有关方面一再表示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2010年,国家信贷投资规模由2009年的9.6万亿元降低到7.5万亿元,央行连续发行了一年期银行票据,表明央行回笼流动性,降低银行可贷资金的意图。货币政策持续性收紧开始。银监局先后推出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性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SVAR方法对欧央行货币政策外溢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欧央行货币政策对我国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欧央行利率政策与我国物价水平存在正向的同步效应,欧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Granger成因.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共同应对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二是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依据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调整了实施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加快,资产泡沫化加剧,通胀预期上升。但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除了考虑国内物价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到国际因素。当前,外围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失业率高企,因而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时,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防经济硬着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