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改进的区位熵测度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然后采用熵值法对各省域科技创新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实证发现: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3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起中间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集聚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并产生了相应的集聚效益。本文通过对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分析,概括了其特征,指出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加快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趋势。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转移的同时,正越来越注重选择某些特定国家和地区的高新区进行渗透,实现新的空间集聚和全球布局,以构筑全球竞  相似文献   

4.
基于来自浙江省义乌市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集聚经济学的动态外部性理论,本文首次将产业集聚的动态外部性对专业市场发展的作用机制分为三种:专业化、多样化和竞争,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的产业与市场的分工协作网络中,产业集聚的专业化经济对构筑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快专业市场升级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产业集聚的多样化效应对专业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较为明显。但区域内的过度竞争却不利于专业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专业孵化器聚焦科技型企业孵化的细分领域,为地方园区产业集聚持续造血纳新,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文章结合盐城市专业孵化器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新形势下专业孵化器建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未来盐城市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6):106-106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促使产业发展必然实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要素主导地位的替代,以商品形成过程的三个元素为逻辑起点,我们建构了一个基本的横向产业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探讨了横向产业空间选择、集聚的基本动因和内在机理,并结合香港工业北移现象对横向产业的空间集聚进行了初步研究,归纳出横向产业空间集聚的两种模式。根据研究结论,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核心优势元素,寻找优势空间,做好商品形成过程的其中一个模块;区域或国家则应细分商品形成元素、细分生产要素,去劣取优,发展核心优势产业,并持续为横向产业元素的空间集聚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工业集聚是否加剧了环境污染?这种发展形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从产业专业化集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专业化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2003-2020年中国27个工业2位码行业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3位码行业层面也同样成立。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德国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分析,其结论仍然成立。此外,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三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影响工业污染排放。其中,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加重了工业污染排放,但通过调整产业污染结构和绿色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引导各细分产业在不同专业园和产业基地形成集聚,继续建设好以海淀园为主的各专业集聚.用地集约的特色专业园.重点建设好以下专业园和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服务业对产业集聚和专业化的影响 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产业集聚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不同区位的限制条件存在差异.导致同类或者关联企业在选址的问题上出现了趋同.从而生产某种产品的产业链中若干配套的企业及相关的支持服务体系集群在一起而形成的专业化分工网络。  相似文献   

11.
赵善华 《特区经济》2008,(10):13-14
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均表明,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从产业集聚理论角度出发,以广东为例,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探索了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一些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广东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地理上的层次性,提出了加强和培育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水平测度:1994~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4~2005年我国工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的变化情况的实证分析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工业的集聚程度与地区专业化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各地区专业化发展不均衡,单一产业的集聚促进地区专业化水平提高,而多种产业的集聚则造成产业结构多样化,地区专业化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刘崸  王斌会 《特区经济》2009,(9):224-225
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应用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测度指标,对2002~2006年我国五大高新技术行业的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较高,且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重电子轻医药等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忠德 《特区经济》2006,(2):282-284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源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需要得到区域协调。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而使高新区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现状与存在问题,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最后就我国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空间经济学关于市场一体化与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关系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研究发现随着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增强,其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地方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同时,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激烈的结构调整,使部分产业出现扩散效应,进而促使珠三角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分工与集聚。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及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娴  陈曼 《特区经济》2007,221(6):278-279
产业集群是一些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接着对产业集群的效应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扩散与集聚:全球产业空间整合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贸易与投资优化了全球资源配置,促进了国际产业扩散与生产力的发展,而与此并行的现象则是全球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产业群的迅速崛起。扩散与聚集是全球产业空间整合重组中两个并行不悖的动态过程。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交通、物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拉动的全球性产业扩散;规模收益递增、溢出效应和资源共享则加速了产业在局部地域的向心集聚,地域文化和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维系和强化了这种集聚态势。  相似文献   

18.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在"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下,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采用了2008~2012年的数据,计算了衡量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的EG系数,得出了近5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是下降的结论。随后又从规模经济因素、政府支持因素等方面,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分析了导致集聚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得出了政府支出因素与规模经济因素是导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前面的分析,对江苏,特别是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11—2017年的江苏环保制造业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就业人员数计算的区位熵作为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指标,产业产值和利润值作为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通过回归分析,估计江苏环保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其环保制造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江苏环保制造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产业集聚水平与江苏环保制造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江苏应进一步提升环保制造业集聚水平,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产业空间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第三产业区住的形成与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性内容;城市化是产业空间集聚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其起促进作用。通过对区位商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可以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这一典型案例,提出了在新一轮产业集聚中将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