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有企业在退出市场过程中要面对经济、体制、感情等多方面的障碍。为此,国有企业退出市场时,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要实施管理创新,变被动退出为主动退出;政府要加强宏观控制,降低企业退出成本,为劣势企业顺利退出市场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形成企业有进有退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
钟红波  张平 《技术经济》2012,31(3):53-57
以风险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建立了针对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风险投资最优退出时机的一般模型。分析了不同的退出方式所产生的退出费用损益,分别讨论了在不同的退出方式下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最优风险投资退出时机模型。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创始人的退出存在必然性,不同的创始人退出方式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本文从管理权让渡的角度将创业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退出行为划分为渐进退出和激进退出两种类型,并基于我国创业家族企业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两种不同退出方式对企业后续绩效影响的差别,以及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权力交接模式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相对于激进式退出方式而言,创始人的渐进式退出会对企业绩效形成显著正向影响;(2)在市场环境较差的地区,渐进式退出的积极效应将更加得到改进;(3)在创始人采取分权交接模式退出的情况下,渐进式退出的积极效应将得以强化,但在维持原有权力结构的退出模式下,创始人渐进式退出的积极作用将减弱。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原则及目标要求信贷资金的流动与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相吻合,即在企业成长阶段大力支持从而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利润,而在衰退阶段降低信贷数量甚至撤资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本文就商业银行为何要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退出信贷资金展开讨论,设计了一套信贷退出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敏 《经济视角》2005,(7):37-38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势企业能否及时退出市场,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和整体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让劣势企业及时退出市场,让优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是目前国企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陈宏伟  袁伦渠 《生产力研究》2006,(12):193-194,246
国有经济退出意味着国家放弃对就业保障的承诺或停止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目的是威胁企业,促使其提高经济效率和防止国有资产显性和隐性流失。国有经济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退出势在必行,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国有经济退出的市场障碍分析边界刚性的约束、国家租金攫取带来的保护、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以及资产专用性引起的沉没成本、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发育滞后。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但不是完完全全的彻底退出;国有经济选择进入重要的行业和关键性领域,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容许非国有经济的介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市场退出现状及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结合国际经验,深入探索建立规范化市场退出机制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企业战略业务退出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确定战略业务退出时机时应同时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企业待退出业务的生命周期;二是企业业务间资源的衔接度;三是业务与待进入业务的市场竞争度。基于业务退出时机的定性分析,本文根据业务退出方式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业务退出时机模型,即停产时机模型、出售时机模型、关闭时机模型和转产时机模型。  相似文献   

9.
孙敏 《经济师》2005,(1):12-12,14
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进入,就必然有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多已形成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无法对一些问题严重、濒临破产倒闭的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的市场退出。文章着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已有市场退出的实践,提出完善该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冰  陈殿仁 《经济论坛》1999,(23):22-23
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实践看,创业资本的退出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推进企业上市,在股票市场上转让自己的份额;二是股份回购;三是向其它战略投资者以协议方式转让股份;四是清算。1-股份上市。这是创业资本的主要退出方式。在美国,运作创业资本退出机制的是美国的第二板市场———那斯达克证券市场。因为通常而言,第一板市场为主市场,主要解决已经产业化、规模化、利润比较稳定的企业融资问题;第二板市场为辅市场,主要解决的是创业过程中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企业筹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评价、风险分散和…  相似文献   

11.
产能过剩不仅阻碍了中国工业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剧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风险,而市场退出障碍是导致产能过剩长期存在且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的市场退出障碍,具体表现为落后产能淘而不汰、兼并重组流于形式、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退出、债权银行救济"僵尸企业"阻碍市场退出等四个方面。要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消除现有市场退出障碍,并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本文首先通过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实例对当前的市场退出障碍成因进行剖析,然后从扫清市场退出障碍(短期措施)和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长期措施)两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如何建立起长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浅析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合理退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合理退出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而对于特殊的企业———金融机构而言,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现阶段这一问题尤甚。文章考察了近年来我国有问题金融机构退出的大量案例,分析了我国有问题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有问题金融机构合理退出的手段、方式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银行的企业性质越来越突出,在经济趋向市场化的情况下,问题银行对我国的金融稳定,进而对经济稳定构成了一定威胁。建立有效的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化解庞大的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已经迫在眉睫。构建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问题银行退出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问题银行退出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理性进入和退出 走出微利经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认为,过度竞争与企业的进入、退出有关。如果能够理性进入和退出,就能消除过度竞争,进而走出微利经济。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企业进入的内涵、条件、案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就企业退出的内涵、障碍、案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丹  高杨 《时代经贸》2011,(24):84-85
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这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我国日前尚无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处理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法律程序及法律制度,无法对一些问题严重、濒临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的退市。因此,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退出市场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选择是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决策的两个基本问题i在对影响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机选择的微观因素与风险投资项目退出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选择的一般性原则。适宜的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对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投资收益或锁定投资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金融机构也面临着破产的风险。但是 ,金融企业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 ,金融企业的市场退出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动荡 ,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去缓和因退出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玥 《经济导刊》2009,(12):50-51
创业资本的退出是由创业投资的性质和运作规律所决定的,是创业投资自身运作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创业投资的退出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创业企业并购、股权回购、清算等四种方式,退出方式与创业资本的收益率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市场在位者数量表示市场的竞争状态,以技术作为市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基于均衡理论,对市场吸引力进行了评估。市场的动态变化使得企业很难估计市场利益与风险,因此以近期市场的竞争状态作为市场进入与退出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分析了两种形式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20.
彭莉戈  吉宏 《经济问题》2003,(12):15-17
风险投资被称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驱动器"。中国的风险投资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至今仍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从公开发行上市、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市场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企业并购与回购、清算退出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