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更新 《经济纵横》1991,(12):55-56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分析(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价格管理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生产资料价格单轨制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1983年国家允许石油产品计划外部分,按国际市场价格在国内销售。1984年对三十七个统配煤矿实行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煤炭加价25——50%。1984年5月20日,国务院规定,工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自销的(2%)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一般在不高于国家定价20%幅度内,企业有权自行定价,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相似文献   

2.
武爱民 《经济纵横》1990,(12):28-31
<正> “八五”期间,如何理顺生产资料价格关系,即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向何处演变?无论从改革还是发展的角度看,都是急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治理整顿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又使生产资料双轨制呈现出一些新问题,从而,给其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从产生到现在,其发展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一) “雏形阶段”(1980——1985年)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计划价格多元化,突破了30年来单一的计划价格形态。 (1) 对电子及机械产品实行浮动价格。在1980年前后,首先对当时出现滞销的部分机电产品实行浮动价格,限制下浮的幅度为20—50%。  相似文献   

3.
王先庆  彭雷清 《经济纵横》1991,(10):33-36,32
<正>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拟就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困境、出路以及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和转换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一、生产料价格双轨制:起源功过、困境生产资料价格双轨(本文主要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下简称“双轨制”)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同一种生产资料部分实行行政定价,部分实行市场定价的一种市场价格制度。它是我国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采取渐进式改革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同时也是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物资和价格体制条件下的特有产物。  相似文献   

4.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自1985年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来,其发展异常迅猛,并呈现出向市场轨倾斜过快的趋势。 (一)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和比重逐年减少。1988年,国家统配物资已由1979年的256种减少到27种,由中央各部门作为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由316种减少为45种。重要生产资料统配比重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5.
当前,生产资料流通紊乱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顺利进行的严重障碍。目前理论界和舆论界普遍将生产资料流通(以下简称“流通”)紊乱归罪于“双轨制价格”和“官倒”,强烈要求二价归一的呼声日益增长。然而,取消双轨制价格全面进入市场一轨就能消除紊乱、理顺流通吗?根据我们总结出的五要素四层次三模式的流通理论进行的分析研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仅仅是前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以来,我国在生产资料价格上实行了"双轨制",而在其进出口价格,直接表现为双轨形式的价格是没有的.但如果深入分析就不难看到价格"双轨制"给生产资料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也是存在的,而且很复杂,应该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国内价格水平和管理状况,是生产资料进出口经营与实现自负盈亏的基础和条件.国内价格"双轨制",不仅没有解决外贸经营上自负盈亏的难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1985年2月,在我国放开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的基础上,石家庄市创造了对计划内外物资实行“同一销价、价差返还、放补结合、扩大市场”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融通计划内、外两种资源,扩大企业择优选购物资的自主权;减少中间环节,促使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促使物资企业面向市场,改善经验,搞好服务;缓解双轨制价格的摩擦,抑制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1984年开始实行以指导性价格为主体的农业生产资料“双轨制”后,如何适应、满足农业,控制价格水平,让企业获利;如何遏制“倒爷”的倒卖活动,遏制不正之风,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成为市场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透视供销联社农资系统几年来的  相似文献   

9.
“七五”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七五”期问价格改革有三个重点: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房租及住房销售价格改革,劳务收费标准改革,其中又把生产资料价格的改革放在首位。生产资料价格的改革对于完善生产资料市场,搞活大、中型企业以及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七五”期间把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放在首位的必要性首先,这是由于生产资料在再生产中的经济用途和在价格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价格改革中争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这种争论到目前为止,大体可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争论双轨制的出现是政策的失误还是历史的必然;第二阶段,主要争论双轨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第三阶段,主要争论双轨制能不能立即消灭以及向何处去,是回到传统的旧体制还是迈向有计划的市场价格体制。当然,这  相似文献   

11.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不仅在思想上突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束缚,而且在实践上逐步开放了生产资料市场。1985年国家计委将统配物资由过去的256种削减为24种。大部分生产资料投入市场,按市场需求沉浮和竞争规律调节生产,显示出了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为数不多却举足轻重的钢材等紧俏品种很难全部进入市场,只能有限地减少统配数量,实行平价和市场价同时运行的双轨制价格。钢材之俏由短缺而致,而短缺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继续下去。因为,第一,由于部  相似文献   

