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农村经济》2011,(9):48-48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促使美国在本世纪40年代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60年代后期,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更加提高,达到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全过程机械化;70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全面机械化。当前依然在种植业、工厂化畜禽饲养、  相似文献   

2.
粮食干燥作为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后一个工作量大、作业时间短、要求高的工作环节。传统的粮食干燥一直依靠人工在阳光下翻晒,不仅劳动强度大、浪费多、生产效率低,而且受气候影响常会导致大量粮食因干燥不及时而损失严重。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规模经济的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中的核心问题,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是重要的一环。围绕农业机械化的驱动机制的相关问题,既有文献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索:第一,讨论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第二,讨论了农户就业与其收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会影响农户的就业和收入状况,从而改变农户家庭的生计策略,进而影响粮食生产行为。但是,鲜有研究将上述两个方面纳入统一框架内,定量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程度。本研究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最低工资标准如何影响粮食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对于粮食生产及其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及对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2010~2019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人均农机总动力和主要农业机械数量等5个指标,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在粮食主产区仍存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农业劳动力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数量不足和农机具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使得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完成机械对人工的替代,可有效应对农业劳动力匮乏对农业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打牢基础。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组织服务能力不足、农业机械化门类品种存在缺陷等。从粮食安全视角出发,提出优化农业机械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机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等对策,以提高农业系机械化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农机化工作将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跨区作业由夏季向春秋两季延长,由小麦机收向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机收等领域拓展。加强组织协调与信息服务,努力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是提升农机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主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多为麦稻轮作的农业布局,麦收季节紧,三麦收割作业和水稻栽插作业仅10天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机械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周开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机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663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1.5倍,其中机电排灌总动力165万千瓦,机电排灌面积占总有效灌溉面积的30.8%;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垦区农业开发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也是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从开荒建场时起,始终坚持以机械化生产为手段,坚持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农机设备武装垦区的大农业。农业机械化,为垦区的粮食生产、现代化建设、乃至城镇化和工业化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黑龙江垦区"三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时期,特别是今后要大力实施"三年强工攻坚战"、进军世界500强的发展战略,农业机械化要乘势而上,通过加快推进农机现代化,为垦区和全省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部决定2004年在全国组织实施“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1.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不够科学合理 一是粮补对农民的减负及增效。从收益上看,因种植品种不同,补贴也是不平衡的,有高有低;从效能上看,粮食补贴根本抵不上农资、化肥和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速度,而粮食价格的上涨也比人工价格的涨速要低得多。另外,现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生产单位,土地面积都是分散的,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完全普及,要想降低生产成本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所以,施行粮食直接补贴后农民增效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又即将面临加入WTO后进口粮食的冲击。因此,抓住当前粮食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推进粮食生产、流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和粮食流通诸多矛盾的关键举措。从四川粮食生产流通的特点出发,结合加入WTO后对四川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对如何加快我省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四川粮食生产流通的四大特点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与全国商品粮大省相比,四川粮食生产流通有以下特点:(一)虽是产粮大省,但商品粮数量不多四川粮食生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粮食经济研究》2005,(3):57-58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若不考虑欧盟,印度小麦和稻米产量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粗粮产量在美国、中国和巴西之后,位居第四。尽管它的粮食产量引人注目,其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目前制约印度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与其他大的粮食生产国相比单产低;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印度粮食生产及产后加工,在提高效率、竞争力和利润率等方面潜力巨大,但印度粮食生产要想取得突破,必需解决农村道路、储运设施条件差,市场营销效率低,粮食加工发展落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辽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连年的粮食丰收给辽宁带来很大的压力。随着粮食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使用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的增加空间越来越小。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正是西南大豆成熟并陆续收割的季节,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全部机械化收割任务,这标志着我国传统的丘陵区套作粮食生产首次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今年该基地大豆的收割、输送、脱粒、分离、清选整个过程全由大豆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  相似文献   

16.
李贻增 《齐鲁粮食》2007,(12):40-41
所谓粮食“四散”技术,即采用散装、散卸、散存、散运的方式进行粮食流通。传统的包装运输和人工装卸的流通方式,存在着多次包装、拆包、浪费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且容易掺杂异物,影响粮食质量,已经很难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以散粮形式进行装卸和储运,使得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决了我国粮食储运企业一直存在的损耗大、成本高、效率低、竞争弱等弊端。因此,发展粮食“四散”技术是实现我国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生产区,在国家粮食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四川粮食生产及增产潜力以指导粮食生产及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对四川省1990~2007年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四川地区的粮食生产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但粮食生产总体波支较大.四川省粮食单产潜力,技术进步潜力,农业机械化潜力,土地规模经营潜力,使得四川省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巨大,实现粮食的持续增长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规模经营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有利于先进技术推广,有利于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近年来,浙江省瑞安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对种粮大户在政策上优惠、生产上扶持、物资上倾斜、技术上培训,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保持较好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1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195户,承包经营土地78695亩,复种面积141130亩,占全市早晚稻播种面积的43%。  相似文献   

19.
转变粮食增长方式重在培植科技优势中共丹阳市委书记胡志贤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物资,是当代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商品。近几年来,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丹阳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注重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科技示范与推广配套,培育人才与健...  相似文献   

20.
现代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供应地到接收地以及进口和出口的流动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将粮食收购、集并、储存、运输、流动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计划、执行、控制,系统化管理,实现用户要求的全过程。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是粮食流通的通道网络化,过程四散化(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实现粮食流通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粮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流通联接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粮食物流设施是国家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