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老站长     
严格地说,我和老站长没有多少私交,但老站长因冠心病的突然离世,却使我悲痛的心情许久不能平复。老站长去世时73岁,尽管到了“七十三、八十四”的岁数,尽管我也为他老人家守了三天灵,但一想到老站长,心里老觉得失落,总是心欠欠的。  相似文献   

2.
1993年,我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维新镇农经站工作。在老站长的带领下,经常下村帮助记账,并逐村进行收益分配的审批。跟着德高望重的老站长,我感觉工作起来非常轻松。到了1998年,老站长退休了,我接替了站长的工作,可当时村级财务制度本身就不够健全,村会计又一茬接一茬地被换掉,村财问题渐渐显露出来,有29个自然村,4个行政村的群众反映“财务不清,账目不明”,干群矛盾开始升温,并且有范围扩大的态势。村财问题成了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成了镇政府的一块心病。作为农经站长,我感觉压力极大,寝食难安,心里十分焦虑和烦恼。村财监管到底该…  相似文献   

3.
当站长五年《农财》帮大忙记得刚到乡经管站工作时,老站长总是把组织征订和发行《农村财务会计》当作站里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我当站长后,才真正体会到《农村财务会计》对农村经管工作的作用。从此,我的工作便离不开《农村财务会计》。《农村财务会计》中“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4.
“庹站长是多年的老站长了,身体患有多种病.本来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但他硬是挺着,没见他休息过一天”。黄家坝区粮站办公室的同志如是说。“他,老顽固,只晓得工作。你们看嘛,这个家全靠我操持,家务事他一年难做两三回,有时一天难见一面。”庹文弟的妻子对丈夫又怜又怨。“这个人了不起,你们看那新修的职工宿舍楼,称得上一流的。那粮油综合加工厂全是自动化的。这个老庹真能干!”走在街上,常听人们这样评论他。庹文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样令职工们赞许,令熟悉他的人称道呢?拼命三郎工作狂人们说庹文弟是个工作狂,是典型的…  相似文献   

5.
珍重人生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我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好评,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勤恳恳工作,清清白白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来了新世纪的又一个春天。然而,在这春天的背后,却隐藏着我那段刻骨铭心的特殊经历。父亲1963年退伍回到家乡以后,当了村主任,后来又担任一个农业合作社的社长。但遗憾的是父亲是个文盲,要他长年累月与算盘、笔墨、账本、数据打交道,那他是万万干不了的,就这样,父亲不得不“辞”去了这差使。1970年,我在三个…  相似文献   

6.
青春无悔     
我第一天到凤岗街道经管站上班报到就是找的老站长。那天电话联系之后,我在村里找到了他,当时他  相似文献   

7.
梦圆今日     
梦圆今日河北李莉“一百年前我眼睁睁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百年沧桑,多少炎黄子孙带着一个不曾圆却的梦来了,又去了──到那片被称作“东方明珠”的祖国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相似文献   

8.
辛勤耕耘在农经战线上的“老黄牛”丁永旺,是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经管站站长,今年55岁。自1964年以来,这位憨厚朴实的农家子弟就与农经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村财务辅导员到镇农经站辅导员继而经管站站长,他总是辛勤地耕耘着,始终用自己的诚心和踏实去赢得领导...  相似文献   

9.
刚到粮站上班的第一天,就有人拍着我的肩膀说:“小赵,听说你喜欢写文章,写写我们老站长吧。”于是,那人就滔滔不绝地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无论到哪里下乡,每每碰到一些农民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土地是否要收?”“大包干是否要变?”他们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原来是听了广播看了报纸说要“完善双层经营”、“发展合作制”之后引起的。这种疑虑不仅在种田农民中存在,而且在所有农民中,包括在承包企业和自办企业的农民中,都有震动;不仅只是思想上有所疑虑,而且影响到各项生产措施的落实,这使我又想起了1985年发生的事。那时,因为有关文件中提出了“发展合作制”的问题,使一些人产生了又要搞“合作化”的错觉。有些专业户停止了发展,有些个体企业和联户企业,取消了扩大生产计划。  相似文献   

