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针对当前曝气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存在曝气设计不科学,曝气量、曝气时间及影响半径等参数设计不合理,与其他技术的耦合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先对曝气削减水体常见污染物的效果进行文献研究,明确曝气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有效性。其次,对影响曝气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底部微气泡曝气在效果及能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与污染物去除率三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能耗和效果,曝停比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等结论。最后对曝气与其他技术的耦合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以期为曝气技术治理黑臭水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Z河位于某沿海城市,由于沿岸污染源的大量输入,致使水质不断恶化,水体黑臭现象日趋严峻。Z河属于城市内河,受既有街区影响,部分传统水体修复技术使用受限。依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技术原则,提出沿河截污、底泥清淤、水质净化、微生物活化等工程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后能够实现消除Z河水体黑臭和恢复城市良性生态系统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罗智威 《水资源保护》2016,32(S1):57-59
在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中,通常水中较高浓度的污染物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发育,影响生态修复的效果。利用微生物耐污、高效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投放微生物来对水质进行初步改善,再引入水生动植物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提升并稳定水体的生态自净功能,使水体即使在无法彻底截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健康稳定。本研究通过试点案例,证明微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王逢武  封勇 《水资源保护》2016,32(S1):52-56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本文概述了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和机理,阐述了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未来黑臭水体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明确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某区村镇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为例,梳理黑臭水体成因、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具体整治措施及治理效果,形成智慧水环境管家系统治理体系。通过治理前后断面监测水质类别的对比分析,确定水环境管家系统在村镇级黑臭河道水体治理及修复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起到长效保持作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该项目案例成功的经验,可为国内开展村镇黑臭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深圳市潭头河的环境概况,从现状排水体制、水体水质情况、污染源3个方面对深圳市潭头河黑臭水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思路,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水补给、生态修复4个举措对潭头河黑臭水体进行了专项治理,以彻底消除河道黑臭,改善潭头河的水质及周边环境,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七台河市于2019—2020年对万宝河的黑臭河道进行整治,为研究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本研究调查了2020年治理后的万宝河的水质数据,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指南》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利用SWAT模型进行治理后流量补充模拟,结果表明清水源工程等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省黑臭水体治理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治理黑臭水体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政策导向和治理实践,提出了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几点思考,包括加快政府治理观念的转变、发挥河长制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作用、治理时限的合理性分析、治理建设模式的探索、结合黑臭水体治理进行城中村改造、黑臭水体治理中产生的污泥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完成后水质保持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吴霄琦 《陕西水利》2021,(8):140-141,148
以临泉县城区水系河道为例,采用试验的方式分别设置四个试验组,并对各试验组的试验水样进行净化处理后的COD含量、氨氮、总磷、底泥有机质等含量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促生剂和曝气协同作用下修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效果显著,且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的修复效果并无较大区别,综合考虑治理成本的情况下,临泉县城区水系河道黑臭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黑臭水体的长效治理,依据生物生态修复原理,利用控源截污技术(污水口处理器)、内源治理技术(清淤、底泥修复毯)及生态治理技术组合工艺(生态坝、曝气增氧设备、生态浮岛、人工水下森林、水质提升器)对北京方氏渠黑臭水体进行了治理,同时对水体水质及底泥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19年8—11月水体黑臭得到消除,且2020年4—6月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要求,显示水质提升与外源污染的截除、内源污染的削减及各项生态治理措施密切相关。综上,为使水体彻底消除黑臭及保持良好状态,须控制外源污染、削减内源污染及采取综合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湖泊、水库的营养化非常严重,且呈发展之势。在众多的治理方法中,生态方法以其效果好,费用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国内外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与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生态技术分为控制营养盐的技术和直接控制藻类的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生态原理、技术应用条件、实例应用情况以及技术优点和缺点等。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应综合各项技术的优点,科学地运用各项技术.宴旌富营养化湖泊的治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纯形-混沌优化算法确定河流水质模型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沌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慢的缺点,将单纯形算法和混沌优化算法结合,构造单纯形-混沌优化算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一维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求解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函数优化问题。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确定河流水质模型参数,较单纯形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较混沌优化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3.
