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使信息成为人们的必需消费品,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方式也开始改变,对数字化家园的产生提出了需求。同样,数字化家园的发展也要依据人们的消费需求情况,在我国,由于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不足、巳建的一些数字化家园成本过高、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满足购买者的需求,发展面临困境,因此。我国在发展数字化家园时,应注意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化网络化程度、建设数字化系统要与人们的支付能力相适应、择优选择系统集成商、有效监控实施过程、优化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家园:我们的差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家园作为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在国外巳被普遍运用于建筑和物业管理行业,这是信息技术发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建设数字化住宅,无论是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出发,还是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出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数字化家园的技术含义和社会意义,分析了我国发展数字化家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数字化家园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启动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并使其转化为现实需求,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有力地保证和推动今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据对部分地区农村消费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村市场基本生产、生活需求远未得到满足。本文就此对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一些因素和启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办法和措施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目前国际房地产业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家园”时期,将建筑技术与电脑、通讯、控制等技术融为一体,开发建议高档次的智能化住宅、小区,使居民足不出户,使可享受到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以及对小区的自动化管理,己成为当前国际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的浩荡潮流。为了加快中国“数字化家园”的宣传力度,大力提高房地产开发商自身素质和房地产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政府参与促进“数字化家园”发展,合理规划、循序渐进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保险理论界对财险和寿险的需求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与分析,但是尚未对责任保险的需求进行过深入的实证分析。运用2007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对影响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五个因素,即经济发展水平、风险程度、消费者的保险意识、责任保险的市场供给状况和保险价格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提高我国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保险产品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市场供给主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强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住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了.在住宅日趋商品化的今天,反映住宅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住宅价格.本文从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的现状展开分析,并由此预测了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疲软、通货紧缩、社会购买力下降,部分企业为了刺激消费,增加销售,采取降低产品价格的策略无可厚非。然而,不顾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而盲目降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或调整产品价格时,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因素,对价格弹性不同的产品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文章重点从 住房消费属性的层面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运用我国2007-201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住房市场数据对影响居民购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在考虑了城市化发展 带动的同时,通过对住房需求市场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价格对 住房消费需求的调控效果有限;(2)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保持强劲势头;(3)城市化 进程对住房需求所起作用在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疲软、通货紧缩、社会购买力下降,部分企业为了刺激消费,增加销售,采取降低产品价格的策略无可厚非.然而,不顾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而盲目降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或调整产品价格时,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因素,对价格弹性不同的产品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彭振江 《海南金融》2011,(10):38-41
本文对7个主要发达国家和3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房地产价格供求因素进行国际比较,运用弹性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建立长期需求方程等方法从供给价格弹性、需求因素共同效应、个别效应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房地产价格的供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和心理预期等三个因素是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重要影响因素.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的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一个包含住宅市场风险和信贷约束的住房消费选择模型,利用CHNS数据,检验了住宅市场风险和信贷约束对住宅需求倾向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信贷约束对住宅消费选择的影响要比市场风险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住宅权属选择方面,信贷约束呈现负向影响,而且高信贷约束的负向影响更显著;信贷约束对住宅权属选择的影响效应还存在家庭类型差异;在住宅特征需求方面,信贷约束的正向影响效应表明,与住房支付能力相关的非信贷约束是影响其需求规模的重要因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抑制过度住宅需求,未来仍需采取适度的信贷约束政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上海房产税试点前后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完成情况、房地产市场价格与结构变动,全面考察房产税的实施效果。实证结论表明:房产税试点以来,上海普通住宅投资占住宅总投资的比重增大,而别墅、高档公寓的投资比重相对下降;普通住宅销售额占整个住宅销售比重上升,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建议进一步扩大房产税的试点范围,动态调整房产税率,实行差别化征收,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逐步取消限购、限价等行政管制措施,代之以税收、金融等市场化调控手段,逐步建立起房地产市场的长效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曹亚兵 《中国外资》2011,(10):213-215
在本文中作者将土地供给弹性作为关键变量,在有无投机需求的情况模拟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运行形态。作者通过建立动态价格模型后仿真模拟得到结论:土地供给弹性和投机需求均是商品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土地供给不具有弹性且有投机需求的情况下,测得的长期价格比土地供给富有弹性且市场无投机需求的情况下要高100%。由此可见,土地供给是影响商品房价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中作者将土地供给弹性作为关键变量,在有无投机需求的情况模拟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运行形态.作者通过建立动态价格模型后仿真模拟得到结论:土地供给弹性和投机需求均是商品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土地供给不具有弹性且有投机需求的情况下,测得的长期价格比土地供给富有弹性且市场无投机需求的情况下要高100%.由此可见,土地供给是影响商品房价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需求分析框架下,本文综合运用OLS、可变参数模型状态空间表示等方法,实证分析了1978-2010年需求扩张及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提高消费需求比提高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更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7年以来,消费率快速下降,消费需求的产出弹性快速下降,致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强的消费需求约束。现实条件下,政府应通过大幅度提高消费需求、优化投资需求及净出口需求等政策措施来扩大内需进而调整需求结构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城镇居民住宅消费的发展趋势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透析这些因素变化的轨迹,预测城镇住宅消费发展趋势的同时,针对目前我国住宅消费发展趋势的同时,针对目前我国住宅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城镇居民住宅消费健康发展的对策:改善住宅金融配套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有效住宅消费需求、建立高效健全的住宅消费市场和调整我国现行房地产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家园”是个新生事物,高起点的中国“数字化家园”发展,也要“以人为本”,以高新科技作支撑,更要有新的管理理念和知识基础,需要管理、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中国“数字化家园”,应做到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夯实“数字化家园”发展的经济与科技基础,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和转变陈旧落后观念,先试点,后普及,并给予“数字化家园”建设一些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求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合理的房地产政策和住宅价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通过对我国近几年的住宅价格进行数理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住宅价格过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我国目前平均房价收入比在10倍以上,住宅空置率在20%以上,总体说来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放开过早,房地产政策的滞后,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庞大等是造成目前房价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住宅资产价格构成中,非经济因素和制度安排不合理带来的与经济发展弱相关经济因素所占比重过高,是我国住宅资产价格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为促进我国住宅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对不利于我国住宅市场发育的土地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税收制度,按市场经济要求重新进行安排。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并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证券公司在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努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在科技发展、技术攻关、场景创新等领域拓展行业合作范围,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面对消费需求改变、监管环境变化、竞争对手增多等全新挑战,亟须进一步增强业务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能力,以持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