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婉宁 《陕西水利》2021,(6):130-133
针对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大埋深、高地应力容易引发软岩大变形工程灾害的问题,首先对隧洞工程区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定性分析,然后结合现场地应力测试数据,对TBM施工段进行三维地应力场反演分析,研究秦岭软岩隧洞初始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以指导设计施工.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输水隧洞区内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优势作用方向为...  相似文献   

2.
3.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地应力环境复杂,岩爆成为了阻碍隧洞顺利施工以及威胁施工安全的一大障碍。以岭南4号支洞的开挖段为试验段,采集开挖过程中发生岩爆的信息,对发生岩爆的规模进行划分,提出轻微、中等以及强烈岩爆下的支护参数以及应力解除爆破参数。研究表明:微震监测技术在本隧洞的预测准确率达64%。柔性钢丝网、涨壳式预应力注浆锚杆以及仿纤维喷射混凝土对岩爆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TBM施工遭遇超硬岩石,在试掘进阶段进度严重滞后于合同计划指标。为了减少刀具更换时间、促进施工进度,将刀具选型试验作为突破口。通过利用各厂家提供的刀具进行TBM试掘进,将每家2把刀具交叉安装在相应刀位上,在试验过程中进行磨损量测试、岩石抗压强度测试。从这两项指标定量分析刀具选型,结合过渡区域刀具磨损量及速率、面刀区域刀具磨损情况、整刀使用寿命、极限磨损情况、2 km试掘进阶段刀具消耗情况,综合评价各类型刀具性能。结果表明,受掌子面平整度、岩石强度及石英含量影响,不同部位的磨损量、变形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不同处理工艺的刀具,其耐磨值和稳定性决定着TBM的掘进速度。研究成果对超硬岩隧洞TBM刀具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对刀具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分析深埋长隧洞围岩应力和应变为目标,考虑隧洞施工方式,围岩支护形式等因素,通过数值计算,动态模拟隧洞施工过程,获取了黄三段输水隧洞初期支护后的围岩变形情况以及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关系。计算结果显示:采用设计的初期支护形式,可有效控制不良洞段的围岩变形,Ⅳ、Ⅴ类围岩最大收敛变形满足规范设计要求。Ⅳ、Ⅴ类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力随衬砌浇筑时距掌子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距掌子面约4倍洞径后降幅微小。通过对比分析经验方法与数值方法所确定围岩压力成果,确定了衬砌结构设计所需的围岩压力指标,为黄三段输水隧洞设计提供了依据,分析方法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有效解决深埋长输水隧洞排水问题为目标,按富水性将隧洞沿线围岩划分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和贫水区,采用数值方法模拟衬砌周边渗流场,分析了不同排水设计方案对引汉济渭工程黄三段深埋长输水隧洞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高外水压力情况,将排水孔布置于顶拱处仅能降低顶拱附近的外水压力,无法有效降低作用于底板的外水压力,而排水孔沿衬砌周边均匀布置时,可有效降低作用于衬砌上的外水压力。基于此,讨论了各排水方案的适用条件,给出了深埋长输水隧洞排水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引汉济渭工程秦岭引水隧洞开挖的初期支护施工过程围岩结构的塑性变形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计算结果,为初期支护过程围岩的稳定性提供分析依据,以便对现场施工提供合理化建议。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法,依据地下结构设计理论及岩石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考虑围岩和初期支护衬砌结构的整体性,对秦岭引水隧洞的Ⅲ、Ⅳ类围岩开挖和初期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开挖施工过程三种不同工况下围岩顶拱及侧向的塑性变形。结果表明:秦岭隧洞初期支护施工过程的三种工况下围岩结构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顶拱120°范围内及两侧边墙,隧洞围岩结构整体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特长输水隧洞岩性复杂、水平地应力高,开挖过程中岩爆灾害频发。为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在"亚洲第一长斜井"4#支洞斜4+179. 2—斜4+346. 4范围安装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岩爆风险分析与预测。根据现场实时监测数据,进行信号滤波分析,确定有效岩体破裂信息。分析花岗岩中微震事件的时序特征,以及时空演化分布特征,结合现场实际岩爆特点,对比分析岩爆发生等级及破坏特征。结果显示:隧洞岩体微震时序类型主要为2类,即主震-后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岩爆等级以中等岩爆为主,呈现片状拉伸破坏为主与剪切破坏形成塌腔的组合破坏特征。发生中等岩爆临界值为当日累计微震事件30次以上。结果表明,该微震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满足支洞深部岩体稳定性分析的监测要求,能够为岩爆风险监测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研究成果为隧洞施工中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秦岭输水隧洞埋深很大,开挖时经常发生岩爆。为降低岩爆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4~#洞引进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微震监测技术,进行超前检测预报试验,对预测到的岩石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进行加强支护和超前支护。从实施效果来看,总共发送17份微震监测预报报告,其中准确预测了轻微岩爆4次、中等岩爆4次,准确率约50%。通过加密检测,准确率能达到71%,可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爆破,可释放及消除掌子面应力。