11.
“丹凤眼 ,方脸庞 ,身材赛过武大郎 ,行路做事一溜风 ,稍不顺心就骂‘娘’” ,这是我与妻携手十余年的切身体会 ,也是对爱妻性格的真实感受。面对“短小精干”的她 ,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 :妻子者 ,“老虎”也!有人说我俩并不般配 ,但缘分就是这样。记得1985年的春天 ,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我 ,有幸分配到镇经管站工作 ,没过几年 ,就“完成”了从经管员、副站长到站长的过渡 ,大有春风得意唯我独尊的派头。1988年 ,经镇长的撮合我与“老虎”相识 ,并于两年后喜结连理。我妻性格外向 ,快人快语 ,加上在镇党委任打字员 ,对政策、规章方…  相似文献   

12.
老站长,您从镇经管站退休已经5年了,然而您的身影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您的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3.
上帝在心中     
一天傍晚,吴奶奶突然跑到我家来,说是小店里一时走不开,老头儿走亲戚又没回来,而东边李家又刚到一批上海客人,急需一些好烟好酒等物品,请我帮她到新光批发部去进这些货。幸好她要的货物并不多。于是,我就答应去了。老扳姓辛,他替我配齐了货物之后就拿出自制的发货单据来填写。在填到客户姓名一栏时,我报了个吴爷爷的名字——吴国进。他一听,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家乡,到粮站买卖粮油的人们,对工作人员一律尊称“会计”,喊者虔诚,听者高兴。高考落榜后,我回乡承包了8亩田,同这些“会计”们打了三年多交道,直到父亲从乡政府退休时,父子俩共同的愿:望——到粮站!得到了批准,我也成了一名“会计”。  相似文献   

15.
正1994年我从中专毕业离开学校,刚进入农经站参加工作时,老站长递给我几本杂志,并语重心长地说:"小张,这些杂志多看看,对你今后工作有好处"。从此我便同(《农村财务会计》杂志以下简称《农财》)结下了不解之缘。虽说我是科班出身,但由于刚接触经管业务,遇到具体业务实例就晕了,不知如何下手。问同事吧,又羞于启齿,这自然让我想到站长为我介绍的《农财》杂志。正如老站长所说,这本杂志很贴近实际,是我们农经人的良  相似文献   

16.
1971年秋,高中毕业后我当上了民办教师,这是一份在当地人眼中羡慕不已的工作。1973年秋天,一个偶然机会,家乡所在村村干部、村民代表正为村里找不到一名村会计围在村办公室会议桌前犯愁,当我到村办事路过时被村老支书叫住了:“钱老师,真不好意思,村里文化人少,你能回村里当会计吗?”“可以呀!”我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这一承诺使我在农经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我先后当过村会计8年,乡农经员3年,乡镇农经助理、站长近20年。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宁远县水市镇水市村种粮大户唐义成,现年46岁.八十年代初期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后来跟随“南下大军”外出打过工,几年后又回家乡做起小生意,务工经商一直靠力气赚钱,挣回的收入除维持家用,身边几乎没有积蓄。  相似文献   

18.
说起我们农经站长,那可是一个喜欢“较真儿”的人。可巧这较真的事就让我给赶上了。一次,我给村会计开了一张内部支款凭证,可一会儿就被站长退了回来,原因是在“出纳”一栏我只习惯性地写下了自己的姓氏而没有署名。“有啥了不起,我当啥大事。”我一边嘟嚷,一边埋怨,话虽如此说,可是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注意类似的一些细节问题。毕竟人家是领导,让咋干就咋干。日子长了,每次看到自己开出的票据都那么严谨规范,整洁漂亮,心里得意的同时,倒对站长的严格要求心存感激。人常说,跟着什么师傅学什么活,我很庆幸,自己跟着这样一个工作…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两年前,我与村季会签订了承包砖窑的合同,合同规定承包期为5年,每年向村上交承包费500元,另交制砖机等工具折旧费和土地使用费1万元。到年底,我除了按合同交完承包费之后,还获利2万元。村上干部觉得我受益不少,而其他人收入又很低,就决定终止与我签订的承包合同,把砖窑转给王某等3人承包。我不同  相似文献   

20.
转眼间,到农经站工作已6个多春秋。虽然时间不长,但与农经的感情日渐深厚。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心情很是畅快。十几年的寒窗生涯终于结束了,何不潇洒一下呢?于是,把学习放在一旁,将书籍束之高阁,工作漫不经心。正当我洋洋得意时,站长对我说:趁着年轻,多学些知识吧,这样对你日后工作会有好处的。听着站长的话,想想他在工作之余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在会计队伍中威望很高,我心中不免生出愧疚。站长已过不惑之年,依然笔耕不辍,自己风华正茂,怎能虚度光阴?几经思考,我决定先从农经职称考试入手,全面掌握农经人员必备知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