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小民 《中国工商》2005,(2):154-155
许多企业家都有一个大企业梦,总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到行业老大,也总在不惜一切代价扩大企业。大一定好吗?克雷洛夫的寓言《橡树和芦苇》,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体育营销需要大投入,面对奥运企业必须要有审慎的头脑,奥运营销并非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早在2005年报刊寒冬论盛传国内时,有论者就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网络媒体可能超越平面媒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奥运日近,各大网络门户果然率先发力,为奥运媒体市场盛宴早做谋划。7月5日,腾讯网以“2008,你的网络主场”身姿横空出世,正式发布奥运报道战略,为企业带来互联网时代的体验式金牌营销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苏敏 《广告导报》2008,(3):42-43
面对近千亿的市场容量,而仅仅不到2年的周期内,北京奥运这个千载难逢的体育营销的机会,对于各路商家和企业,不可谓是一个大主题游戏,谁能够成为游戏的赢家,身份和资本固然重要,但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只要够想法,敢于做,就能分得“奥运蛋糕”。  相似文献   

5.
真想看好你     
端木 《商界》2014,(4):119-119
雷军总想改变世界,但做来做去也没做成一家真正的一流企业,就像某导演总想着奥斯卡却总无缘入围.  相似文献   

6.
江明华 《中国广告》2006,(10):134-134
奥运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考虑到北京奥运会要到2008年年中才能开幕。而每届赞助商又只能在奥运正式完结前。利用本届奥运的名义来推广他们的产品。所以,奥运赞助商及相关企业必须在2007就进行冲刺。大力推动产品销售和品牌升级。对于那些非奥运赞助商的企业来说,2007年更是不容错过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李靖:刚才魏新女士提到的“奥运即体育,体育即奥运”的理念非常好,但是如果不是蒙牛这样的大企业找到太度公司,而是一个营销推广资金比较少的企业找来,你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天佬 《成功营销》2008,(9):68-69
北京奥运会期间,奥组委依照往届奥运惯例,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文,最大程度上保证奥运赞助商的权益。这就标志着,奥运期间给非奥运赞助企业发挥的空间更小了。虽然相对私权的博客媒体在内容上也受到了限制,但一些企业借用管理相对松散的博客进行大打擦边球的营销活动,也是一种有趣的隐性营销现象。  相似文献   

9.
奥运营销战略应该成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整体经营战略的一部分。成为奥运的赞助商并且获得丰厚的回报,不可能像买一张入场券就能观看奥运比赛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0.
奥运市场蛋糕诱人,奥运营销商机无限。然而,抱上“奥运”这棵“大树”就高枕无忧了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大约只有25%的赞助企业获得对称的回报。大部分的赞助行为都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09,(8):42-43
奥运渐远,众奥运企业的营销效应在后奥运时代逐渐显现。 硝烟散尽之后,有的企业砸下重金仍难以形成品牌与奥运的天然关联,而有的企业则将奥运盘活成自己手中独一无二的资本,成就了与同行迥异的品牌背书。中国的这批奥运企业,虽然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12.
从申奥成功的那一天起,“奥运经济”就成了中国的热门话题。几年来,奥运的经济效应逐步显现,相关企业、产业和地区的发展都步入了快车道。纵观奥运经济效应所映射到的产业,我们不难发现,旅游业是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涛 《中国海关》2008,(8):23-24
2008年6月,一只长八米,宽四米的奥运标志的软体风筝飘扬在厦门国际博览会的上空,吸引了众多人的注意。如今,这只引人注目的风筝正在全世界的上空巡游。这只大风筝来自风筝之都潍坊,它表达了潍坊人民迎接奥运的喜悦之情。而这只大风筝走出国门的背后,也有着海关工作人员为企业获取奥运商机提供贴身服务的努力和辛苦。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奥运的历史上,奥运企业与赛事本身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从TOP合作伙伴到各家供应商,中国的奥运企业无不积极地参与到社会责任这个大竞技场之中。  相似文献   

15.
2008,奥运有我。这句中央电视台广告部2008年的宣传口号,让众多经历了“2007大牛市”的金融企业大受鼓舞。  相似文献   

16.
面对奥运盛宴,国际及国内大品牌大企业动辄千万,然而,面对同质化严重的品牌赞助推广方式,有多少可以脱颖而出呢?中小企业不可能冒这个风险,然而,奥运近在眼前,中小企业如何借助奥运的“东风”?我想从案例角度,以方案出台的过程作为切入点来谈谈中小企业奥运营销如何创新的问题,当然案例是设想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奥运营销不仅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更为重要的是,奥运提供了影响力巨大的品牌传播舞台,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很多企业都吹响了奥运营销的号角,但是,如何将奥运元素与企业品牌实现良好的结合,如何能够做好奥运营销,这是很多奥运营销企业关心的问题。盛世指标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最新的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企业营销负责人表示,奥运营销需要将品牌的战略与奥运营销紧密地结合起来,而“追求卓越”、“激情”、“科技”、“全球性”等奥运的价值元素可以作为品牌的核心诉求实现和奥运的对接,截至目前,可口可乐和联想等企业被誉为是表现最好的借助奥运进行营销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刘英 《中国工商》2002,(8):127-129
北京奥运会是个“大蛋糕”,国内的企业摩拳擦掌;国外企业也没闲着。奥运会是体育竞技,奥运商机也同样是种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9.
徐娜 《销售与管理》2006,(B02):9-10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逐步来临,奥运营销又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这是一个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时机。国内的大企业比如联想、青岛啤酒、长城润滑油、中国移动等早早巳经与奥组委签约成为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赞助商,希望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讲,没那么大的手笔去赞助,因为不光赞助费是一大笔开支,其宣传费用更是赞助费的几倍。那么,众多的中小企业怎么能借奥运的东风提升自己呢?笔者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和奥运挂钩.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8日,还有一年,北京奥运已然进入倒计时。 奥运,作为体育营销的顶级平台,对于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多年的体育营销经验,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活动,使得企业在奥运营销上初具经验。然而,奥运在中国召开,却又是前所未有盛事,中国企业能否成功畅游奥运这一世界性平台犹未可知。 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筹备奥运营销的已有数年,步入了最后一年的收网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奥运赞助商身份来挖掘商机,如何在传播、终端上统筹并进,如何在经历了数年的播种之后收获品牌或市场效益的果实,是每一个赞助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非奥运赞助企业来说,奥运所助推的消费动力已经体现,也正是企业发力的时机。然而,奥运知识产权和反隐性市场的大门,也在徐徐关闭。无论实力型企业抑或草根企业,都在寻找市场的空隙,寻找合理合法的机会接近奥运。 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争夺“前奥运”市场》专题,以企业在奥运前夕的营销案例入手,希望为广告主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