若配合超前支护,后期加强支护,可达到一定预防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从现场实施情况来看,这样的预测、预防以及加强支护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岩体内部的应力分布状况,使其开挖后重新调整。但此法只适用于钻爆施工,对于TBM施工的工作面很难做出相关预防,因目前还没有找到超前应力释放和超前支护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刘旭 《陕西水利》2021,(5):198-201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岭北工程包含3个支洞,且埋深较大,合理设计抽排水方案对隧洞施工掘进是尤文重要的.结合地质勘探、水量预测、最终水量计算等,最终对抽排水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可为后续隧洞工程提积累经验、供提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新 《陕西水利》2017,(3):155-158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全长98.3 km,越岭段地质复杂,TBM卡机事故成为了阻碍隧洞顺利施工的一大障碍。结合秦岭隧洞此次卡机事故的特点,利用钻孔电视勘测以及三维地震法超前地质勘测对卡机段地质进行了详细的勘明;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护盾后方收敛变形区加固方案以及护盾前方断层带处理方案;根据处理方案制定可行的施工措施,为TBM脱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在深埋隧洞建设过程中,地应力是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准确确定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可以有效地指导隧洞的设计及施工。为探究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埋隧洞的初始地应力分布情况,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及实测地应力数据,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初始地应力场各影响因素的单独作用下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建立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求出最优回归系数,从而获得地应力回归方程。比对回归值及实测值发现,二者量值大小及方向接近,说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初始地应力场是合理的,可以为后续隧洞围岩稳定性评价、支护设计和长期安全的评价与预测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引汉济渭工程黄三黄金峡水库至三河口水库隧洞施工贯通地面GPS网的建立为例,探讨了地面GPS控制网等级与坐标系基准的选取、洞口地面控制点布设数量和位置确定、网形组成与建造墩标、观测与数据处理等主要确定过程,再进行精度统计,分析了验证实施效果的可靠性,以期为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别以引汉济渭秦岭隧洞TBM施工段和钻爆法施工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正常通风条件下洞内不同工序、不同位置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粉尘分布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TBM施工,高温段主要集中在距离开挖掌子面约1000m范围内.掘进时,洞内相对湿度和掌子面附近粉尘浓度均低于非掘进时,一氧化碳含量高于非掘进时.采用钻爆法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秦岭山区岩体地质条件以及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0-1号主洞勘测设计成果,从正常的施工角度出发,探讨影响0-1号主洞正常开挖的主要因素,研究制定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的措施。最后从实施效果来看,提高了施工安全和进度,说明采取的措施是切实可行的,也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宁 《陕西水利》2013,(3):64-65
引汉济渭工程难度大、技术复杂,工程的设计、施工均面临诸多风险。本文针对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深埋超长的技术特点,分析了秦岭隧洞设计及施工技术中几个关键技术研究难题,提出了设计及施工难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初始地应力是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的重要荷载,线性回归法是现今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研究区域内应力条件复杂时,常用的考虑整个模型区域的线性回归法(文中称之为整体回归法)往往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采用分区回归法作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一个简单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整体回归的不足,提高回归结果的精度;同时,该法原理简单,易于理解,便于被工程设计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20.
李荣军  韩福  雷龙  党建涛  李卓 《人民黄河》2021,(11):137-139+146
隧洞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是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安全稳定的重要研究课题,隧洞围岩稳定中地应力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引汉济渭秦岭引水隧洞二衬混凝土开裂洞段典型断面的应力实测结果与地形地质构造条件,运用FLAC3D软件模拟地下隧洞工程的施工开挖。结果显示,洞周围岩总体处于受压状态,主压应力一般为8~38 MPa,在拱顶与右侧拱肩、拱墙与底板交汇处有一定程度的压应力集中,压应力为28~38 MPa。隧洞顶拱位移总体上为5~20 mm,两侧边墙朝临空面方向的位移总体上为5~35 mm,底板回弹变形总体上为5~25 mm,位移较大处在Ⅳ类围岩中,断层f处尤其突出。隧洞开挖后产生了一定范围的塑性区,以剪切破坏为主,塑性区主要在Ⅳ类围岩中,深度3~4 m;靠近断层区域塑性区进一步向断层延伸,局部塑性区深度达6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