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城镇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又有着诸多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有:农村城镇化与耕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之间的矛盾、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与制度化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与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农民对这种要求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等。本文在分析诸多矛盾及其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把“三农”问题放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并揭示“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农民和组织农民,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及深入进行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这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三农”问题作为一项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导致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建设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基于此,本文从“三农”问题产生根源入手,找到适合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路径,为我国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调动农民种粮的生产积极性,稳定农村基本的劳力需求,保持一定数量有技术、会科学种田的青壮劳力;进城的农民必须给予平等的就业机会,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要采取更严厉更强硬的手段来解决。追讨政府部门的拖欠,其关键和重点是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现代化,首先是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的现代化,粮食生产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城市是现代经济的中心,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问题,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作者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就“十一五”期间如何推行这一思路,提出了必须实施有关基本策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问题,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笔者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就“十一五”期间如何推行这一思路,提出了必须实施有关基本策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目前,“三农”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整体现代化进程。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各种旧体制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农村各项体制改革,实现体制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财政模式下,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应该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改变公共品对农村的排斥,实现城乡协调、统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分析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系入手,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进而提出通过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对策,即: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和优化劳动力进镇就业与创业的软硬环境: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打破和消除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与政策障碍;以改革和发展教育为抓手,全面培育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新型农业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概念,其内涵是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不断变化而不断丰富与深化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有着自身的特点。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中国农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3--2011年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构成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则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悖论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表现:中国现代化需要利用资本的力量,但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阻碍现代化的因素。这种现代化悖论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克服矛盾中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路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力量主导的资本形态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中限制与消灭剥削,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另一方面,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吉林省以财政补贴担保建立农民基本信贷保障制度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创性地提出了针对农民贷款过程中抵押物缺乏的解决途径,建议在粮食主产区允许农民以粮食直补资金这一稳定收入流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该建议被采纳,并在吉林省先行先试,并全面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事实证明,对农民进行信贷支持,有利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并实现这一进程的内生、稳定和高效。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对于传统儒家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充分利用儒家思想的合理主张来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从社会稳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教育这三个维度来探讨如何发挥儒家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充分掌握WTO的规则,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分工获得农业比较利益。本对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作了一些探讨,提出按照WTO规则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并代入我国1981-2004年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发现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为8.26%,实际投入规模要小于此最优水平。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农业发展的步伐滞后,速度缓慢,当然有客观原因,如传统的体制不可能在短期内转变,脆弱的基础不可能短期内得到应有的增强,等等,但是,主观上的原因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具有几千年传统的小农意识的存在和干扰,对现代农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收效不明显.所以,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必要性再认识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困境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迅猛,对资金需求量增长较快,但存在资金缺口大及基层政府引导服务农业现代化财力不足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金融机构商业化适应性不强、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乡政府财政状况不佳等方面,因此,应加大国有商业银行支农力度,在欠发达地区探索推进财税体制分权化改革,增强基层地方政府财力,以保障其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