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作为反垄断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其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除外制度的一部分,自然垄断理论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自觉"和适应性调整,结合除外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析自然垄断的改革方向和立法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巩建华 《发展》2007,(3):104-105
价值、价值的属性和价值决定基础的涵义各不相同,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而商品价值具有"二重"涵义--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资本主义是"要素"和"资本"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西方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主义则是"劳动"和"社会"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具体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主一辅"的"二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3.
赫勒认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重要概念有:自然需要、必备需要、奢移需要和社会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社会需要。由此赫勒引出"激进需要理论"。赫勒对马克思需要理论存在着误读,忽略了最初的自然需要,把自然需要和必备需要相提并论,认为马克思将个体需要视为唯一需要。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十年来的探讨,学界对经济法本土性这一问题实现了认识上的变迁,即由长期"冷落"转向日益"关注"。这一认识变迁,既与法律实践的教训直接相关,也是在法学研究新思潮影响下而得出的自然结论;此外,对经济法本土性的关注也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给予的必要理论回应。经济法本土性的实现,首先,需要探寻我国经济法的本土资源;其次,需要在经济法国际化进程中"嵌入"本土化这一重要环节;最后,还需要经济法学者完成观念上的转变及研究方法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革命理论,社会建设理论一直处于薄弱的状态中。推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现状是这样的情况下,依旧以实际情况出发,跟随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对建设社会的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可以具体的解释为:社会发展动力论主要内容是"中轴线"理论和"历史合力论";社会发展阶段的代表论是"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社会建设目标论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善待自然为主要内容;社会建设途径论包含了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道德银行"的逐步推行和实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文明城市中的人们所具备的优秀品质。2.1万余户农户通过"道德银行"获得15.11亿元信用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有学者把道德定义为"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从道德的定义中可以看到两个词:"行为"和"调整"。  相似文献   

7.
人工生育计划是指人为有目的地干预人类自然生育的行为活动,它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健康出生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三个方面."人工生育计划"概念的提出,是为了从本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为改变人类自然生育的行为活动应有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计划生育、健康出生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三个方面法律调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互相移植和借鉴,回归到因其本质相通而应有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同心工程"作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著名品牌,着眼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纵观"同心"工程,社会服务的理念渗透其中。地方高校的统战工作要以"同心工程"为依托,开拓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发展平台,力争把学校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热情和智慧凝聚到与学校党委同心共促发展的大局中来,进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斌 《改革与战略》2006,(4):104-106
县级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相对低级相对薄弱的一级,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不断调整、不断深化、创新财政理论,以确保持续满足当代人和今后几代人的需求。这种可持续发展既能够满足整个社会平衡、协调发展,又能被社会广泛接受。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的现有基础、体制与制度、管理能力等成为影响县乡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亮  沈国娣 《新西部(上)》2007,(8X):103-103,77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作为反垄断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其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除外制度的一部分,自然垄断理论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自觉”和适应性调整,结合除外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析自然垄断的改革方向和立法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对人的关注总是从"自我"出发,从自我人性完善的角度出发来反映社会现实,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中的"人"的把握,力求实现把社会的物质的人回归到自然的完善的人.把人放到本真的自然的状态下加以表现,这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总的特征.从多余人到忏悔的贵族,都是回归到自我的状态下从人性善的角度反映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郑颖 《新西部(上)》2009,(7):153-153,156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归纳出了虚拟社区的三个特征:功能特征、社会特征、精神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理论分析并运用诸如:"爽体验"、"感知风险"、"TAM模型"等理论来研究虚拟社区对消费者购买态度的影响,进而间接的研究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区域竞争优势概念引起了学术界、政策界和从业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往往把国家竞争优势概念直接应用于区域,引起理解混乱。区域竞争依赖于许多因素,以往文献单从人均GDP、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来度量区域竞争优势有所欠缺。经济学家更关注于国家"收支的平衡",区域尽管不像国家那样,存在实际汇率的变化来调节区域收支平衡,但区域可以通过区际相对价格的变化,即"物价紧缩指数"保持区域收支平衡。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引入了集聚经济和X-效率理论,并通过后两者的转化作用,从而降低了区域相对成本,进而调整区域"物价紧缩指数",使得区域竞争优势在"保持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江振丽 《黑河学刊》2014,(6):9-11,32
鲍德里亚的科技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符号经济学的研究视域中,其科技伦理思想的理论逻辑构建通过指出鲍德里亚的科技伦理思想所批判维度:社会符号化与消费主体异化。同时,阐述符号—科技伦理思想产生及演变的三大理论逻辑:即通过分析作为"自动化的科学技术"、符号消费中的科学技术以及"超真实"世界中的媒介技术三种形态来揭示科技如何与符号相结合达到对人与社会的全面支配与异化。现主要探讨符号价值、社会批判理论与符号的双重逻辑来分析鲍德里亚的符号—科技伦理是如何在理论上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庞亚君 《浙江经济》2002,(16):22-23
信息化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机理信息化通过改变城市生产方式,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迅速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最基本的动力是产业的空间集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自然会带动城市化向前推进。在工业社会,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在信息社会,信息化则是通过提升工业化,即通过发展城市信息产业、提升城市产业层次来推进城市化。信息产业是以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具有知识信息密集的  相似文献   

16.
惠特曼思想中包含着生态学思想,以期促进人类社会中生命与自然、灵魂与自然之间的绿色相融。惠特曼通过其史诗般的抒情诗歌——《自己之歌》,热情地诠释与讴歌了绿色自然;赞美了世间存在的一切人的一切生活;并通过灵魂来透视自我,使"我"之灵魂与自然之精神共舞。他将大爱寄寓在草叶里,于人间"四处散播";他从最本真的自我出发,将人与自然同化,把人看作大自然中的一员,与万物等同,人与万物一起构成富有生命灵性的活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那些只注重自我表现、好大喜功、貌似聪明的人是一种伪聪明,或称之为小聪明;只有顺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无为"的心态来处事的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也就是有智慧。看上去愚笨,实则洞悉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是大智若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逐渐结合,形成生态社会主义。它属于一种西方社会思潮,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社会主义是基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论构想。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可以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即贯穿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念,把"以人为中心"和"以自然为中心"的理念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育政策不但事关一个国家发展,甚至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都有影响。而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生育政策受到世界瞩目,从刚建国时的长期"计划生育"政策到如今的"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作出了很大调整。通过看别的国家的人口生育政策,推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必然性、二孩政策的满足时代发展性、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对中国生育政策的启示等,进一步来看生育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20.
关于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道德作为一种柔性的社会调控工具,通过人的内心直觉和社会舆论,自发地调整人类社会秩序;而法律则作为一种刚性的社会调控工具,强制性地调整社会秩序,这也就形成了历史上关于"德"与"法"的"治本"和"治标"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