生态修复对遏制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退化意义重大,寻找一种有效且简单的生态修复效果预测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湖泊修复研究的发展。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基于专家调查法的湖泊污染物浓度确定方法及水质提升贡献度分析了生态修复的水质响应,并采用基于污染负荷平衡的水质模型预测了生态修复措施作用下的潜龙渠水质。结果表明:4种污染物浓度均有下降,潜龙渠水质提升显著,但各污染物对不同修复措施的响应程度不同,COD的浓度控制需要污染源控制与修复净化的共同支撑,TN对各项措施的敏感性接近,TP、NH_3—N分别对污染源控制、生态补水敏感性最高。情景预测表明,依据水质响应关系制定的生态修复方案,能够稳定保持潜龙渠的生态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水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改善的可行方案,针对温岭市金清水系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开展水质水量模型研究。采取"流域分区-用户定位-排污计算"的污染负荷计算思路,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以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提出重点断面的水质改善目标以及对应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引水方案。结果表明: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1 023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1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V类水标准;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728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2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研究成果为温岭市金清水系面向众多污染源的精细化、精准化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为类似区域的水质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湖泊引水方案和二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影响预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引水后湖泊环境生态影响预测评价方法:①从湖泊水景的自然度、自净(健康)度、景观度、亲水度、连通度5个方面,构造了引江济湖工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景观综合影响指数评价法;②从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防洪排涝、景观生态结构等方面应用质量指标法进行工程对湖泊健康综合影响评价。实例应用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可以对湖泊引水影响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结论也比较一致,为正确实施引水济湖方案提供了科学评估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鉴于芍陂特有的历史地位和非凡价值,挖掘其在治水中的先进性及其对当代治水管理的借鉴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查阅古籍、文献等资料,梳理了芍陂灌排工程管理的历史演变,总结了芍陂在历史上的治水管水大事记,阐述了芍陂的兴衰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治水经验,明确了灌溉管理在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双河长制"在河湖治理的显著效率、退田还湖在促进河湖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打造幸福河湖、传承治水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引领。以期在芍陂兴废更迭的历史进程中吸取经验,探索灌溉管理与维护制度的发展规律,为当代治水护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性硅藻土和PAC混凝剂处理不同水质的受污染开放性水体,以达到除磷的目的。对比了两种药剂对不同水体的除磷效果,分析了两种药剂的除磷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受污染水质的水体,最佳除磷药剂也不同。对总磷中以颗粒态磷为主要成分的开放性水体,选用改性硅藻土不仅除磷效率高,且絮体沉降性能较好,最终产生的污泥量较少,出水更加清澈透明。对总磷中以正磷为主要成分的开放性水体,选用PAC等常规金属盐类混凝剂除磷效果更佳。对总磷中正磷和颗粒态磷都有一定含量的开放性水体,将两种药剂混合使用比单一使用一种药剂效果更好,两种药剂的最佳混合比例,需根据具体水质情况以实验确定。  相似文献   

18.
河流水环境容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兰芬  张祥伟  夏军 《水利学报》1998,29(7):0016-0021
本文强调了水环境容量预测是水环境总量控制的基础,也是水环境治理优化方案的决策依据.文中针对中、小河流河宽和深度相对较小,污染物在断面上分布较均匀的特点,对其水环境容量的预测方法及必须考虑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河流水环境容量的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重污染河流闸坝防污限制水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污染河流上的闸坝过量蓄水是导致污染团集中下泄造成水污染事件的主要诱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和定义了防污限制水位的概念,并以兴利和防污为目标,构建了重污染河流闸坝防污限制水位模型,以研究预防因污染团集中下泄造成水污染事件的闸坝防污限制水位,规范重污染河流闸坝的蓄水量。将该方法应用到淮河流域沙颍河的多个闸坝,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求解重污染河流的闸坝防污限制水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对重污染河流开展闸坝防污调度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太湖流域为例,通过文献整理、现场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梳理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和管理情况,总结太湖流域联合管理保护经验,分析太湖流域联合管理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推进流域整体管理保护立法、出台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指导意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加强河湖保护和治理协同作业、以水定产、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强太湖流域联合管理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提升太湖流域跨界综合管理与河湖长制推行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