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今,并购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因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博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跨国并购在我国已初见端倪。通过分析外企选择品牌并购约方式来进入中国的场的目的,提高了中方企业在面临企业并购时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是多个局中人参与的博弈行为。本文分析了外企、国企和政府三方在企业并购中的行为特征,建立了不同情况下企业并购的博弈分析模型,并给出了各博弈方在模型中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3.
《商界》2007,(4)
作为亚太地区继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的第三大并购市场,中国并购交易日益活跃,年增长速度在70%以上。资本运营的高度活跃,折射出来的是中国政策的日趋宽松和中国企业素质的长足进步。按照出资主体的企业性质,本刊分外企、民企、国企三个类别,对2006年企业的资本运营进行了梳理,共评出了24个年度最佳资本运营案例。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国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在逐步调整利用外资政策,自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政府相继出台了包括《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可以看出跨国并购将取代传统的合资合作方式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式。本对跨国并购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剖析外企并购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邓莉莉 《大经贸》2006,(12):50-51
如果一家企业把自己的支柱品牌卖掉,试问一声,他还剩下什么?东盛科技“白加黑”等三大品牌被购,世人无不为其担忧:东盛如此断臂求生,还能走多远? 这是继徐工案与苏泊尔案之后的又一宗大型并购,此并购引起了中国企业的警醒与反思:难道借力外企才是企业发展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前言外商在与中国企业竞争过程中,经常采取品牌并购战略,这既可以除去强劲的竞争对手,又可以稳稳地占领原有的市场。而我国的企业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品牌意识。在与外商合作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了自己引进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的需要,而忽视了外商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如今,并购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以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博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跨国并购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有利于打破国内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瓶颈,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国内企业往往也想凭借外资并购来谋求更大的发展。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我们为外资规模扩大而欣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许多为大家所熟悉的国内名牌在被外资并购之后逐渐从市场上销声匿迹,难觅其踪;有的即使还在市场上抛头露面,也是名存实亡,其状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7.
大道·焦点     
《商界》2007,(4):4-15
外企在沪遭遇“行贿门”;孙宏斌退守融创;李嘉诚印度卖“金蛋”;外资悄然并购中国期货业;江苏民企抱团进军金融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各项开放政策的陆续实施,我国掀起了外资企业并购的浪潮,这给投资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投资银行应从外资企业入手,开展外企上市并购的创新业务,实现业务的国际化、多元化,从而开发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的投资银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金泽斐 《新财富》2005,(5):128-129
2004中国连锁百强中,民营企业占了49家。民营资本不仅比外企更早享受到了流通领域放开的好处,同时利用本土化优势比外企更早进入了盈利周期。目前,民营资本多集中在家电连锁、建材连锁等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连锁业态上。随着2005年零售业对外完全开放,民营力量将进一步通过并购提高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并购市场受到重创,相比之下中国并购活动明显活跃,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和风险并存。就近两年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件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驱动因素,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跨国并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剖析海外并购的定义和动因、概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得失,分析了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意义,提出了未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优势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申月 《价格月刊》2014,(5):54-56
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导致全球性的经济与市场衰退,这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良好契机。在描述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阐述了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对中国贸易的正负影响,提出了我国企业对开展跨国并购产生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赵宇伦 《现代商业》2014,(6):149-149
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良机,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困难,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因此,本文首先从政治、法律以及财务三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的风险;然后,针对以上风险,并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具体提出了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期能够降低企业的海外并购风险,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艳 《商场现代化》2007,(7):131-132
近年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中国企业的青睐,可谓是风起云涌。然而,中国企业大规模并购中却不乏失败之例。本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从并购的一般程序的不同阶段探讨了企业海外并购需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几点技巧。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谓风起云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并购是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跨国并购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四方面主要风险,并指出我国企业应正视自己的弱点,理性对待跨国并购,并针对跨国并购的成功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世界和中国跨国并购的理论成果后,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决定因素,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际,提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模型,并就不同动因总结出了各种并购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跨国并购是企业成长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部分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进行跨国并购的实践。本文论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驱动因素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实现跨国并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外资并购发展迅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市场垄断威胁国家经济安全、法制不健全、并购引起失业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外企并购中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大社会保障等措施使外资并购在更加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9.
我国跨国并购活动发展时间较短,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愈加激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活动也随之增多,目前,在国际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增涨的同时,跨国并购存的风险逐渐增多,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本文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管控进行简单的了解,并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林学军 《商场现代化》2007,8(25):276-278
本文分析了当前跨国并购的特点和全球并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跨国并购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企业应对全球并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