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8,(2)
文章将影子银行分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分别测算各自的规模和增长率,并量化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在对内部影子银行、外部影子银行、银行体系稳定性三者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负向影响,外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正向影响;长期外部影子银行和内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均为负向,但是内部影子银行的影响更显著。最后分别针对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向上 《时代经贸》2010,(2):141-143
为加快重庆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步伐,提升重庆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行力,由谷德荣副行长带队的重庆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赴新加坡第二期培训团一行共二十九人于九月五日至九月十九日期间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的培训考察。使我有机会在一流院校对银行营销、服务、管理各方面进行学习、研究和探讨。对建立、健全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中小企业业务和零售业务发展是中小型银行立行之本等方面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根据银行与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把资本市场体系分为以银行为中心的德日模式和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英美模式。在英美模式下,证券市场高度发达且存在活跃的控制权市场,银行规模较小、数量多;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16日,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的美国花旗集团宣布重大重组计划,把旗下业务一分为二,形成“好银行、坏银行”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5.
何东 《时代经贸》2008,6(5):15-16
鉴于中日两国的银行体系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从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等方面对中日中小银行监管进行比较,以期对中国加强中小银行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中的中小银行,就中国而言,主要指除国有商业银行外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使研究对象口径一致,统称日本中小金融机构中具有银行性质的地方银行、互助银行(后称第二地方银行)、信用金库和信用合作社为中小银行。  相似文献   

6.
史龙祥 《生产力研究》2005,(10):167-168,242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缅甸银行危机的回顾与分析,揭示了银行体系具有“短板效应”,并对银行体系“短板效应”产生的机理、过程和防范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政府与储户之间的博弈模型来分析政府在面临银行体系“短板效应”时应该采取的最佳政策选择。得出的结论是政府应该对问题银行及时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援助,确保储户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以避免“短板效应”造成的银行体系危机。  相似文献   

7.
一、花旗分拆2009年1月16日,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的美国花旗集团宣布重大重组计划,把旗下业务一分为二,形成"好银行、坏银行"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8.
贾丹 《经济论坛》2010,(7):150-153
银行体系脆弱性是由高负债率的行业特点决定的。但一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高低取决于该国国民经济和银行治理两个层面。脆弱性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银行危机,在银行危机"传染效应"的作用下,对本国经济乃至全球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基于银行脆弱性和危机理论,分析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生成机理及其现状特性,提出治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防范银行危机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冯柏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94-295,299
2007年次贷危机后,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正当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去杠杆化之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却在悄然壮大。鉴于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独特特征,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各类影子银行独特的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及现状,对现阶段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银行体系不稳定性就是各种金融、经济变量异常波动和各经济主体行为异常导致的银行体系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以危机是否爆发为临界点,银行体系不稳定分为两种状态:银行危机和潜在银行危机。潜在银行危机的后果有可能是爆发银行危机,也有可能其潜在不稳定性得以逐渐消除,最终达到稳定的状态。从根本上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实体经济对其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过度扩张风险信贷,导致风险从银行业向整个金融业乃至全球蔓延。信贷过度扩张增加了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使得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分析信贷过度扩张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传导机制,并运用CMAXt指标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信贷过度扩张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结论,并提出合理控制信贷规模、防范银行体系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对货币供应量以及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日渐加深。尝试构建引入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乘数模型,基于货币乘数视角分析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创造机制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运用2005年至2018年5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供应量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而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影子银行吸收存款比例、存款"流动性"及其预留扣减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影子银行体系的SVAR模型来说明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随着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货币政策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非对称性影响,在影子银行体系的作用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要强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影子银行体系的作用下,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存在着非对称性,最后根据相应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是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前提。如果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积聚了较大风险,就需要及时加以处理,否则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但如何处理银行体系风险?这很有讲究。有人就对当初MF处理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对症下药”,是“错开的药方”,导致危机进一步扩散和加剧。可见,要寻找解决银行体系风险的良策,首先要准确地分析银行体系风险的成因。 从中外情况看,银行体系风险的成因不外乎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或经营失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及其产品运营体系的总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与影子银行体系有关系。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概念,作为影响全局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设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分析顶层设计的基础、重要性与设计思路,以期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2014,(5):52-57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资产、负债、净利润冲击有多大?在极端情况下,这将使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率只提高25%,只降低银行体系净利润3.5%,对银行业整体的净利润负面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经济体制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生型银行体系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西方国家的内生银行体系经过长时间演化后才具有高效率的特性,这表明我国外生型银行体系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效率和优势,西方国家的内生银行体系则具有长期的效率和优势,因而必须尽快对我国的外生型银行体系进行内生转型.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影子银行体系对国际金融系统架构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在欧美地区,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和金融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传统商业银行,其过度扩张和监管缺位成为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内,影子银行体系随着金融部门的深化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也逐渐成长起来。为此,从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角度,对国内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助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价格下跌并不必然会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当银行面对房地产价格冲击试图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时,小幅度的房地产价格下跌可能会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而当银行不对房地产价格冲击做出反馈时,大幅度的房地产价格下跌才有可能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资本充足率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这虽然并不意味着应该废除资本充足率监管,但至少说明在特殊情况下,适当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政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陈树生 《经济师》2006,(1):254-255
以银行业风险监管与防范为核心内容的《巴塞尔协议》明确了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标准与要求等。与之相对照,我国银行监管在对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监管、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对外资银行和对网络银行的有效监管以及监管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缺陷,需要从完善银行监管体系、加强对银行机构的监管、培养高素质的银行监管队伍和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等方面构建我国银行监管的基本框架,实现银行有效监管和银行业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