12.
在10年经济体制改革中,意见最为分歧、争论最为尖锐、交锋最为激烈的问题莫过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下简称双轨价),争论的复盖面遍及理论界、实际部门、大中小企业以及社会各阶层。通过5年的辩论与实践,双轨价究竟是“良药”还是“毒剂”,已日趋明朗化,就连一些昔日极力鼓吹双轨价的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双轨价已来越变得弊多利少,终究非“合轨”不可了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引言自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及展开的:一是通过下放自主权,重塑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来逐渐承认与确立企业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在保留传统的计划机制的条件下,通过计划与市场并存并逐步提高市场调节比重的“双轨制”渐进改革模式来逐步建立与完善市场机制。可以说,“双轨制”迄今贯穿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因此,“双轨制”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吸引力,国内外学者对此作过众多的论证与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文献却大多集中在“双轨制”下的市场轨产品价格或市场与  相似文献   

14.
一、原材料价格随价值变动而波动对再生产的影响 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再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在生产资料中,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再生产的影响又是主要的。这是因为:“原料是不变资本的一个主要部分,”①“原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全部一次加入由于它们被消耗才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而固定资本各要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计划财政体制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基石计划经济的支柱是具有强制力的指令性计划和由国家订价的计划价格,而计划经济的基石则是统收统支的计划财政体制。在计划经济中,基本生产资料的价格一般被订在价值以下,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企业和部门按计划指令生产并按计划价格调出产品,所得收入不能弥补其劳动耗费。但这些企业和部门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进行再生产,全靠计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改革的实践,具体阐述了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五个特点:风险性、可控性、效应慢、震动较小,生产资料价格改革与生产资料市场生成的同步性。作者认为,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这些特点,只要注意做到恰当选择出台时机,加强改革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用好宏观调控手段,大力促进市场发育,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贷膨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商品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两方面都大体平衡,生产资料价格改革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济特区的市场模式和价格改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经济特区的经济条件决定了特区市场应承担与内地市场不同的任务。特区经济以“三资”企业(合资、合作和独资)为主,特区内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只能主要靠市场调节。特区产品以外销为主,特区所需的相当部分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要进口。因此市场需要敏锐地反映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信息。从而特区的价格,在市场调节广泛发挥作用,以及在与国际市场存在直接牵动和竞争的条件下,也需要有高度灵活性、机变性。这些都说明,特区市场的模式与内地的一般市场有很大不同,价格在特区发挥的作用比之内地也有很大差别,价格改革也必然需要有特定的具体要求。经济特区的市场究竟应具有怎样的特点,形成怎样的模式?特区的价格应怎样进行改革以适应特区建设的要求?这是理论上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营企业间相互拨售生产资料的调拨价格,是不是“价高利大”,要不要普遍降价的问题,先是在实际工作中引起争论,以后又在理论上引起了争论。骆耕漠、范若一同志先后在“计划经济”、“经济研究”刊物上写的文章,反映了从理论上讨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同志的意见。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出我国生产资料应当采取低价政策的论点,并且还认为目前我国生产资料价格过高,主张实行普遍降价的措施。我们不同意骆耕漠、范若一同志给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状况所作的“高价”论  相似文献   

19.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的两种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为此,国家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但收效甚微.2015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发[2015]2号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终于迎来了双轨制终结的“破冰之旅”.本次改革必将改善长久以来双轨制带来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差距问题,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阻力和困难.因此,要彻底排除阻力,克服困难,推进改革方案,还需要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20.
价格双轨制市场化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格双轨制(以下简称双轨制)是指对同值的标的物实行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在我国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同一商品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价的,有不同商品实行分类管理、双轨并行,有已经市场化的商品价格和尚未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双轨制既是渐进改革制度创新的结果,也是极少数人利用体制漏洞谋取暴利、滋生腐败的温床。据专家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