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明贺  周杰 《北方经济》2006,(13):39-40
一、导论 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今年要基本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继续搞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创新和发展.随着6月4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了全面股改第35批名单,股改公司的比例已占内地股票市场上的60%以上,股改可以说是进入了攻坚阶段.目前,各个公司推出的股改方案不一,有配售方案、基金方案、权证方案、回购方案、转股方案,到底谁是谁非也无定论.但是股改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实现股份全流通,发挥证券市场的应有功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46家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又推出95家股改公司,随着《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意味着股改全面铺开,也就是说将进入攻坚阶段,真对上市公司存在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意见》给出了许多股改灵活性指导性措施,便于股改能够顺利推进。尤其是《意见》明确提出“对于绩差公司,鼓励以注入优质资产、承担债务等作为对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为股权分置改革在预期轨道上稳步前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可以说是正当其时。从2005年5月9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与首批四家试点公司的确定,标志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到2006年元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42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49家公司方案中带有高管股权激励措施,占股改公司总数的11.58%,其中有27家公司明确了股权激励的具体激励对象与股票来源。开展股权激励是一项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力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军 《特区经济》2006,(3):135-136
股权分置是中国在特殊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制度性缺陷,而其制度性缺陷的表现又是多方面的,本文在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的基础上,对前两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通过的股改方案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纯送股等三种值得借鉴的股改方案。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06,(2):77-78
关键词一:股权分置改革启动2005年4月29El,经过国务院批准,巾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宣告启动。在总结两批试点的基础上,9月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9月7日,沪深两交易所等联合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出台施行。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体制性革命,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据统计,截至12月15口,共有234家公司召开了相关股东会议审议股改方案,其中已有190家变身G股。  相似文献   

6.
高峰 《新财经》2011,(2):14-14
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随着时问的流逝。一些上市公司股改初期推出的股改方案渐渐被一些投资者所遗忘,然而有一项内容却不得不再次提及,这就是非流通股东所作出的股改承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一批含有管理层激励的方案见诸于上市公司的股改计划中.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对此,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当前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规定如下:“积极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措施,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8.
业绩评价成为整个期权计划中难度最大、分歧最多的部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对上市公司的高管推行股权激励机制也已是箭已上弦。继紫江企业和清华同方在试点方案中提出了股权激励之后,在已公布股改方案的31家二批试点公司中,金发科技、恒生电子、中化国际、中信证券四公司在股改方案中“捆绑”了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是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制度缺陷,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时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如何?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资本市场设立之初为什么股权是分王的,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会带来哪些影响,同时阐述了前面几次股改的做法及失败的原因,最后从理论上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最终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市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首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前25批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研究股改前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给证券市场带来了负面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对样本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行修正,剔除了影响股价波动的其他因素,使结果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板股权分置改革合理对价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学 《特区经济》2006,(1):261-262
“对价”是否合理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本文分析了中小板股改试点公司确定对价方法的缺陷。然后在引入非流通股权合理溢价因子的基础上,根据总价值不变法,建立了送股方式下的合理对价模型,并对试点公司股改方案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12.
去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迄今为止,改革进展顺利。目前中国境内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或进入股改程序。这表明,为期一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可望于今年基本完成。怎样评价一年多的股改实践,如何进一步推进,请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的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许珊 《珠江经济》2005,(11):76-81
股权分置股改方案是目前我国股市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首二批股改方案中因有太多人为因素,备受市场质疑,如对价支付谈判及其可能引起内幕交易,目标多元化,无广泛适用性(含B股和H股如何股改)等等,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股改方案太具局限性,没有抓住股权分置的本质和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博弈论视野下的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之间关于非流通股流通权的讨价还价博弈,博弈主体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而不是上市公司、历史流通股东等。对价博弈中,非流通股东拥有先动优势和耐心优势,不利于保护流通股东的权益;而“未完成股改,暂停再融资和股权激励改革”等措施,有利于纠正耐心优势;从先动优势看,应赋予流通股东以股改提案权。股权分置改革首先应保证程序理性;当前试点公司的股改结果并未真正进入全流通,对于试点之后进入股改的公司没有学习价值;应逐步试行全流通。在对价形式上,应简单合理,要有利于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应摒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大的权证方案。  相似文献   

15.
黄奕 《特区经济》2006,(2):126-127
股权分置改革对可转债投资价值的影响取决于股改方案对转债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中期来看,在目前主流股改方案之下,流通股扩容引起股价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转股价格不做相应调整,整体而言可转债市场的投资价值会面临损失。在目前股权分置改革仍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可转债投资应结合公司基本面,采取防守为先,兼顾进攻的策略,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避免踏空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福建资本市场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事件回顾 1、10月31日,福建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在福州召开全省上市公司股改工作座谈会,对全省上市公司股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2、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取得进展。七匹狼、新大陆、凤竹纺织、冠城大通先后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创兴科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终于起步。 经过两批试点后,沪深交易所股改工作全面铺开。在短短的5个月里,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 达到144家,市值已接近市场的三分之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可谓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18.
沙梓 《上海国资》2005,(9):14-16
G股实施完股改方案便大幅下跌的事实不禁让人再次怀疑本轮行情是反转的主流判断9月10日,4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各自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此举也意味着围绕股权分置改革所进行的战争终于全面爆发。之所以用战争来形容此轮股权分置改革,是因为此次股改本质上就是一次利益之战、权益之争,因而会引发不同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激烈博弈;其次是因为此次股改时间跨度极长,将延续至2009年才有可能最后完成,因此决非战斗或战役可以形容;最后,股改的全面铺开意味着试点之箭现在已成为万箭齐发。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国元 《开放导报》2006,(2):70-73,82
对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形成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进行改革就是要清除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屏障,赋予其流通权。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深刻革命,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延伸。本文就我国目前股改的形势,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意义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股改的十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股权分置改革和规范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工作(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自从国家开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委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同时对我全省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重点围绕改革原则、组织框架建立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意见建议。2005年8月,省政府组建了由省经委、省国资委、四川证监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等部门参加的“四川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联席会议”。我委作为牵头部门,主要负责拟制完成了全省股改工作计划,指导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改工作,参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