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作为经营权的执行者,经理层与公司的控制权是有粘性的,即在没有外部人争夺的前提下天然地占有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这样,为了满足自身报酬薪金、闲暇时间以及风险等各方面的偏好,就容易出现道德风险,从而产生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大股东控制权争夺博弈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描述了控制权争夺的若干主要方式,并阐明了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本文构建了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博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随着股东拥有的股份增加,企业经营者从公司内部进行控制的收益也在增强;股东趋向于提高本身拥有的股份份额,从而适度规避风险。应规范控制权争夺的法律与监管制度,使不良管理者得到替换,高效管理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相关利益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职业经理人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而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人力资本载体的大股东则是"大股东企业家"。这一观点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肯定了大股东的劳动者本质,纠正了传统理论关于大股东本质问题的认识误区,为资本创造社会财富的有益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与道德层面的支持;二是肯定了大股东获取股权之外的控制权活动所产生的增值收益的权力,必将促使现有理论对于控制权私利进行重新定义;三是公开肯定了大股东获取人力资本收益的正当性,从而为社会从法律层面建立大股东人力资本产权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性框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防范与治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引述了"掏空"行为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分析了"掏空"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治理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大股东的存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司治理必须承认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股东治理的主要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这一问题对中国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企业各要素所有者地位的不对称和目标的不一致,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而通过本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股东利用其在企业股份比例上的优势取得企业的控制权,并以损害中小股东或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来取得收益的情况,同经营者以损害股东利益来获得收益一样,也属于内部人控制问题。本论文分析了大股东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危害等问题,并从历史角度相应地提出了对这一问题治理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来,在公司治理领域,控制权私利问题成为经济学界和财务学界实证和规范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控制权私利方面的研究,并对其涉及的名词、理论、测算公式等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集中的股权结构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股权集中的情形下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股东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占小股东利益,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这种大股东侵害行为最为常见.控制权私有收益来源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它是通过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票权和经营权的控制来实现的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上市公司的投票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布 因此,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控制权收益的大股东与公司治理关系分析:文献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来阐明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首先论证了大股东存在的普遍性,并指出了控制权的共享收益与私人收益是股权结构集中化与大股东出现的主要动力;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指出尽管大股东有动力和能力来监督管理层,但是它们也会对小股东进行掠夺;最后明确了大股东的掠夺是中国最严峻的公司治理问题,因而大股东(股权集中)并不一定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中国ST公司现象之谜。分析表明,原因在于ST制度所刺激的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而这种控制权能够给控股者带来私有收益。现有文献没有对控制权竞争者如何参与竞争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竞争才能展开提供足够的证明,而本文试图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进入"全流通"时代,控制股份的资本属性和控制权属性得以显现,由此,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的治理模式将发生改变。本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讨论了控制权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了控制权市场的演进及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监管成了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培育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构建公司股权制衡治理机制,加强中小股东的保护,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就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GHM不完全合同基准模型中,剩余控制权来源于物资资产的财产所有权。伴随企业组织形态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GHM模型中古典意义的剩余控制权也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形式。根据剩余控制权的不同来源,本文将其细分为直接控制权和间接控制权两种形式。间接控制权及控制权收益的普遍存在使得公司治理理论关注的焦点从剩余控制权的有效配置转移到了剩余控制权的有效行使上,相应的公司治理实践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1998—2002年间456家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20%时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3.20%时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盈余管理程度与前2—10大股东持股集中度、负债比率和资本支出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当公司再融资引起股权结构显著变动时,其必然会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竞争和转移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资本市场会使公司股价发生相应波动。这种效应在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更为明显,因为大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股权进而公司控制权变动传递了公司经营管理的内部信息。采用事件研究法,本文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我国具有正的公告效应;但是,定向增发对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不同其公告效应也不同:使得大股东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定向增发其AAR和CAR最大,控制权强化类定向增发居次,控制权弱化类最后。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传递出了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变动信号,彰显了大股东控制在上市公司中地位突出的治理角色。 相似文献
18.
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投资支出整体上同负债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关系受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在成长性较低的企业中投资支出对负债水平的敏感性更低,这些结果均支持了过度投资假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侵害了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解决的办法是:实施以股抵债;实行定向回购;监管部门督促上市公司加大清欠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市场各方共同参与,形成监督约束机制;改革完善经营者的报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控制权变动作为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言语从我国资本市场控制权变动角度出来,对我国酱市场控制权变动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动因关系进行较深入系统的分析,以期对发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