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理论的内涵,解析了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合理因素及其历史局限性,论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现代价值:这一学说对于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司艳林 《西部大开发》2011,(2):192-192,202
在明清时代的自然经济条件下,重农押末,整个社会沉浸在重农的氛围中,唯有周流天下的商人,所到之处无不冲击自然经济的秩序,他们在自己的会馆中尽情宣泄被压抑的重商主义情怀,张扬商人的职业自豪和职业自尊,陈铺发财致富的人生梦想,将商品经济的趋利性质演绎的淋漓尽致,使会馆成为重商主义和市场教化的殿堂。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独有的现象。本文以山陕会馆为例。分析这一历史现象,以揭示明清商帮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表征,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3.
吴茂钊 《中国西部》2012,(2):160-160
距离贵阳仅38公里的修文,因王阳明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被中外研究王阳明的专家学者称为“王学圣地”。修文地处黔中腹地,公元1506年,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即今修文县)作驿丞。王阳明在这里格物致知,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并创办书院传播文化,开房贵州文明,一代哲人王阳明“龙场悟道”一时间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将“勘破生死”作为“学问”之“尽性立命”的根基,更将“舍生取义”提到“学者”之“知真行善”的高度。本文试从学问之求真、学者之至善、学理之尽美的终极角度,探讨王阳明知生死、行生死的理论与实践。王阳明对“生”与“死”的“知”与“行”,凸现了浙东学派“重利不轻义”或“义利并重”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商品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规律体系,如果我们抽掉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体系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也必然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从经济关系和社会意识两个方面来阐述的,是作为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存在于一切商品社会中,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拜物教”问题。对此我们不仅要敢于承认它,而且要把握住它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同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因势利导,防止其消极因素的影响蔓延.利用其积极因素,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族谱等文献记载,论述了珠三角宗族制因商业化而兴起,既坚持了传统宗族制的原则,又作了与商业化相适应的调整。宗族伦理为商品意识所浸染,提出“四民皆本”的新四民观。本文还以它与正统宗族制传承的典型徽州宗族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之间,实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渊源。浙东学派猛烈抨击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提出了“新四民”、“工商皆本”、“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等主张。而孕育这先进的经济伦理观的社会基础.正是宁波悠久的贸易传统和崇商敬贾的社会风尚;理论又反过来推动儒生弃书服贾,使“宁波帮”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一)商品型按劳分配的产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劳动者的劳动被直接当作社会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在作了社会扣除以后,从社会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产品型按劳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那末,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9.
张洋 《魅力中国》2014,(13):238-238
王阳明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他的阳明。学在明清时期以及民国期间都产生了很重大的思想启蒙影响,被学者和政治家们广为推崇。但是其实王阳明还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在整个道德教育领域都有着很大的价值。本文试着把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内容作为出发点,探讨道德教育在当今的应用实际以及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保靖县是国家扶持的贫困县。为了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扶贫开发工作,我们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活动。为了抓落实,我到梅花乡进行了调查。梅花乡党委、政府把实践“三个代表”作为全乡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组织全乡42名干部深入千家万户开展“四民心”工程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一、听民声,塑造形象聚人心要做好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了解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自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以来,梅花乡党委、政府“四招”并用,了解群众疾苦,虚心听取群众…  相似文献   

11.
个体工商经营方式,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式,是维系社会稳定和民生的基础。目前,我国很多个体户都是下岗工人和农民,基本上属于生存型就业,抗风险能力弱,而“个体工商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成为他们不小的负担,抬高了他们就业和创业成本。部分基层工商管理局(所)为完成收费任务,实行“以收定支、收支挂钩”的体制,加上一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搭车收费,“吃拿卡要”,导致很多个体户不堪重负,“望费生退”。  相似文献   

12.
陈珏 《中国报道》2009,(5):54-54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天下粮仓滋生出不少“粮仓硕鼠”,暗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粮仓官员的种种贪污腐败行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浙东学派”不仅包括以南宋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与清代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史学派”,而且由于符合其学术风貌与治学宗旨上的总体特征,还应把宋元至明清时期的诸多浙东学术派别包容于内。“浙东学派”思辨精神于明清浙东学术之中、尤其在王阳明与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内所折射出的人文色彩、实践意识与超越时代的文化影响力,在当代仍具有不可低估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竞业 《南方经济》2002,2(7):72-75
本文以不同层次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应的三个形态的经济交换关系为考察视角,以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和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为改革目标,提出在现代大工业时代要实现以上“两个转变”,就必须不断深化交换观念,并具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和措施以及应该树立的新型交换观念,阐明了深化交换观念对完成“两个转变”的巨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国文 《南方经济》2000,(12):15-17
本文认为卓炯的“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经济的存亡”的观点与社会分工和据有制决定商品经济的“二元论”者在对商品关系的本质、研究商品经济的方法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发展》2012,(9):41-42
全省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水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全镇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广泛宣传、深刻领会,并以“三事四民”工作法为有效载体,围绕“民安、民富、民乐、民和”的目标,从组织建设、加快发展、水平提升、和谐构建等层面人手,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商标依其知名度的高低和信誉的好坏,具有不同的价值,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一个驰名商标,可以给企业带来滚滚财富,其商品价值倍增,商品交换变得容易,当今社会,品牌与商标已经到了极度发达的状态,“品牌战”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决战。  相似文献   

18.
老挝的经济发展及前景(下)冀滇4、机动灵活的贸易形式使得国内外贸易日渐繁荣80年代中期以前,老挝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商品经济十分落后、自从老“四大”提出了变自然经济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方针后,商品经济开始逐渐萌动起来。1991年老党“五大”...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商品经济?这应当让后人去讨论,我并不赞成现在就纠缠这类现实无法证明的问题。但是,在今天研究现实问题的时候,有些人往往喜欢把“消灭商品”的结论强加给人们,使人不得不出来应战。比如,一讨论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商品经济的生命力,以至现实的经济体制改革,往往先把“共产主义社会要消灭商品经  相似文献   

20.
商品经济问题,实质上是个市场问题,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市场的不断发育和完善,而市场的不断发育和完善,又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列宁说过:“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这充分揭示了市场与商品经济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