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国各省也在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河北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度了解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探索出河北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东莞市作为一个著名的制造业城市,其经济模式是外向型经济,过多的出口依赖使其在近年来的金融危机中倍受经济发展的压力。同时,由于居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因素,使东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显得更加迫切。试从东莞市自身的经济模式的分析开始,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分析,探寻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这将有助于理顺东莞市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抓住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丁珏 《生产力研究》2011,(2):147-148,181
文章以要素密集型逆转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纺织产业为例,对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和路径选择作了阐释和探讨。一方面对产业内各生产要素的非均衡增长及资本、技术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性而引致要素密集型逆转,并促进产业内升级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提炼了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两条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借鉴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一般路径,以佛山传统产业——陶瓷产业为例,以微笑曲线为基础构建了佛山传统产业升级线路图.在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佛山陶瓷的生产制造环节(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生产技术调整、产业转移)、价值链两端环节(品牌、营销、研发设计)、产业链条升级(陶瓷文化旅游、下游服务外包产业)入手,探索研究佛山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为其他区域实现相同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双转移"为核心内容的产业转移园建设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引领作用。而其本身也有一个因应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转型升级问题,对此需作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向关联的分析框架,以广东为例,重点分析产业转移园建设中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配置响应,以及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在此基础上,从园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园区产业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广东产业转移园建设中的要素响应问题。本文认为产业转移园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善要素供给。因此,一要以园区提质扩容促进要素集聚。重点要突破园区建设瓶颈,促进园区要素高效集聚;积极推进"扩园建城",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努力提高环境容量,促进要素规模化集聚。二要改善园区管理,消除要素集聚的障碍,克服园区管理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集聚;鼓励差异发展,引导要素及产业集聚的专业化。三要发挥园区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集群转移,提高要素集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带动园区整体提质。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旅游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针对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文章从市场、企业、产品、产业等方面对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韩国Samsung电子为案例来分析技术创新的路径,结论为:OEM模式在隐含性知识的转移中更有效率,因而在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受到制度和技术的约束的条件下,OEM模式是技术创新的一条有效的低成本途径。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学习,OEM-ODM-OBM的升级模式可以嵌入到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轨迹,并最终在同一条技术发展轨迹上运行。  相似文献   

8.
工信部颁布的《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计划2015-2025》中明确指出:要将化解过剩产能、调整行业结构、提升质量和效率,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未来十年的工作重点.为了有效化解钢铁工业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钢铁企业经营持续困难问题,钢铁企业必须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最终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本文首先论述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影响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即:整合价值链,提升效率;控制总量,优化产品结构;技术改造与创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9.
10.
朱蓉 《经济导刊》2012,(5):84-85
工业经济和块状经济是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44亿元,已形成了汽摩配件、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主导产业,拥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块状经济发展优势明显,已获得了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化学原料药基地、再生金属之都等国字号工业品制造基地48个,医药化工、模具、泵业等6个产业被列入浙江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相似文献   

11.
传统制造业外包和现代服务业外包对技术分布和技术转移的影响不同,而发展以信息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是: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外包化实现创新"融合"和合作共赢,以园区化引领服务业集群和产业升级,以一体化推动产业整合和自主创新。就制度安排而言,关键是要处理好发挥比较优势和创造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源地.释放改革红利一直是无锡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目前.无锡许多优势传统产业发展都面临着要素供给的瓶颈.亟待通过深化改革寻找产业转型升级的撬动点.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实现产业的高附加值化。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地区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单一,初级化问题严重,要素瓶颈制约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化特征明显。要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机制,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机制,建立学习能力与创新培养机制,推广资源财富的投资导向机制,推动资源型地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省在台北举行2010台湾·浙江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借此进一步推进两地合作与发展,其中,重要方面是产业的合作与对接。这是在我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而举行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活动,我们要抓住机遇,突出重点,不断把两地产业合作对接引向深入,为全省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工业的转型升级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关键。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往往面临多重困境,转型升级更为困难和艰巨,亟需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河南省濮阳市是依赖油气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资源面临枯竭,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如结构单一、路径依赖、制度锁定、技术落后、资产专用性强等;推动其工业转型升级应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为动力,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综合路径,并采取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路径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由产业链转型升级、价值链转型升级、创新链转型升级、生产要素组合转型升级所形成的有机整体。产业链转型升级是指产业从边缘环节向核心环节延伸,并取得对全产业链的掌控力;价值链转型升级是指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创新链转型升级是指产业技术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四个方面的升级,突破一批共性、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生产要素组合转型升级是指提高技术、管理、知识等高端生产要素在要素组合中的份额。本文认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主要有研发、品牌、标准、市场、政府。  相似文献   

18.
周邦 《经济导刊》2009,(11):45-46
浙江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07年其产业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了72.1%.全省集聚了众多国内知名的产业群.如义乌小商品产业群、绍兴轻纺产业群、海宁皮革产业群、诸暨袜业群等等。  相似文献   

19.
田平岳 《经济师》2013,(8):187-188
文章简要分析了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阐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内涵和主要任务,吸取了国内外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举措,从企业策略、政府抓手和主要工业行业做法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河北作为辖县大省,县域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形势下面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论文在分析当前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基础上,研究提出资源型县、非资源型县、城郊县三类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模式与路径,进而提出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