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田野调查中,听到一个农村孩子的父母是这样说:“读书就是为了让孩子考大学,可我们的孩子上初中都没钱,怎么支撑到他上大学?读了初中不上大学,那是赔本生意,我们做不起,何况上了大学又怎么样呢?咱又没有关系,工作又怎么找?”最近,国家教育部的《从人口  相似文献   

2.
大学者麦克卢汉说过,传播学是个开放的学科,开放的就像公共汽车,你可以从这里上车,也可以从这里下车.但越开放的东西,就越不容易准确理解,越离经典遥远.读了两年多的学位,我还总是要为跟朋友解释清楚自己学的这个传播学是什么而费尽口舌.  相似文献   

3.
创意拍卖     
《中关村》2003,(8)
编辑寄语:最近有读者来信说,现在有许多广告词里都有“改变世界”这四个字,看得多了,感觉现在这时代,是个东西就想改变世界。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改变世界昵?我想,最关键还在于我们的脑袋,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是最重要的。我们欢迎读者来信,来信请寄:kexueli@elong.com。  相似文献   

4.
温丽姿 《中关村》2004,(12):78-79
从四十万元到四十亿元笔者见到北大科技园总经理叶丽宁,一开口就问得不太客气:“北大科技园的楼,为什么起得这么慢?成府园区的地块都空了几年了,到今天还空着,要空到什么时候?”叶丽宁回答得非常爽快:“你先听我说一下我们的发展条件,你就会明白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但北大科技园从1992年发展至今,我们却可以说是在‘没有支点’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的艰辛,外人可能很难了解。但是,虽然没有支点,但我们仍旧做起了一番大事业。目前,总计向学校上交2亿元的现金,成为校办企业的支柱之一。”叶丽宁从1992年北大“推倒…  相似文献   

5.
萧惑之 《中关村》2013,(7):62-63
“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这不是我们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正因如此,我的任务是读懂还没有落到纸面上的东西。——史蒂夫·乔布斯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已经圆满落幕. 笔者先后参加过12届研讨会,每次参会都会有不少收获,也总有一些感触和思索.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研讨会?代表们参加研讨会到底是去干什么的?如何将会议精神和会上学习到的东西与信息化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自己将做些什么?会议主办方如何评价和总结会议?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届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俞敏洪 《中关村》2014,(1):112-113
面对什么时代、什么要求,就要作出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这是企业家血液中间应该有的东西。 今天我从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起。这部电影是照新东方的故事拍的,但是这里有一些东西不太一样。我从这部电影引申出一个概念,就是合伙的概念。大家在一起合伙到底怎么才能成功?我和徐小平、王强虽然在发展当中有一些冲突,但我们合伙在一起还是相当成功的,我从中总结了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启蒙     
夏颖奇 《中关村》2013,(4):118-119
人生美好,旅途烂漫。不管后来读多少书走多少路,曹碧山、张洁朴两位老师就是我的启蒙恩师,那个小小的简陋阅览室,就是我面对大千世界的出发之地。现代汉语词典说,"启蒙"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我觉得说白点儿就是开窍儿。我两岁时母亲就教我识字,到五岁已能认得上千。母亲是海拉尔铁路医院的护士,用废药盒剪成字块,一面写字一面写拼音,二百个字穿成一串儿,五六串儿挂在木板房的一排钉子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小学二年级时我已经把《铁道游击队》看得烂熟了。我觉  相似文献   

9.
沟通断代史     
《信息产业报道》2004,(5):10-13
科技,是一种永远无法预见和限定的力量。在我们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沟通方式的同时,新的疑问同样也会产生明天我们还能怎样沟通?明天我们还会用什么沟通?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赛博北京一店撤离中关村。至此,在内地的四家台湾系电子卖场——赛博、百脑汇、旺市百利,以及上海的灿琨,都毫无例外地远离了有着“硅谷”之称的中关村。为什么远离?赛博华北区总经理屠文祥就此解释说,是因为中关村的环境和赛博自身的定位格格不入。联系到微软、戴尔等相继“落户”国贸附近的 CBD地区,我们不禁有一些想法,那就是为什  相似文献   

11.
视频监控设备从模拟摄像机开始,到今天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在议论网络摄像机。在津津乐道之余,我们不妨对它做一番认真的思考。什么是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实际上可以想象成一台模拟摄像机加上了网络适配器,视频压缩芯片和相关网络服务协议。当这样一台网络摄像机出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你最容易想到的是什么?你会被它的典雅外观所吸引?你会对它内置的压缩芯片所征服?还  相似文献   

