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设计了一个整合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宏观压力测试框架,分析金融资产价格冲击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应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出各种金融资产价格冲击生成的市场风险路径,采用莫顿模型来分析银行的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联系,同时也估计了违约风险和存款外流的关系,通过分析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整合了传染性风险。在以上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用工行、建行、中国银行、农行和交行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测试结果显示:银行体系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很低,没有银行违约的概率是99.15%,说明整个银行体系是稳定的。实证分析的结果与2008年的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文章构建的压力测试理论框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的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作为过去近四十年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进而推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的发展也带来了次债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的灾难。本文通过简要回顾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因,结合近期愈演愈烈的次债危机探讨其过度发展的教训,以期对资产证券化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促使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剧增,系统性风险积累严重,而系统性风险大小与各家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风险传染路径与规模有关。通过考察现有金融市场环境下银行间市场交易特征,引入一系列假设和变量对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利用网络模型估测风险传染及规模,并最终运用Logit模型找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商业银行各类表内影子银行业务存在明显的业务替代性和刚性,并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度依赖,系统性风险持续积累;(2)在复杂的金融网络结构下,商业银行风险传染体现为流动性风险与偿付性风险的交叉传染过程。当前我国银行系统体现为较强的流动性风险;(3)风险传染与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有关,而非系统性风险与银行资产配置、交易头寸以及资本金等多项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璐 《电子财会》2005,(3):35-39
资产证券化是化解金融体系积累的风险尤其是银行体系内积累的风险的流行方式,它一方面实现了金融风险的分担与转移,但另一方面也因自身技术结构、构造过程的复杂与关系方众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并加紧防范,才能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开展。本文对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进行了重点讲述,并初步提出了风险防范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银证混业经营是当今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而银证分业经营切断了证券公司与银行之间合理的资金关系,也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通道变得十分狭窄,资本市场的发展受到制约。随着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以及《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实施,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有了新的路径,使商业银行增加了新的贷款对象,拓展了新的放款渠道。这对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活跃股市,推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将起到显著而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巨大的融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I》公布以来,监管套利成为资产证券化爆炸性增长的主要动因之一,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释放资本,规避资本金要求,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风险。文章研究了资产证券化资本套利的动因、方式与影响,并试图提出监管当局限制资本套利,加强银行风险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国际和国内间的激烈竞争,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下,资产证券化产生并且迅速发展.资产证券化解决了商业银行贷款流动性的问题,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然而,资产证券化在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存在问题和风险.文章以资产证券化为切入点,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契机和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实例分析了其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警示与启示,最后提出了规范资产证券化、防范资产证券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的一些对策,总结出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性思考,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风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监测与预警中国金融市场间极端风险溢出的方向与程度,本文基于MVMQ-CAViaR方法,结合中国2013—2017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数据,分析各金融市场间的极端风险传递过程。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对银行间市场产生显著的单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银行间市场对另外两个市场无极端风险传递效果,这表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极端风险向银行间市场的传递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从风险传递的强度来看,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更加显著。因此,决策部门应重点关注债券市场的极端风险水平变化,缓释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对银行间市场的极端风险冲击,以有效防范和化解不同金融市场间极端风险的传染与暴露。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上广泛应用的一种融资方式,自2004年我国设立首批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这种模式引起了金融机构极大的兴趣,随着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加快,其中各种问题也初现端倪,证券化风险控制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DCC多元GARCH模型分析上市银行股票价格的动态相关性,并以此作为银行整体风险的度量监测指标,在模型的构建中考虑了系统风险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相关系数的大小和动态变化能够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起到一定的监测和预警作用。本次金融危机过后,银行间动态相关水平一直处于高位,表明投资者对未来银行资产质量和其潜在风险仍然存在担忧。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3,(7):176-180
我国自2005年开始开展较为规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在信贷资产出售、证券产品发行和流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则停顿下来。2012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再度启动。当前,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增加银行资金来源、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推动金融市场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过程中,应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进来,进一步丰富基础资产种类,放宽投资者准入范围,加强信息披露,强化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与流动性冲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的提高能够改善银行的流动性,同时也激励了银行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流动性宽松时期,不断提升的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使银行风险资产过度膨胀,为危机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州银行"贷款出售",并且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成立标志着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形成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并逐渐盛行,受到市场青睐。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加强资产证券化监管。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在摸索中不断前行,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但试点重启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文章以ZT公司为例,结合实务操作研究了ABS金融工具的增信措施、优势、风险报酬转移情况等。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之一。发展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我国分散过度集中于银行的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为基础设施筹集建设资金。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着规模小、基础资产种类和发行模式单一等问题,应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规体系,规范信用评级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税收政策,对资产证券化活动进行系统性、全过程监管,使之成为一项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宏观经济变化莫测、资金市场趋紧、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许多企业急切需要通过"盘活存量"的方式以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国务院2014年5月9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提出:推进符合条件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具有极大优势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经过多年的试行和论证,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通常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由央行和银监会审批;另一种是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审批;第三种是资产支持票据(ABN),银行间市场协会主管,发行仅需注册。本文主要针对第二种资产证券化并结合两个案例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体系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创新而逐渐壮大,在激进的金融浪潮中,影子银行体系构建于虚拟经济之上,运用杠杆利率和几乎毫无束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创造了巨额财富。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影子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因而如何在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中完善金融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郑晓东  康靖 《价值工程》2012,31(29):170-172
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及开展该项业务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深入探讨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建议银行在有效的风险控制下平稳健康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场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波及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对全球尤其是西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短期内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目前正处于资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环境之中,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描述此次危机的发展脉络,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基础之上,从强化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六个方面得出警示。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资产支持证券已经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我国发展资本市场,分散金融市场的风险,促进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美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发展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因此,美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能够从正面和反面为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券商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新远见》2009,(6):74-79
资产证券化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产生,目前己成为这些国家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工具。近年来,资产证券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热点问题之一,证券公司运作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较快。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企业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全面展开仍然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