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芯片概述:UCODE HSL是飞利浦公司推出的智能标签IC家族中的一个产品,是一种专用的非接触式无源IC芯片,运行在900MHz和2.45GHz的UHF超高频段,用于远距离智能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牌,也特别适合于物品供应链和后勤应用方面的信息管理,当需要数米远的操作距离时,选择该芯片是最为恰当的.如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应用领域的集装箱/货箱的跟踪,每秒可阅读50个标签,最大的好处是整个集装箱和货箱在他们通过货运仓库时就可以被读卡器感应到,从而无需再扫描每一个单独的货物.  相似文献   

2.
芯片概述:EPC G2标准IC,是一种被动式智能标签使用的芯片,它符合EPCglobal(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中心)推行的EPC classl Generation2(第1类第2代的产品电子代码)电子标签标准,特别适合全球性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应用。由于这些应用场合需要数公尺超远距离操作和超高速的反冲突机制,并要求适合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正常使用,而EPCG2标准的IC芯片的开发完全满足了这些苛刻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芯片简介:I·CODE 1 Label IC是菲利浦(Philips)公司生产的一种工作频率为13.56MHz的非接触式智能标签卡芯片,主要应用在诸如行李一样的物品管理或者可移动财物的供应链中,例如在航空公司货运、打包鉴定等场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08,12(3):7
恩智浦半导体3月7日宣布,麦德龙集团已选择采用恩智浦不带用户内存的UCODE G2XL RFID芯片的智能标签,用于其供应链的管理。该零售商将在德国的现购自运批发商场中采用RFID技术的货架上,部署UCODE G2XL芯片驱动的UPM Raflatac RFID标签。  相似文献   

5.
顾剑 《金卡工程》2003,7(7):54-57
智能IC卡的生产不同于其它IT产品的生产,它从芯片的设计阶段就开始强调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将这个安全性贯穿整个智能IC卡的生产、应用系统的开发、使用和终止等各个阶段,由此而构成了智能IC卡的安全控制系统。本将从智能IC卡的生命周期、阶段间密钥传递、IC卡的安全通信协议和其他辅助安全措施等方面来介绍这个安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EMV规范是由Europay、MasterCard、VISA三大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IC(智能)卡支付应用标准,其推出的目的是在Ic卡支付系统中建立卡片和终端之间统一的互通互用的标准平台。在由三大组织共同发起制定的银行卡由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中,IC卡中的CPU芯片具有独立运算、加解密和存储能力,能大大提高银行卡支付的安全性,减少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7.
芯片简介:ICODE SLI-S(简称I CODE S)是菲利浦公司准备新近推出的一种工作频率为13.56 MHz的非接触式智能标签卡芯片。该芯片在之前的ICODE 1、ICODE 2的基础上,增强了芯片的安全性选项一密码保护,以及存储器的容量增加到ICODE 1的4倍,或者ICODE 2的2倍。该芯片符合全球安全性能解决方案,能够封装出安全性能较为完善的智能电子标签。  相似文献   

8.
新品技术     
《金卡工程》2008,12(5):12-13
联笙电子推出高频被动式射频识别标签;深圳全智IC卡远距离读写器面市;联迪SPP-100商用新品高安全电话POS面市;中芯国际和香港应科院合作推出专用芯片;Intermec推出IF61 RFID读写器升级新品;Secura Shield推出追踪集装箱的电子封签  相似文献   

9.
一、EMV迁移的背景EMV标准是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此标准要求智能IC卡中的CPU芯片具有独立运算、加解密和存储能力。目前,EMV标准已从EMV96升级到EMV2000。这场促使全球银行卡由磁条卡向智能IC卡过渡的银行卡革命,被称作IC卡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国均要遵循  相似文献   

10.
智能卡     
《金卡工程》2008,12(4):3-3
第10届中国国际智能标签与智能卡展览会在京举行;国家金卡工程IC卡产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成立;IC卡自助加油站亮相广东珠海;中山达华非接触IC智能卡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1.
《金卡工程》2004,8(1):60-60
MFO IC U1是菲利普(Philips)公司生产的一种通用型RF票证辨识标签卡芯片,它属Mifare系列的一种512位精简应用模式(UltraLight)的非接触式IC芯片。MFO IC U1首先被设计在交通运输应用场合,非常适合于非接触单程票证的使用。该芯片采用ISO/IEC14443A的通讯协议,兼容  相似文献   

12.
RFID在印刷领域的应用及印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其水 《金卡工程》2006,10(7):32-33
在包装及防伪领域,传统的条形码标签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人们对商品的生产、贮运、保质、防伪、管理等诸多方面更高更全的信息需求,这种条形码标签显然已力不从心了,它不但无法提供商品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不能警示商品保质需要的温度等情况,在防伪效果上,也由于其印刷单一、容易仿造逐渐失去商品的防伪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在标签制作领域的应用,一种全新、多功能、有良好防伪效果的智能标签已开始广泛应用,它将为标签印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也称为无线IC标签、电子标签、感应式电子芯片、感应卡、非接…  相似文献   

13.
芯片简介:I·CODE SLI LabelIC SL2 ICS20 (简称 I·CODE 2)是菲利浦公司生产的一种工作频率为13.56 MHz的非接触式智能标签卡芯片,该芯片主要针对包裹运送、航空行李、租赁服务以及零售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系统应用所新研发设计的一系列RFID射频识别芯片。  相似文献   

14.
在智能电子标签市场,各种尺寸大小、各款样式外观,以及各种类型的智能IC芯片,已经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嘹乱。RFID(无线识别)技术,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的各项工作和生活领域。特别是随着微型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出现,智能电子标签也被纳入微型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芯片简介:I·CODE SLI LabelIC SL2 ICS20(简称I·CODE2)是菲利浦公司生产的一种工作频率为13.56 MHz的非接触式智能标签卡芯片,该芯片主要针对包裹运送、航空行李、租赁服务以及零售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系统应用所新研发设计的一系列RFID射频识别芯片.  相似文献   

16.
中子  周季钢 《金卡工程》2005,9(3):76-77
2003年,大唐微电子在高端SIM卡市场中的占有率排名第一,同时由于第二代智能身份证的全面换发,大唐微电子成为指定的四家生产商之一,其身份证专用芯片已于2004年全面进入第二代身份证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中国IC界的2004年是大唐微电子年。  相似文献   

17.
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简称,它与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磁条卡最根本的区别在于,IC卡增加了一个智能芯片,从而使得IC卡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复制、数据存储、智能分析和防篡改。由于具备这些特性,IC卡就比普通的磁条卡能应用于更广泛的支付领域,衍生出更多的应用功能,如脱机消费、小额支付、商户积分等。国际上IC卡支付标准是由VISA、Euro Pay和MasterCard三大国际银行卡组织共同制定的EMV交易标准,并广泛应用于IC卡的各种支付领域,欧美国家已逐步完成了EMV迁移改造。  相似文献   

18.
电子标签,是一种应用高科技微电子技术制作的电子化标签,也叫智能电子标签,或称射频标签.其核心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和半导体存储技术而制造的容量较小的RFID芯片.这里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菜市场、加油站、停车场、地铁、公交、医院、大学城……如今,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增添了一个小小“身影”——金融IC卡。正是因为这张加载智能芯片的银行卡安全、便捷、多应用,从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社会公众对金融IC卡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齐文忠  建新 《金卡工程》2005,9(1):20-21
2004年,在二代身份证项目的带动下,中国IC卡市场继续稳定增长。未来随着“EMV’标准迁移、智能标签大量应用等,中国IC卡市场将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