12.
唐纳 《中关村》2004,(4):15-17
“金手指”麦奎尔世界500强企业是全世界强者的代表,弗朗西斯·麦奎尔则是世界500强的精神领袖。1973年,一个越战老兵在美国纳西州的孟斐斯带领三十几个身上脏兮兮的年轻人宣布了联邦快递的诞生,从而改变了当时世界的商业方式。他们当中的一个高大的、永远有着一脸灿烂的年轻人问大家:“喂,伙计们,我们有资金吗?”大家说:“没有!”他又大声问“:我们有技术吗?”“没有!”“我们有外部资源吗?”大家齐声说:“没有!”“那我们靠什么?”“是呀,我们靠什么呢?”大家面面相觑而疑惑。他看着大家大声而坚定地说:“靠我们的态度,我们满腔热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不再有恋人,也就不再写什么情书,当然也不会再收到情书。没有情书和恋人的日子是一杯隔夜茶,喝起来波澜不惊,全倒掉亦毫不足惜。平淡乏味的浑浑噩噩中差一点就忘却了情书为何物,直到那个秋风渐凉的晚上……那个晚上读德里达的《明信片》,这个大名鼎鼎的后现代理论大师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IT时代的变化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将确定无疑地导致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乃至情书终结。他还特别严肃亦特别残酷地宣称:“再也不要写什么情书  相似文献   

14.
3G是一头大象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大家读《红楼梦》,不同的人看到是不一样的东西,道学家看到的是“道”,佛学家看到的是“佛”,政治家看到的是“反清复明”,才子佳人看到的是风流韵事。许多人在“热炒”3G,结果炒出了一桌3G大拼盘。在此,我用一首《3G好了歌》来描绘3G目前的现状:制造商说3G好,技术驱动忘不了;设备投资何其多?推迟商用亏本了。运营商说3G好,盈利模式忘不了;3G业务如何搞?竞争格局变化了。终端商说3G好,集成功能忘不了;业务创新周期短,赚钱机会又来了。SP/CP说3G好,唯有内容忘不了;生存策略很重要,弄不好就出局了…  相似文献   

15.
读书:精神生态的绿化——关于《一生要读知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岳川  刘倩 《中关村》2004,(8):118-119
读书是人的存在和精神生态的绿化。人的一生真的过得太快。当我们为日常无所不在的惯性所推动的时候,是否可以“生活在别处”的他者眼光来审视自我生活的意义?是否可以通过阅读哲人的生命踪迹来反观自身生命的轨迹?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给自己留一方精神的净土?这些在阅读中暂时中断日常生活惯性的意识,表明了生命意义的复归和存在价值的追问。真正的人生需要文化作为底色,文化的传承在于书籍文本和精神禀赋中。读书生活的独特性在于思接千载,心游太玄,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性,守持人文理性的价值底线和良善心地。读书使…  相似文献   

16.
俗是家园     
王宏甲 《中关村》2008,(2):100-101
少年时接触到“文明”二字,感觉文明是先进的东西,大抵与陋习相对。“习”常与“俗”相联系。我们日常评价“俗”,一般不会认为这是多么高级的东西。说某人“俗气”,大抵就有看不起的意思了。与“俗”相联的词,除习俗、风俗外,有庸俗、低俗、媚俗、恶俗等,不妙的意思居多。  相似文献   

17.
俞敏洪 《中关村》2023,(3):78-79
<正>时间是一个容器,就像一个房间一样,或者就像一瓶酒一样,你往容器里装什么东西,依赖于你自己。你可以把一个房间装饰得非常美丽,你也可以把一个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我们是心的动物,心向远方,人就能够到远方。尽管我们也有过“心向往之,虽不能至”的情况,但是心向往之一定是一个前提条件。人类从古代就把时间比喻像水一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所说的。苏东坡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都是讲的时间跟流水一样。我从一个小伙子出来创业新东方,不知不觉到今天已经华发丛生,  相似文献   

18.
王耀东 《中关村》2006,(8):107-109
李春海的住处,很有农家小院的风范,院内圈养着几只小鸡和一对羽毛非常美丽的孔雀,配有疏密有致的绿色葫芦叶片贴在蓝色的半空,就像一幅写意画飘动在头顶上,宁静而隐含寓意。我们进入李春海画室的时间正巧是中午,几幅未完成的山水画还挂在墙上,粗大的画笔横七竖八地散落在画案上,浓浓的墨迹还散发着一种泼墨的气息,一幅正在修改的准备参加一个大展的山水画就耸立在我的眼前,我来不及看室内的陈设,却被他笔下渗出的雄浑构架和奇伟力量震撼了!在我临来采访之前,卫汉青就跟我说过:“李春海的画,不同于一般的山水画家,他善于从大处着笔,十分注重…  相似文献   

19.
“一直到现在经常还有人问我,西曼色彩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卖什么的?”于西曼苦笑着说。透过东方广场西楼一座窗子,长安街的繁华尽收眼底。落口的余晖从窗口照进来映在于西曼的脸上,余晖的金色  相似文献   

20.
IT加咖啡     
十多年前我就爱喝咖啡,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说是小资。但事实证明,这一爱好对我帮助很大。朋友中,我最先用电脑写作,最先上网,最先有自己的E-mail和QQ。意思总结出来就是,爱喝咖啡的人,容易接受新事物。之所以想到上边的话题,是因为前不久,我碰上一个老朋友,他现住是能决策一方的官员,在请我喝酒的时候,向我谈起了他正在搞的一个项目:信息产业园区。他跟我说的原话还不是这样,而是“硅谷”。我当时听他谈完,只问了一句:你喝咖啡吗?他愣了一下,你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